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創新科學發展觀調研思考
時間:2022-07-11 08:23:00
導語:農業創新科學發展觀調研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城北區按照“十一五”規劃發展布局要求,以園區建設為依托,把抓好一批事關全局、關系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作為加快發展的首要任務,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以小橋大街為主的商業、房地產、餐飲服務、文化衛生教育設施建設為主的經濟文化中心和朝陽生產資料交易區,北川生物制藥、機械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青海大學以建設發展為主的科研及人才培育區,××都市精品農業區“一個中心、四個集中建設點”的功能布局已初步形成。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是北區增強地區發展能力、帶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前提。
一.基本情況
(一)區情。城北區總面積137.7平方公里,由北川和××兩條狹長呈人字形谷地組成,下轄大堡子和二十里鋪2個鎮,小橋、朝陽、馬坊3個辦事處,38個行政村,23個社區,總人口25.8萬人。200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7.6億元(第一產業1.49億元,增長-2.76%,第二產業73.43億元,增長18.5%,第三產業22.69億元,增長12.1%);一二三產業比例為2:75:23;區級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73億元,全區總財力達2.9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86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49億元。
(二)改革創新情況。隨著城區面貌不斷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北區全面推行了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成立了城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理順了融信貸款擔保中心的運行機制。組建了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將城管重心下移,充實了鎮、街道城管力量。落實了項目建設代建制。完善了《城北區政府采購細則》,制定出臺了《城北區加強城市社區工作機制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繼續深化,執行了新的補償標準,進一步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健全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城市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實現免費就學。充分利用“青洽會”、“郁金香節”、“環湖賽”等平臺,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建成了城北區辦公業務專網,電子政務建設有新進展。
二、目前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一、二、三產發展不均衡。北區雖然是農業大區但不是農業強區,一產僅占經濟總量的2%,三產發展相對滯后占經濟總量的23%,二產占地區經濟總量的75%,來自第二產業的主要稅種是增值稅,而且僅依靠西寧特鋼等個別企業的稅收,一旦企業效益不佳或受到市場供求的影響生產下滑,對我區的財政稅收影響很大。
(二)項目用地選址困難,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受到制約。近幾年,城北區堅決落實國家及省市各項優惠政策,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眾多客商來我區投資,項目投資額不斷增長。但由于項目用地選址困難,致使許多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難以落地而流產,項目用地選址成為制約我區招商引資工作的瓶頸。建議建立全市項目用地儲備制度,儲備土地利用權下放區縣統籌管理。
(三)行政機關人員編制緊缺。機構改革中編制削減,但由于“四創”工作、維穩工作、各類普查調查以及多項國家、省、市重點工程在北區實施,導致基層工作量驟增,人員嚴重不足,特別是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工作中現在只有一人擔負著應有三個人干的工作,需要調查研究的項目前期工作無暇顧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前期工作深度,進而影響可研報告質量和專項資金的爭取。
(四)專業規劃滯后。目前,城北區只有“十一五”發展綜合規劃,而無專業規劃和單項規劃。對重大布局和重大項目的研究不夠,在具體工作中重項目、輕規劃。部分規劃由于缺少專業規劃編制人才及專家聘請、咨詢、論證制度、經費保障制度等環節,致使部分專業規劃“編寫不了,編寫不好”,導致規劃的科學性不強,前期工作深度不夠,研究不深。再者,規劃都是部門制訂,往往都是關門搞規劃,由于市民參與度不夠,未及時向社會公布征詢意見,缺少群眾意見的參與。規劃制訂好后,經不起時間考驗,影響規劃的權威性和對地區經濟社會科學建設、協調持續發展的指導性。
三、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幾點思考
爭取大項目、好項目,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來說,在優化結構和產業升級的前提下,努力保持固定資產投資一定規模,抓好一批事關全局、關系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是我們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需要。也是抓住朝陽物流園區、生物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的有利機遇,多上項目,特別是上一批培植穩定財源、增加稅收的商貿流通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引擎作用,有效拉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迅速壯大的現實要求。
(一)加強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招商引資。一是要著眼全局、適度超前、重兵布陣,要改變少數人搞前期工作的局面,多投入精干力量,增加投入做前期工作的人數。二是要建立前期工作機制和責任制。三是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需要,選中一批重大前期項目,做深入的前期工作。四是注意前期工作方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要與發展思路和規劃相銜接,重調研和綜合平衡,借用社會中介機構的技術力量,把工作做深做透。充實重大建設項目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為招商引資打基礎。
(二)積極引導民間投資,拓寬多元化投資渠道。要為民間投資營造一個平等、公平的投資環境,擴大企業作為獨立的投資主體的投資決策權;試行經營性項目業主招標制。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城北區招商引資項目計劃”,采用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的做法,推出幾個項目試點,面向全社會進行項目業主公開招投標,吸引民間投資。建立投資載體,引導項目和資金的結合;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程序,提高效率,盡快建立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度。堅持“誰投資,誰收益”的權益歸屬原則,健全工作機制,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相關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優質國有資產存量盤活,滾動發展。
(三)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范政府投資行為。不斷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建立決策科學、投向合理、運作規范、監管嚴格的政府投資管理體制。健全政府的投資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形成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規劃協調機制,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資效率,避免重復建設,實現跨行政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的一體化。政府產業開發投資項目的建設實施,可由直接投資改為股權投資,即由政府向授權投資機構注入資本金,由授權投資機構對項目進行控股或參股,政府不直接參與項目的具體建設和經營活動,通過股權流動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動態調整。統籌預算內、外的政府專項資金,實行預算外資金收支兩條線管理,使政府投資在引導社會各類資金中起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保證穩定的財政資金來源。采取貼息、補助等投入方式,吸引和拼盤各地配套資金特別是非財政性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政府項目管理監督,提高投資效益。優化項目方案,合理節約資金,強化工程概預決算管理。
