獨家原創:促進高中教育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0 10:41:00
導語:獨家原創:促進高中教育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高中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我縣高中招生規模逐年擴大。隨著我縣高中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大,不同層次的高中發展都產生了許多新問題,正確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洛南縣高中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認識我縣高中發展的形勢
(一)高中培養規模不斷擴在
2006、2007、2008年我縣高考報考人數分別達到3792、4284、4399人。十一五期間應屆生報考比率穩步增加。2006、2007、2008年應屆生比率分別為67.2%、69.1%、71.2%。2006年西中、古城、永豐、石坡,2007年西中、石坡,2008年西中、古城、石坡均超過全縣平均水平。
(二)高中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2006、2007、2008年文史、理工二本上線人數分別為724、873、1127人,占全縣上線人數的16.32%、18.22%、22.03%。2008年二本線以上人數1127人,位居全縣第一,洛南中學二本以上人數964人,居全縣省級標準化高中前列。永豐中學上二本以上44人,居全縣普通高中第二名。2007年、2008年我縣上專科線人數分別是1183,1147,居全縣第一。三年來,全縣一、二本上線萬人比逐年提高。一本由2006年的4.5%,提高到2008年的9.16%;二本由2006年的12.58%,提高到2008年的20.28%,已接近全縣的21.03%。
(三)高考成績增幅明顯
2006、2007、2008年我縣文史類高考總分分別為411.81、433.24440.24,呈逐年上升趨勢。理工類2006、2007、2008年高考總分分別為397.91、407.75、417.37,每年以10分的速度遞增。
(四)標準化高中得到較快發展
我縣省級標準化高中招生規模基本穩定,2006、2007、2008年分別為1466、1353、1690人。三年來,省市示范高中在提高文化質量方面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高考成績一年一個新臺階,洛南中學2006、2007、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576、716、964人。2007年增幅達到了19.55%,2008年達到了25.7%。西關中學2006、2007、2008年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46、57、61人。古城中學2006、2007、2008年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38、43、54人,上二本以在人數逐年增長。永豐中學2006、2007、2008年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4、46、44人,2008年雖有下降,但仍有潛力可挖。
(五)高考本科錄取人數再創新高
2006、2007、2008年我縣共為各類高校輸送新生6959人,其中提前批次582人,一批本科638人,二批本科1388人,高職專科3931人,比2003、2004、2005年多錄取2386人,增幅達52.18%,其中2006年錄取1933人,2007年錄取2175人,2008年錄取2811人,2007年、2008年增幅分別為10.33%和29.24%.本科錄取人數增幅較快。2007年比2006年增加63人,2008年比2007年增加83人。2008年全縣總錄取率為63.34%,我縣為63.90%,高出全縣0.6個百分比。
(六)教育事業發展環境良好
近年來,我縣縣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縣教育局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全縣上下形成了重視教育質量提高,頑強拼博,精細管理,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我們考試管理部門指導思想明確,始終把招生考試環境綜合整治和嚴肅考風考紀貫穿工作始終。通過考生簽訂誠信承諾書,開展考風考紀教育,使全體考生養成遵紀光榮,違紀可恥的自覺行動。在考試管理方面,我們吸取了個別市縣前幾年考風考紀差,反而上線人數少的教訓,狠抓考試管理,逐級簽訂考試目標責任書,實行監考抽簽確定試場,配備試場通訊屏蔽設備,建立考場監控系統,為考生創造公平競爭的考試環境。同時,我們深入各校進行考試技能和應試心理培訓,使考生臨場失誤減少到最低程度。近年來,由于我們重視考風考紀的教育,狠抓考試管理,不同程度上促進了高中學校考風和學風的好轉。連續多年來,我縣考生違紀人數明顯減少,違紀率顯著下降。
應該說,我縣高中教育近年來的大發展,成績是顯著的。由于近幾年的大發展,我縣中等教育事業歷史性地邁向普及高中教育的新征程,從根本上扭轉了我縣高中教育規模偏小的狀況,有效緩解了初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基本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我縣每年都為普通高校輸送近千名優質生源,為無數原本無緣接受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提供了改變命運的良機,充分體現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辦學宗旨;初步形成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局面。同時,我縣高中教育的迅猛發展,還拉動了我縣的城市建設,從長遠看,對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實現“兩個率先”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肯定我縣高中教育發展成績的同時,必須認真分析我縣近幾年高中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從總體上說,我縣近幾年高中教育事業發展還沒有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主要表現在全縣高中教育質量與效益并沒有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而不斷提高。近幾年,我縣高中教育規模在擴大,參加高考的總人數在增加,但我縣高考本科進線總人數、人均總分等在省排名位置還不理想,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應屆生培養力度還需加強
2006、2007、2008年全縣應屆生報考比率分別為71.09%、70%、72.5%。我縣為67.2%、69.10%、71.29%。我縣部分學校與全縣比率差距明顯。洛中2006、2007、2008應屆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7.67%、64.47%、63.31%,與全縣的差距較大。應屆生二本上線比率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2006、2007、2008年全縣應屆生上線比率分別為14.96%、13.49%、16.24%。三年來,我縣與全縣比率差6個百分點,與最高的商南縣差10多個百分點。2008年文史、理工類二本上線914人,上線率為23.97%,而應屆生僅上線417人,上線率為16.23%,應屆生僅占文、理上線人數的47.81%。
(二)往屆生對應屆生有較大影響
