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思考
時間:2022-07-13 05:06:00
導語:旅游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中央提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事關中國農村的長遠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必將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農村的現狀,使我們這個農業大國的命運發生徹底的變革。同時,這一戰略命題的提出也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因為新農村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篇氣勢恢宏的大文章,需要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各行業的積極性,全力以赴形成合力,支援、支持這一戰役的開展。當然,在構建新農村的過程中,相關的產業,行業必然也得到良好發展,達到互相促進,合作雙贏的目的。從*旅游業情況看,更是有許多的結合點、聯系點、切入點,值得認真研究探討。發揮旅游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獨特作用,通過發展旅游業特別是鄉村旅游、農業生態游、休閑旅游,促進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而完全有理由相信,新農村建設也一定會使*農村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路會更寬,交通更便捷,生態更良好,田園更秀美,空氣更新鮮,環境更舒適,從而使*的小康之旅、農業生態觀光之旅有更大的發展,進而使*旅游業發生質的改變。
從*旅游業自身情況看,我們不依山、不靠海,缺少奇特的地理自然景觀,雖是古城但人文古跡也較少,是傳統意義上的資源匱乏地區,一定程度上發展旅游業受到條件和環境的限制,所以在第一輪旅游發展大潮中,沒有淘到金。近幾年來,旅游業越來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發展呼聲很高。我市先后出臺了《加快發展旅游業的實施意見》,啟動了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活動,編制了全市旅游業總體規劃,*旅游業開始艱難啟動,去年全市旅游收入、旅游人數增幅都居全省首位,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基礎差,旅游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旅游收入占GDP僅1.5%,遠低于全省5%左右的平均水平,許多經濟指標落后于聊城,又首次被濱州趕超,形勢嚴峻,不容樂觀。在發展旅游過程中,我們繞不過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定位問題,以觀光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是*的弱項,而方興未艾的休閑、度假之旅卻是我們的優勢,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休閑*、美食*、購物*的品牌逐漸被世人接受,以農業生態觀光、城市休憩、美食品嘗、節慶活動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旅游呼之欲出,初見端倪。從*面臨的區位、環境、主客觀等多方面情況分析,發揮后發優勢,重點發展休閑度假旅游,成為必然而明智的選擇。
而支撐上述命題的基礎就是我市屬于一馬平川的農業大市。有著豐富的農、林、水、漁、溫泉等資源,如果經過努力把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的勝勢,*旅游可能會是另外一番天地。通過多年的建設,我市的兩湖(得月湖、仙人湖)、三園(金荷園、紅壇寺森林公園、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四點(禹西生態園、平原高科技農業園、梁錐新村、樂陵棗園四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以及諸多的果園、蔬菜園、養殖、種植基地,這些“農”字號工程和項目,規模初具,有的已成為深受城里游人青睞的“香餑餑”,開始見到效益,嘗到了甜頭。隨著農村經濟發展,交通、水電、衛生、防疫、食宿等基礎配套服務設施逐步完善,鄉村之旅的可進入性大為增強,發展旅游具備了條件。另外,農民群眾對旅游業有了新認識,去年樂陵棗園農民在鄉里統一組織下到周邊市地參觀“農家樂”、生態游很受啟發,堅定了搞旅游致富奔小康的信心。還有,周邊有大中城市濟南、天津、北京等客源市場,距*僅幾小時車程,是當地游人非常合適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綜上所述,我們似乎沒必要為不鄰山、不挨海,沒有多少文物古跡和人造景觀而自慚形穢,完全可以揚所長,避所短,發揮自身優勢,另辟蹊徑,走自己的特色之路,大張旗鼓搞好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既發展了旅游業,同時也有力地拉動、帶動、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舉多得。
誠然,由于剛剛起步,我市的鄉村之旅、生態之旅還初在萌芽狀態,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是:一、缺乏統一規劃,許多農業生態區的建設、開發還沒有從旅游功能角度進行科學合理規劃,缺乏文化內涵的設計與策劃。二是資源亟待保護。許多森林園區資源有受到破壞逐漸減少的趨勢,如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其中梨樹有數百年歷史,果木品種退化,梨子去年只賣幾分錢一斤,有的農戶干脆伐樹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當地政府雖大力保護,實行補貼政策,但杯水車薪,無濟于事。三是基礎配套設施、服務設施還較差,旅游舒適度不夠。有的是道路還不夠暢通,衛生條件差強人意,服務網點缺少。四是旅游管理人才奇缺,景區缺乏營銷人員、導游人員,無人講解,或水平不高。五是經營、管理體制、機制不活。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三權不分,大都坐門待客,沒有按市場規律運作,缺少正常投融資渠道。六、宣傳、促銷工作乏力。有許多景點一年到頭不登一份廣告,不參加一次旅游交易活動。七、農民群眾的積極有待進一步發動提高。上述種種都成為制約*農業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因素。
改變上述狀況,以旅游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偉大工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首先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創新思路,正確處理旅游與新農村建設之間的關系,把結合工作提高到議事日程上來,同時主要應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性,動員其自覺自愿,結合本地情況進行適度開發,二是科學規劃、合理開發,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點帶面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統籌規劃各展所長、各有千秋,不搞千園一面。三是注重發揮綜合效益。農業、林業、水利、漁業等資源的開發,要講求綜合效益,兼顧旅游效益,提高附加值、疊加效應,做到事半功倍,少投入,多見效,進而做到增收節支,提高農民積極性。四、加強指導、服務。對于*廣大農民群眾來說,搞鄉村游也好,農家樂也好,生態游也好,都是新生事物,有關部門要注意跟上去搞好服務,技術指導,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加強培訓,組織農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年參與到旅游服務中去,搞好示點,以點帶面,及時總結,發現問題盡快整改。五、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級各部門都應滿腔熱忱支持這一新生事物,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各盡所能促進新農村旅游建設與發展。
今年中國旅游主題口號是中國鄉村游,“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從全國各地反映情況來看,農業生態觀光旅游,鄉村游、“農家樂”等活動的開展如火如荼,通過此類旅游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幫助農民開闊視野、轉變觀念、脫貧致富奔小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帶動相關產業、行業發展,完善基礎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培訓人才,增加就業崗位和機會方面的鮮活事例比比皆是,值得借鑒。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旅游發展會有一個美好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結出豐碩成果。
- 上一篇:旅行社行業管理思考
- 下一篇:旅游發展與環境優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