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局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25 09:13:00
導語:農牧局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農產品賣難、價格下行,返鄉農民工增加、就業困難,經濟增長放緩、矛盾增多,對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帶來嚴峻挑戰。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是鞏固發展農村好形勢的要害所在,是做好當前“三農”工作的當務之急。可以說,2009年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是我市農業農村發展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是“三農”工作面臨挑戰最大的一年
。對此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要認真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切實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要把從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收入不滑坡。一要從農業內部挖潛促進增收。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我市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在很大的空間和潛力。要科學組織、統籌安排今年農業生產,在穩定糧食面積,提高品質的基礎上,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農業產業化、市場化步伐,積極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和農產品物流配送運銷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效益。大力發展農村各類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使廣大農民有組織地參與市場競爭,帶動農民增收。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促增收。全面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強農惠農補貼政策,各縣(市、區)都要專門安排資金用于扶持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方面的投入,同時要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督檢查工作,通過政策性投入和補貼、依靠政府投入和減輕農民負擔促增收。三要穩定農產品和農資價格促增收。今年,自治區將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增加主要農產品儲備。我們要協調配合有關部門,要搞好農產品購銷和調運,想方設法穩住農產品市場價格,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農資價格過快上漲,防止農民負擔反彈,讓農民在穩定價格中得到實惠。四要加大勞務輸出促增收。勞務輸出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盡管當前勞務輸出面臨較大困難,但我們思想上不能放松,工作要更加有力,措施要更加扎實。深入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切實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要加強宣傳教育,培養農民適應市場變化、誠信守法,靠勞動致富的務工意識,要培育規范勞務組織,創造勞務品牌,積極組織農村勞動力和今年實施的重點項目進行對接,鞏固在外務工基地,開辟農民外出就業空間。落實全民創業有關政策,引導具有一定技能、積累一定資金的農民進行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力爭輸出勞務22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
o.6億元。
二、全力推進農業“十大基地”提質增效
以建設“川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山區節水旱作高效農業示范區”為目標,
加快推進“十大基地”建設,把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特色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抓下去。一要擴大優質糧食生產。搶抓國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的政策機遇,繼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全面擴大優質糧食種植面積,山區水澆地、引黃灌區要改變傳統生產方式方法,提高農業精耕細作水平,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增加總產,確保全市優質糧食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8億公斤以上。二要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認真落實國家、自治區發展畜牧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奶牛、灘羊和肉牛養殖業,抓好孫家灘、牛首山北麓畜牧養殖帶建設,新建擴建各類養殖園區20個,在奶產業上重點要在發展的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上作文章,要通過“出戶入園”、建立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提高科技飼養水平、建立健全奶牛疫病防控、保險、鮮奶價格形成機制等,確保奶業健康穩定發展和提高養殖效益。要按照高起點、標準化的要求,以建設規范化養殖小區和規模牛場為重點,加強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采取國家扶持、企業和農戶投資等多種形式,著力建設一批適應我市奶牛發展要求的技術含量高的奶牛養殖科技示范園區和奶牛場。乳制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身體健康、事關產業持續發展、事關社會穩定,要通過實施奶牛出戶入園工程,改善奶牛飼養管理水平,提高牛奶產量和質量,保障奶農收益。從根本上解決加工企業對優質奶源的需求,有效化解牛奶不安全的問題。要在奶牛出戶入園上多動腦筋,多做工作,多下力氣,積極探索建立適應國際國內奶牛發展的新機制,逐步形成奶源相對集中、優質原料奶運送便捷、龍頭企業和奶農利益共享的奶業發展新格局,促進奶牛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經營、規范化管理轉變。鹽池、同心、紅寺堡要重點發展肉牛和灘羊規模化養殖,不斷擴大青銅峽生豬養殖規模,搞好畜禽品種改良和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養殖水平。力爭年底在現有9.7萬頭的基礎上新增6萬頭,奶牛“出戶入園上臺率”達到
70%以上;肉牛出欄30萬頭,較上年增加5萬頭;羊飼養量達到500萬只;生豬飼養量達110萬頭。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達到2600元以上。在設施農業上。我們要更加注重提高品質、增加效益,在擴大內涵上下功夫,在鞏固提高的基礎上擴規模,大力發展設施畜禽生產養殖,加快特色設施農業基地建設步伐,推進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突出優化區域布局和主打產品;突出設施農業的物質裝備和機械化水平,增強抗災減災能力和效益。引黃灌區的設施農業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發展,向設施瓜果、設施花卉、設施園藝等方面擴展,走精品、高端、高效的路子。要切實抓好農產品銷售體系建設,更加注重產品包裝和創立品牌,在擴大本地市場份額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外地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相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狠抓落實,充分利用市場手段調節指導產業發展,做好設施蔬菜種植的茬口安排和品種搭配,爭取把我市設施農業的邊際效益做到最大,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重點鞏固提高利通區金積、青銅峽葉升、鹽池城西灘、紅寺堡大河等7個萬畝設施農業園區和20個千畝設施農業園區,
