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6-25 05:40:00

導語:民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報告明確指出,要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近年來,和平區通過整合黨建服務資源、拓展黨建服務功能、創新黨建服務機制,不斷提升黨內服務水平,切實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為保障黨員民主權利,落實黨員主體地位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整合服務資源,夯實服務基礎

1.打造“區-街-社區”三級服務體系。一是健全組織領導體系。20*年區委依托全區12個街道辦事處成立了街道黨員服務中心,同時在全區82個社區成立了社區黨員服務站。通過建立上中下一條線的三級服務體系,構建起組織與組織、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之間的互助、交流平臺,形成了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格局。街道(社區)黨員服務中心(站)已成為全區各級黨組織開展活動、黨員培訓學習、信息交流的陣地和平臺。二是健全資金保障體系。區財政把社區黨務工作者補貼由原有的800元提高到1100元,并建立了與社會平均工資同步增長的補貼機制,為每名社區義務兼職支部書記每年發放1200元補貼,并在對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上,積累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同時,區委組織部以加強標準化社區黨員活動室建設為切入點,每年都從黨費中撥出20萬專項資金,投入社區黨建陣地建設。三是配優秀配強黨建工作力量。今年,區委面向全市舉辦了社區專職副書記招聘工作,同時招聘30名有黨務工作經驗的黨員義工協助各社區開展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引才工作,努力形成一支門類齊全、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夠適應當今組工工作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2.發揮資源優勢,夯實服務基礎。一是整合組織資源。區委建立了委辦局黨委與社區黨委結對子工程,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在區內形成濃郁和諧的黨建氛圍。同時,共同整理委辦局與社區各類先進人物事跡匯編成書,在社區和單位之間進行學習宣傳。二是整合地區黨建資源。建立轄區單位黨建資源臺帳和在職黨員社區檔案。對區內服務設施進行清查摸底,對各單位可以向社區開放的閱覽室、活動中心等逐一登記,及時向有需求的黨員提供服務。發動區各單位開展捐贈活動,提供教育場地,擴展黨員教育活動領域。三是挖掘地區人才資源。發揮地域優勢,從增強地區黨建工作軟實力入手,動員區內省委黨校和東北大學等院校的知名專家教授做黨員義工,義務開展政策、法律、黨建等講解和咨詢活動。建立在職黨員社區檔案,包括在職黨員的愛好、特長、聯系方式及為社區提供服務的時間。

二、拓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

1.發揮“流動黨員接納地”功能,推動流動黨員管理從隨機管理型向分類管理型提升。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加強輿論宣傳,逐門逐戶走訪、公開信及聯系函等形式積極向流動黨員宣傳我區黨內服務項目,并及時開展了“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共查找出“口袋”黨員、“隱性”黨員221名,把流動黨員緊緊吸引凝聚到服務站的周圍。二是優化服務內容。為每一名流動黨員建檔立卡,運用計算機管理,提供政策咨詢、業務培訓、就業介紹等服務,在街道黨員服務中心的幫助下,不少外來流動黨員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三是創新管理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依托和平黨建網站積極探索開展網上組織生活,通過實名登錄、信息群發、論壇交流等方式,保持流動黨員經常性聯系。2、健全“兩新組織黨組織孵化器”功能,推動“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從組建型向覆蓋型提升。一是推行動態管理。針對“兩新”組織黨組織“缺場地、缺經費,缺人才”,而且由于人員流動快、企業經營倒閉而導致黨組織不斷“開關”的客觀實際,區委依托黨員和平黨建網,在全區實行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季度報告制度,建立了區、街、社區三級臺帳,實施動態管理。二是壯大黨員隊伍。目前,“兩新”組織中有723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685人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有267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批企業管理精英、技術骨干和一線優秀員工被吸收到了黨內。三是加大組建力度。區委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結構復雜、流動性大、分布面廣的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采取“抓大戶、抓重點、抓典型、抓示范”的辦法,加大黨組織組建力度,探索出“企業單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多種組建形式和方法,使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組建率達到100%。3、拓展“服務黨員示范窗口”功能,推動服務黨員工作從活動型向品牌型的提升。區委要求各街道社區黨員服務中心、服務站努力挖掘自身潛能,積極提供面向街道、社區、非公困難黨員的救助幫扶服務。比如:針對轄區內的孤寡老黨員較多,生活起居不方便等問題,在他們門外安上“愛心門鈴”等等。近幾年來,各黨員聯絡服務站廣泛開展了家政、修理、中介等系列服務,共為13000余名下崗失業職工提供了再就業服務。

三、健全服務機制,保障權利落實

1.建立以黨員為本、黨內互助的情感服務機制。區委組織關愛做到“六個必須”。凡是黨員生病住院,黨組織必須看望;凡是黨員家里有天災人禍,黨組織必須慰問并盡力給予幫助;凡是黨員去世,黨組織必須為其召開追悼會;凡是困難黨員,黨組織必須安排一名黨員志愿者結對幫扶;凡是黨員“政治生日”,黨組織必須贈送《黨員政治生日賀卡》,并與其談心;凡是入黨滿50周年且沒有退休金的黨員,黨組織必須每年慰問并送上補助金。

2.建立黨內關懷、幫扶的責任機制。區委制定下發了《和平區關于創建黨員幫扶長效機制的實施意見》,要求區級領導和區管領導干部每人聯系一個基層黨支部并重點幫扶一個困難黨員戶,一般黨員干部多人聯系一個基層黨支部并重點幫扶一個困難黨員戶。

3.建立統籌管理、強能聚力的智能服務機制。將全區34473名黨員的基本情況、能力特長等錄入微機,建立黨員人力資源信息總庫,并將全區34473名黨員人才按照黨政管理型、企業經營型、專業技術型進行分類,各基層黨委都建立分庫,實現區聯網。

4.建立渠道暢通、公開透明的陽光服務機制。向基層黨支部派出黨建咨詢指導員,指導支部抓好自身建設;在每個基層黨委設立黨員咨詢接待室、咨詢電話和服務窗口,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提供黨內資料查詢、黨務知識咨詢、政策咨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