2006、2007、2008年我縣文史、理工往屆生分別為1051人、1116人、1121人,占報考人數的31.79%、29.48%、29.40%,而全縣往屆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8.91%、30%、27.41%,明顯高于全縣水平。往屆生占上線人數的50.83%、50.17%、52.19%。三年來,我縣均在50%左右。這些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應屆生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同時也影響了洛中在全縣考評的位次。
(三)市上考評學校、考評單科成績名次相對滯后
以2008年為例,我縣在市上綜合考核名列前茅,但按市上分類考評的考評辦法,一些學校、單科成績名次靠后。我縣的洛中雖上線人數居全縣第一,但考評由于學生數基數大,在省級標準化高中同類比較文史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文綜合分別在全縣名列第6、6、6、6、4名,理工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理綜合分別名列第5、4、6、6、5、5名。我縣的文史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文綜合分別名列6、6、5、6、5名,理工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理綜合分別名列5、5、6、5、5名。
(四)縣際之間高中生源質量差異明顯
2006、2007、2008年省級標準化高中招生錄取分數線分別為商洛中學500分、500分、496分;洛南縣中學486分、443分、481分;山陽縣中學507分、514分、511.4分;丹鳳縣中學427分、422分、450分;商南縣中學506分、458分、508分;鎮安縣中學506分、529.4分、505.5分;柞水縣中學463分、472分、445.9分。2006年丹鳳縣、2007年丹鳳縣、鎮安縣、商南縣及我縣初中畢業考試實行課改實驗考試,七縣區之間沒有可比性外,2008年省級標準化高中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山陽縣中學511.4分,我縣481分,相差30分。
(五)提高二本線下臨界生成績的措施有待加強
2006、2007年我縣二本線下10分檔內考生分別為129、138名,全省此分數段考生比率為2006、2007年分別為3.55%、3.64%;我市2006、2007年比率分別為4.27%、4.53%;我縣分別為4.46%、4.76%,也高于省市比率。這些考生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六)對考生應試技巧和心理素質訓練不到位
從考試過程和評卷結束省市考試中心反饋的情況看,我縣每年都有個別考生緊張在規定以外的地方作答,用規定以外的筆答題,在草稿紙上作答,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填涂答題卡等事件發生。考生因臨考心理失常,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導致未能如愿正常錄取的大有人在,使考生受到打擊,留下終生遺憾。各高中對考生應試技巧和心素質認識還不到位,沒有把考試技巧和心理素質訓練貫穿高中階段全過程,對考生仿真模擬訓練重視不夠。
我縣高中教育發展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發展的指導思想上,缺乏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高中均衡發展戰略意識不強;在發展策略上,對全縣高中發展宏觀調控不到位,致使全縣高中辦學條件的差距在人為拉大,學校間發展極不均衡。如果不能正視目前存在的問題,我縣高中教育質量將不會有明顯提高。當前,只有加強高中教育資源的宏觀調控,才能使我縣高中教育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使不同層次學校都能得到發展,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不同層次學校中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調整我縣高中發展思路,促進全縣高中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
要使洛南縣高中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必須加強對高中發展的宏觀調控,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上下真功夫。
(一)切實加強對應屆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應屆生上線率
從高一年級起對當年入學的新生結構要認真進行分析,提早確定教育和管理辦法。2008年我縣二本上線考生中文科應屆生僅占43.91%,理科占49.83%,有個別學校比例更低。由此可見,要進一步提高二本上線率,應屆生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要使應屆生在二本上線方面有所突破,各高中應該積極執行教育部限制補習生的政策,加強對應屆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應屆生享受最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應屆生上線率。
(二)切實加強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008年我縣文史類總分440.24和山陽縣473.25相比相差33.01,語文102.83和鎮安縣109.22相比相差6.39分,數學81.07分和山陽縣89.98分相比相差8.91分,外語72.86和山陽縣84.98分相比相差12.12分,文科綜合183.48和山陽縣191.26相比相差7.78分;理工類總分411.71和商南縣470.80相比相差59.09分,語文103.48和商南縣108.19相比相差4.71分,數學75.50分和商南縣91.12分相比相差15.62分,理科綜合140.71分和商南縣164.96相比相差24.25分。此類比較不能十分準確反映實際問題,但有些科目差距較大,問題明顯。各校要在教學管理、學科師資力量,教師敬業精神方面認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使各項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精細化,上水平,確保有希望的考生都能上線。
(三)加強初中學段的教學管理,確保高中學校生源質量
2008年我市各省級標準化高中錄取分數線為:商南中學496分,洛南中學481分,山陽中學511.4分,丹鳳中學450分,商南高級中學508,鎮安中學505分,柞水中學445.9分。我縣西關中學403分,古城中學407分,永豐中學382分,石坡中學351分。中考成績500分以上各縣區情況為:商州區1073人,洛南縣662人,山陽縣1368人,丹鳳縣571人,商南縣1221,鎮安縣1111人,柞水縣344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縣域之間、校際之間高中生源差異十分明顯。生源質量嚴重不平衡,我縣初中教學質量“腰軟”的現象十分突出。在縣教育局的全力抓初中質量的同時,各高中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尖子培養;在高中招生中,省級標準化高中應嚴格執行三限政策,保證生源質量。
(四)不斷加強對學生考試技巧和心理素質的訓練,努力減少學生考試失誤