全市2009年新增設施農業5萬畝,高酸蘋果3萬畝、紅棗10萬畝、釀
酒葡萄5萬畝、人工甘草20萬畝。三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升級工程”,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培育壯大娃哈哈恒楓乳業、塞外香、榮寶園、天予棗業、科冕酒業等企業,促其上規模、上檔次,增強帶動能力。完善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擴大訂單農業面積。通過龍頭帶動,延伸產業鏈,提高加工轉化率。積極爭取國家強農支農項目和資金,提升農業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全市新發展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30個,初步建立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農產品銷售流通體系,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四要加快農村市場
和物流體系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信息支撐”的農產品流通市場發展方向,加快“雙百市場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三新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市區農產品物流公司、青銅峽仔豬市場、同心果菜市場等特色農產品專業市場、綜合市場、產地市場建設進程,建成孫家灘工廠化育苗中心和市區綠色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每個縣至少組建一個農產品物流公司,培育交易額億元以上專業市場10
家,
5億元以上市場5家。積極發展農資農產品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建設××市綠色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引進國內先進冷藏設備,建成日儲購1000噸果菜的預冷庫2000平方米,半封閉交易大廳1500平方米,為農產品銷售開辟更寬渠道,支持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抓好260家農家店的管理配送工作,發展各類連鎖店20家以上,實現鄉鎮有超市、村有放心店,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五要切實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步伐,把發展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標準化生產作為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制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年內完成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個,產品認證10個,綠色食品認證3個;建立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杜絕重大疫情疫病發生,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和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三、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農業的潛力在科技,希望
也在科技。一要提高農業科技推廣能力。圍繞建設“十大農業產業”基地,廣泛開展科技與推廣活動。深入實施科技派員創業行動和科技入戶工程,實行農業科技人員進村駐點開展科技承包制度,全市科技特派員發展到1000名。著力培育市區10萬頭綠色奶源生產基地、青銅峽、利通區水稻有機栽培科技示范基地等八大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科技示范基地,完善提高青銅峽、利通區萬畝設施農業等17個示范園區的建設檔次和規模。依托農業示范園區平臺,建立奶牛、設施農業、釀酒葡萄、甘草、馬鈴薯5個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大力推廣奶牛標準化生產、設施農業節水灌溉、平衡施肥、綠色有機栽培等20項實用技術。二要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大力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百萬農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
等,完善各級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重點培訓種養能手、科技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組織領辦人。建立種養加示范基地45個和高科技樣板區20個。三要加強農村綜合信息服務。
大力推進信息惠農工程建設,高度重視村級信息員隊伍建設,解決網絡服務運行經費和信息員工資問題,充分運用好"三農"呼叫中心和農業科技110等信息平臺的功能,發揮好基層服務站的作用,推進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進村入園到戶。開展面向"三農"的綜合性、專業化、特色化信息服務。完善縣、鄉、村三級網站,及時農業科技信息和市場供求信息,建成服務便捷、功能完善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健全農業信息資源收集和制度,實現生產、技術、市場的有效對接。
四、切實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抵御自然風險,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農業發展后勁的治本之策,必須堅持常抓不懈,不斷夯實農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一要狠抓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灌區續建配套、末級渠系改造、小農水工程和馬蓮渠下段砌護工程,紅寺堡石碳溝節水改造工程,同心縣預旺至下馬關、鹽池縣大水坑、紅寺堡矛頭墩三項節水補灌工程。重點實施太陽山小河防洪整治工程,甜水河水庫除險力口固工程,鹽池縣、同心縣7座淤地壩壩系工程,完善太陽山鹽湖開挖工程。
實施鹽池縣花馬池生態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柳楊堡水土保持項目,完善清水河同心縣城段綜合整治工程,力爭實施苦水河綜合整治工程。續建新建利通區孫家灘、青銅峽邵西、紅寺堡
中部等7項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二要加強基本農田建設。繼續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黃河杯"競賽活動,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力口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改造中低產田。加快旱作"三田"建設,實施"沃土工程"和"測土配方施肥建設。加強土地整理,開發后備耕地資源。新增高效節水補灌面積16萬畝,改造中低產田5萬畝,興修"三田"7萬畝。三要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新機械,擴大農機覆蓋領域。把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點,積極培育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推動農機服務的市場化、產業化。認真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進推廣新機具,擴大機耕、機收面積,對主要農作物生產實行全程機械化,在玉米種植、收割、秸桿回收利用、青貯、黃貯制作全程機械化上實現新突破,切實減輕農民勞動強度、促進養殖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今年全市三大糧食作物綜合農機化作業水平達到46%,灌區達到73.2%。四要繼續加強生態建設。大力實施"三北四期"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全年完成營造林60萬畝,其中:農田防護林3萬畝,生態經濟林37萬畝,治沙及荒山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加快發展生態后續產業,加強林地和草原管護,鞏固退耕還林(草)、封山禁牧成果,促進生態自我修復。
- 上一篇:豬肉價格下跌趨勢預測匯報
- 下一篇:郵政局會計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