(四)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投資環境。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政策、法規宣傳,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要在加強投資硬環境建設的基礎上,花大力氣改善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還要優化投資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與投資有關的土地、戶籍、就業、稅收等法律法規體系;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對必須審批的限制類項目,政府應向社會公開審批的依據、內容、權限、條件、程序、時限等,并嚴格予以執行。積極推行集中辦理、“一站式”服務的審批方式,推進網上并聯審批,逐步實現項目審批的信息化和高效化。要大力發展投資咨詢、評估、設計、監理、會計、法律、審計和招標等中介服務機構,推進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凡是能由中介服務機構有效提供服務的市場領域,政府職能應逐步退出,變直接參與或干預市場為間接調控市場,充分發揮投資中介機構在投資決策和建設實施中的服務作用。同時,強化社會信用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市場化、投資決策科學化、項目管理規范化、政府調控透明化以及中介服務社會化。
(五)改善投資機制,提高項目投資和建設效益。一是創新項目決策的科學化程序。針對城北區目前建設項目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編制少、編寫項目規劃、可研報告、設計方案等工作存在較大困難的實際,建立項目管理人才的自我培養和咨詢服務機制。在積極培養本區項目管理人才、解決和增加項目管理人員、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同時建立專家咨詢聘請制度,聘請農業、工業、城市建設、旅游商貿服務等行業方面的專家,形成專家咨詢庫,對擬實施的重大項目從規劃階段提前介入,把咨詢、論證的關口前移。在加強現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時盡快建立針對項目建設規模、影響較大的投資項目的社會預評價制度和后評價制度。特別是在投資項目建成投產或交付使用一段時間后,對項目立項決策、設計、實施到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投資活動進行系統總結,判斷項目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序,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總結經驗。二是強化決策責任,將決策成敗與決策者的獎懲相結合,進一步落實項目行政責任制和項目法人制,把決策責任落實到人。三是強化監督。對建設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監督,規范投資者行為,提高投資效益。
在要素配置方面,注意投資要素的稀缺性,考慮機會成本,充分發揮人、財、物等投資要素的合理配置,發揮最優效益。努力發揮量小的成本籌集投資要素,資金來源實現多元化,按項目的不同性質選擇適合其特點的投資方式。對項目籌劃、建設、運行等投資全過程中的要素合理配置,在設計、施工監理等環節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
(六)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尤其是軟環境。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做好投資環境的優化配套工作,特別要著力于社會政策環境、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配套。健全法制環境,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保持投資與相關政策的連續性。
(七)
依托園區發展配套產業,做好“兩園”建設服務工作。一是服務園區建設,做好生物產業園、裝備制造園、大學科技園、農業科技示范園“四園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朝陽物流園區二期項目的征地坼遷服務工作。將二十里鋪地區的農民向逐步城鎮集中,培訓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園區務工,實現就近就業。圍繞西鋼集團、朝陽物流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大中型企業和園區,培育發展相關配套企業和配套產品。進一步加大企業周邊環境整治力度。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加快北區招商引資信息網建設,組織好各種招商引資活動,有目標、有重點地引進一批圍繞園區和大企業的產業鏈延伸型、服務型、財源型項目。
(八)進一步提升都市精品農業發展水平。北區現有耕地3.6萬畝,目前初步形成了玫瑰、草莓、胡蘿卜、西芹、食用菌、特色養殖等六大特色農業品牌,畜牧業養殖已鞏固和培育生豬、奶牛養殖基地建設項目8個,成為西寧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今后要在推進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新農村等方面做好“文章”。
1、抓好設施農業項目建設。以高原生態農業示范園建設為龍頭,在大堡子地區規劃建設用地1000畝,成為集示范推廣、種苗繁育、精品生產、科技培訓、采摘體驗、旅游觀光為一體的都市農業觀光區。以發展設施農業為主線,每年新建日光節能溫室800棟,使蔬菜、花卉、果品等生產規模達6100棟,2010年,全區日光節能溫室可達6100棟。逐步把大堡子以西地區建成以蔬菜、果品、花卉生產為主的“十里綠色長廊”。
2、不斷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充分發揮好區政府與青海銀行搭建的融資平臺的作用,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積極扶持農盛公司、綠田公司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提高規?;洜I水平。充分利用青海大學科研優勢,強化農業科技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大力發展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快生產銷售體系建設,在現有33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組建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組織,探索城郊土地流轉經營新形式,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民增收。
3、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認真開展好以“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經營、產業集中發展”為主要內容的“三集中”試點工作,主要是結合物流園區、西格二線、丹拉國道等重點項目建設,在朝陽、寺臺子、北園、鹽莊等城中村采取向中心地區集中的辦法,將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逐步實現城市化;在二十里鋪地區結合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將二十里鋪村、新村、莫家莊村、小寨村等村莊逐步向二十里鋪鎮集中;在晉家灣等遠郊農村實行本村內相對集中居住,整合土地資源,實現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九)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投資效益。政府投資項目要積極發展統建制,實現對政府投資公益性項目在規模、標準、投資、工期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同時要大力引導民間投資,加大把有收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向市場的力度。
- 上一篇:法務會計財務問題管理論文
- 下一篇:會計電算化理論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