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城鄉一體化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8 03:46:00
導語:獨家原創:城鄉一體化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盡管我國城鄉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際上城市和農村發展極不平衡,首要原因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客觀存在。為了要從傳統的鄉土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二元結構束縛。隨著二元結構的轉換,城鄉間的要素流動和商品交換就構成了城鄉間最重要的聯系機制。城市離不開鄉村,鄉村也離不開城市。城市和鄉村本為“一家”,只是隨著社會分工及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才逐漸從空間上分離,并由此產生了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別。歷史上的城鄉關系經歷了混沌—對立—隔離的過程,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經濟的重心將逐漸由城市轉向了城市—鄉村地域,城鄉系統也將趨向統一融合。生態學家馬世駿曾強調,對城鄉這樣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不應將各亞系統分別對待,必須重視整體綜合。在城鄉系統中,各子系統的發展是相互依賴的,都要求其他系統的配合與支持。人口與就業問題,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問題,是我國城市化和農村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所在。剩余勞動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滯留農村。要保持城鄉這一復雜巨系統的高效率運轉,必須要強調和重視系統內部各子系統及外部系統間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動。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城鄉間人口的合理流動,將會促進城鄉間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從而繁榮城鄉經濟。
因此,城鄉一體化戰略作為城市—鄉村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作為城鄉復合系統發展的需要,作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需要成為了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系統工程。目前,城鄉一體化建設在緊鑼密鼓的展開,遇到了不少頑疾,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1、農村莊園化。
大力發展莊園經濟是農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民人均占有資源太少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然而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1/4。我國農民人均耕地約為世界農村人均耕地的1/3。由于農戶經營規模太小,糧食和許多大宗農產品,如棉花、油料等生產費用高,使得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的生產成本過高,純收益率太低。要增加農民的收入就要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穩步推進城市化,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民人均占有資源量,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同時,莊園經濟有助于保護區域農產品的經濟優勢,能夠統籌人力、科技、政策等資源,讓農民們樹立“依山靠山富于山,依水靠水富于水”的意識。切實的保護好環境,避免農村盲目發展其他產業帶來的巨大污染的問題。最后,莊園經濟有助于農業產業鏈的構建,以前的農民都是單純的出售農產品,有附加值的很少,更別說全球眼光了。莊園經濟通過嚴密的組織,通過宣傳、策劃、加工、營銷,把簡單的農產品變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有效地遏制了“谷賤傷農”。
2、城市園林化。
怎樣有效解決好城市的環境惡化是一個長期問題,城市郊區的科學規劃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環節。這里應該成為一個緩沖帶,城市的設計上就應該以園林化為主,對入駐企業實行嚴格要求。主要以低污染低能耗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高科技農林生產企業,各大職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為主。一來吸引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在這里就業和學習到技能、專業知識,同時將有資金和技術的城市人口引向農村市場。現代經濟中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增強,加強城鄉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協作,使城鄉生產力優化分工,合理布局、協調發展,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園林化對城市的綠化程度,產業布局和環保意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有效促進了城鄉文化上和生態上的協調發展,同時對農村草坪、苗木、花卉市場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動力,促進了農業產業的多元化。
3、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統一政策制度。
解決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當務之急是應該從體制上解決城鄉居民機會不均等和勞動力市場的地區分割問題。我國需要創造條件盡快取消對農村居民的各種非國民待遇的政策規定,取消現存的城鄉分割的勞動力市場,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使得農民有與城鎮居民均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和法律環境。還需要健全農業社會化的服務體系,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積極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龍頭工商企業與農戶合作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資金短缺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一直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繁榮農村經濟,首先需要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時,需要探索發展新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以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前提條件是,改變我國的二元戶籍管理制度,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創造條件。農民向城鎮轉移主要靠市場的力量,但是也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特別需要保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通過兩化一統的建設,城鄉結合更加緊密,唇齒相依。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全面協調,也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長期、和諧、健康的發展,最終創造出高度發達,鳥語花香的美好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