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理論的發展與創新
時間:2022-06-26 08:52:00
導語:反腐倡廉理論的發展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年來,我們黨在領導反腐倡廉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緊緊圍繞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什么反腐倡廉、怎樣反腐倡廉”的問題,總結新鮮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理論,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創造性提出反腐倡廉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清醒認識到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可能出現腐敗易發多發的嚴峻形勢,作出了“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重要論斷,把反腐倡廉的問題鄭重地提到全黨面前。這一時期,黨中央作出一系列反腐倡廉的重大決策和部署。一是恢復重建黨的紀律檢查機構,加強黨內監督工作。二是認真糾正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三是開展以打擊嚴重經濟犯罪活動為重點的專項斗爭。四是用3年時間對黨的作風和組織進行全面整頓。經過努力,我們黨開辟了在不搞群眾運動的情況下健康有序地開展反腐倡廉的新途徑。
在新的實踐中,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地位、作用、特點和任務,闡明了黨內消極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根源,提出了反腐敗的方針、原則、途徑和基本方法,形成了鄧小平反腐倡廉理論。其要點是:執政黨的黨風問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整個改革開放過程都要反對腐敗;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才能抗得住腐敗;堅持不懈地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堅決制止和取締嚴重危害社會的腐敗現象;反腐敗不搞群眾運動,但必須緊緊依靠群眾;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要以領導干部為重點,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要做全黨的表率;反腐敗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堅持從嚴治黨,嚴肅紀律,在法律和紀律面前人人平等,對違紀違法案件,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黨要接受監督,要加強黨內監督,要有專門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檢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腐敗,我們黨和國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終消除腐敗;等等。這些重要思想,為開辟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反腐倡廉理論發展進入新階段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保持政權穩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度,大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是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二是提出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認真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三項工作格局。三是開始注重從改革體制、機制、制度著手,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工作力度,積極推行行政審批、財政管理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敗斗爭逐步從側重遏制轉到標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軌道上來。
在理論上,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其要點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首先要治理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解決好反腐倡廉的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就沒有堅強的政治保證,黨和政府就會嚴重脫離群眾,就有亡黨亡國的危險;必須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三項工作一起抓,建立并完善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要把防治腐敗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反腐敗,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通過深化改革,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強化監督、創新體制,把反腐敗寓于各項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形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整體合力;繼承和發揚黨風廉政建設的好傳統、好作風,推動紀律檢查工作在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等等。這些重要思想,有力地指導和推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反腐倡廉理論全面發展
新世紀以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黨的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帶領全黨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預防腐敗工作力度。一是確立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戰略方針,懲治腐敗與預防腐敗的關系更加明確。二是提出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目標,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系統化。三是提出把反腐倡廉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之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防治腐敗的實現途徑更加多樣化。
在理論上,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巨,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一定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進一步認識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決懲治腐敗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有效預防腐敗更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志,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方針,抓緊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之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把推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維護黨的紀律;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工作重點,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加大預防腐敗的工作力度,決不是要放松懲治腐敗的工作,懲治腐敗不僅不能放松,而且要繼續抓得緊而又緊;必須以改革統攬預防腐敗的各項工作,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的關鍵,也是搞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根本途徑;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服務;大力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等等。這些重要思想,使全黨反腐倡廉的方向更加明確、信心進一步增強,有效地推動了反腐倡廉建設向縱深發展。
形成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理論體系
在反腐倡廉建設的領導力量方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國家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政治保證,也是反腐倡廉建設的根本保證。反腐倡廉是關系黨和國家盛衰興亡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社會系統工程。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政治力量,能夠承擔起領導反腐倡廉建設的歷史重任。
在反腐倡廉建設的指導思想方面,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反腐倡廉新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包括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推進的思想基礎和政治基石。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反腐倡廉建設,就要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判斷形勢,深刻總結經驗,準確把握規律,制定正確的反腐倡廉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要求,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開展反腐倡廉;應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國內外環境,解決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拒腐防變的歷史性課題,完成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
在反腐倡廉建設的戰略目標方面,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立國家反腐敗體系,系統治理和解決腐敗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的通常做法和共同經驗。我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特點是: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在加大懲治腐敗力度的前提下,著重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設、強化監督上下功夫,努力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
在反腐倡廉建設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方面,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和參與。這一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是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形成反腐倡廉整體合力的有效機制,是反腐倡廉建設的組織保證。要嚴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級黨委和政府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有領導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執行責任制,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自覺接受監督。各級紀委要加強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促進各地各部門認真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在反腐倡廉建設的依靠力量方面,堅持群眾路線,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人民群眾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主力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動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反腐倡廉建設的基本途徑是發展民主。必須推進黨務公開,拓寬黨內民主監督的渠道。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制度,建立健全群眾舉報、民主評議等制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防范可能發生的腐敗問題。
- 上一篇:黨性黨風黨紀問題思考
- 下一篇:領導干部觀念演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