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思考
時間:2022-07-12 02:32:00
導語: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2008年,為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見》(云政發〔2008〕69號)和省財政廳《關于印發〈云南省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細則〉的通知》精神,進一步明晰縣與鄉鎮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切實緩解鄉鎮財政困難,防范和化解鄉鎮債務風險,完善公共財政體系,適應新形勢下鄉鎮職能轉變的需要,促進鄉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推進區域協調及全縣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縣人民政府文件印發了《硯山縣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暫行)辦法》,自2008年7月起實行新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實行“預算縣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預算管理方式。今年4月份,省人民政府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召開了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現場會,6月8日州人民政府召開了全州的動員會。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州人民政府的會議精神和有關文件要求,扎實推進我縣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清形勢,切實提高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適應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切實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要任務。全縣各級各部門必須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充分認識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組織有序,統籌實施,積極推進全縣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
一是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站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專題研究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分析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和具體工作措施。這不僅說明了財政在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更體現了財政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中肩負著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按照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組織落實,全面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努力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扎扎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是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我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優化組織結構,減少行政層級”。這表明政府機構改革已經從減人、減事、合并機構的行政職能調整,開始逐步擴展到減少行政層級的改革。在此背景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適度超前,通過實行“省直管縣”、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等方式,逐步探索建立三級財政分級管理模式。這對于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完善政府間財政關系,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重要基礎。農村綜合改革是農村稅費改革的延續和深化,是國家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城鄉統籌發展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突破口。從現實來看,鄉鎮財政是維持鄉鎮政府正常運轉的保證,這就使得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客觀上成為支持農村綜合改革的基礎。從長遠來看,實行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規范鄉鎮收支行為,有利于規范鄉鎮的行政行為,為縣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鄉鎮機構改革創造條件。隨著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推進,必將促進鄉鎮職能和事權的進一步明確,從而促進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
四是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緩解財政壓力的重要內容。鑒于當前經濟危機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還在不斷延續,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仍舊不斷加深的實際,去年年底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我縣實際,科學決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二、統一模式,全面推進我縣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
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是一項重大體制變革,是今年政府工作、財政改革的一個重點,此項工程涉及面廣,內容多,需要比較完善的制度和高效行政運行機制的支撐,必將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為切實解決和減少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扎實有效地推進這項工作,根據今年4月份全省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現場辦公會要求,并借鑒“景洪模式”的經驗,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有效地避免和減少財政管理體制中出現的問題,抓住重點,全力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
一是要準確把握改革的原則和方向。改革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既不是平調鄉鎮財力,也不是吃大鍋飯,而是通過改革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及完善配套措施,最終達到規范財政管理、緩解財政困難、完善財政體制的目的。為此,要把握以下原則和方向:
一要堅持“三權”不變,發揮鄉鎮的主動性。要保持鄉鎮對財政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和財務審批權不變(包括原有的債權、債務關系不變)。絕不能因為改革管理方式,把債務轉嫁到縣級,助長“等、靠、要”依賴思想的滋生。對2007年底有預算結余的鄉鎮其結余資金的50%用于彌補縣級和赤字鄉鎮的赤字,其余50%由鄉鎮提出項目計劃,按輕重緩急的原則,從2009年起原則上每年按10%作為項目資金納入結余鄉鎮的部門預算安排。
二要堅持統一模式,積極推進。要以“預算縣編、賬戶統設、集中收付、采購統辦、票據統管”的預算管理模式為改革原則和內容,這種模式有效克服了過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縣要按照這個統一的改革模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確保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要堅持強化管理,注重效率。堅持以管好、規范、激活為主要目的,以集中監管為手段,重點突出四個方面的監督管理,即“以預算控制為龍頭,以賬戶統設為主線,以票據管理為基礎,以信息網絡為載體”,從預算管理的源頭,進一步加強對縣對鄉(鎮)會計核算的監管,并通過建立管理制度體系,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著力解決好當前鄉鎮在財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要積極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近年來,隨著我縣農村綜合改革的不斷推進,鄉鎮政府職能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各鄉鎮要以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為契機,積極推進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并通過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來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一是明晰鄉鎮政府職能,轉變鄉鎮干部角色定位。加快鄉鎮政府轉變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的公共服務實體。同時,鄉鎮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轉變服務方向,成為農民信息的中心,農業經濟進入市場的中介、科技推廣普及的載體和市場經濟的先行者;各鄉鎮干部要轉變角色,增強“干部是公仆、掌權是為民”的服務意識,當好政策理論宣傳員、資源資產管理員、增收積累指導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綜合治理安全員,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真正轉變。二是要積極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鄉鎮機構改革即是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又是農村綜合改革的關鍵。各級各部門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以農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理順職責關系,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機構和崗位設置,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建立精干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鄉鎮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建設服務型政府;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要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縣對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理順縣對鄉鎮的財政管理體制是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基礎。我縣要在上年實施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對鄉鎮的財政管理體制,規范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對縣、鄉政府的利益分配關系,進一步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從體制上支持鄉鎮的經濟發展。
四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鄉鎮政府性債務。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要在鄉鎮債權債務關系不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債權債務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化解鄉鎮政府性債務。一是清理核實鄉鎮債權債務,鎖定歷史債務,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行政拍賣或法律手段收欠還債,通過承兌還債、折賣還債、劃轉還債、置換還債等多種措施,分類消化債務。二要加強債權債務管理,對鄉鎮債權債務實行“雙重管理”。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加強縣對鄉鎮債權債務的管理,突出財政在政府融資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加大財政對債權債務的集中管理力度,取消鄉鎮政府的舉債權,杜絕鄉鎮舉借新債,從源頭上堵住債務盲目膨脹。三要對增加鄉村負擔的事項實行縣級集中管理,杜絕向基層亂攤派、亂伸手、亂干預的行為。
三、權責明晰,切實加強對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組織領導。
推進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綜合性強、情況復雜,必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協調配合,嚴肅工作紀律。
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縣人民政府成立的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領導小組,要及時安排部署改革工作,確保改革工作順利開展。各鄉鎮人民政府也要切實把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幫助鄉鎮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改革順利實施。
二是要強化工作協調配合。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多層次、寬領域的綜合改革,涉及到預算收支、財務核算、人員管理等多項內容,需要在多個層面同時啟動,綜合推進。縣財政局要認真研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加強對全縣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指導。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協同配合,細化措施、全面執行,確保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扎實、有效的推進。
三是要嚴肅工作紀律。各鄉鎮人民政府在全面推進鄉鎮預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過程中要規范操作程序,自覺接受紀檢、檢察、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四是要完善考核激勵機制。隨著農村綜合改革的深入開展,鄉鎮機構改革的穩步推進,鄉鎮政府職能的切實轉變,縣對鄉鎮政府的考核機制也要有相應的改變。《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對鄉鎮的考核由縣級黨委、政府統一組織,不屬于鄉鎮職能的事項,不得列入考核范圍;要嚴格控制對鄉鎮政府的“一票否決”事項,堅決清理和規范各種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全縣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有關要求,結合本縣實際,制訂科學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考核辦法,明確鄉鎮政府的債、權、利,進一步建立健全鄉鎮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考核激勵機制。
同志們,實施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事關我縣農村改革與發展,事關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讓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真抓實干,全面推進我縣鄉鎮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為加快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工商所職能轉型的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交通環境綜治上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