前幾年,隨著考試辦法的改革,省、市、縣每年都要組織模擬考試,效果比較明顯。近幾年,由于受減負影響,各校雖然不同程度地組織一些模擬訓練,但在學生中引不起高度重視,加之訓練的形式也不很規范,每年不同程度都有學生因答題技巧和心理素質影響而失分的現象發生,給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各中學要把考試技巧和心理素質訓練貫徹高中階段全過程,加強輔導和訓練,提高考生適應考試的能力。
(五)確立科學全面的教育質量觀
堅持以黨的教育方針為總攬,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不斷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強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管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完善教育質量考核辦法,構建起有利于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強化對各學段、各年級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管理,實現各學段、各年級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銜接,不斷增強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后勁。
(六)深入開展教科研活動
堅持走科研興教之路,配齊配強教研和教科研人員,落實好人員待遇和教科研工作的專項經費,為教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創造條件。完善教科研網絡,搭建全縣教科研工作平臺,強化學科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促進全縣優質教育資源的互動與共享。堅持走校本化研究的道路,下移教研重心,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不斷開展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課題研究,探索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效率、效益的新路子,努力提升教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七)進一步抓好普通高中學校布局調整工作
根據現有普通高中資源分布狀況、生源變化態勢,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推進城市化的總體目標,以需要為前提,以節約為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制定出普通高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通過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的有機結合,加強對現有普通高中資源的整合,在全縣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優勢明顯的優質普通高中群體。
(八)加快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現代化
廣泛開展創“學習型學校”、做“研究型教師”等活動,引領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轉變教育理念,確立起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現代教育思想。深入推進教育制度創新,努力構建教育現代化的制度保障。以推進教育信息化為載體,促進教育內容、教育設備和手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將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地方信息化建設的優先領域,給予全力支持。加強對在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參與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抓緊建成全縣教育信息資源中心,不斷豐富教育信息資源,提高全縣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面與共享度。
(九)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
積極探索校長選拔準入機制,繼續推行校長聘任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逐步實施校長資格證書制度,努力建設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教育理念先進、辦學行為規范的專業化校長隊伍;改革校長管理激勵機制,探索和推行校長職級制,將校長的工資待遇與職級高低、工作業績直接掛鉤;完善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待崗培訓制,實行教師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形成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制定相關政策,吸引和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從事教育事業,緩解教師配備所存在的學科結構性矛盾;改革學校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十)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管理教師的從教行為;在教育界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切實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廣泛學習宣傳模范教師和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弘揚無私奉獻的師德風尚,自覺抵制有償家教等師德失范行為,以高尚的職業品德和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贏得社會與公眾的尊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教職工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加大師德在教師職稱評定和工作考核中的權重,并建立起科學全面的師德考核辦法,嚴肅查處違背師德的行為,定期開展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模范、優秀班主任等評選活動,加大對優秀教師的獎勵力度。
(十一)認真抓好校長和教師的業務培訓
要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以現代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各類培訓,努力提高學校行政干部的管理水平、指導教育教學的能力和創造性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各學校要結合本地、本單位的發展需要,研究制定師資隊伍建設中長期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安排教師的培訓工作;各學校要堅持師資隊伍建設以校本培訓為主,承擔起教師培養、培訓的主要任務,并把教師培訓納入學校發展的長遠規劃。
- 上一篇:世界貿易組織研究管理論文
- 下一篇:企業反傾銷申訴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