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0-14 02:12:00

導語: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調查與思考

近年來,隨著阜陽劣質奶粉、蘇丹紅、多寶魚、福壽螺、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事件等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斷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并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各個國家、各級政府都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門、多層面、多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然要求采取與其他商品不同的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而信息化監管就是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本文試從調查研究××縣工商局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工作入手,分析當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存在的難點及問題,并對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工作作粗淺的探討。

一、××縣工商局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幾年,××縣工商局積極探索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模式,在對食品經營主體、經營行為和食品質量的監管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推行食品批發企業電子臺賬管理,推進“兩項制度”落實。去年_月份國務院《特別規定》出臺后,食品批發企業履行索證索票制度及進銷貨臺賬制度已成為法定義務。由于食品批發企業經營食品品種數量大,索證索票資料及進銷貨單據多,工商執法人員在對食品批發企業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及進銷貨臺賬制度進行檢查時,受臺賬項目多、字跡潦草、相關票證查找不便等因素的影響,檢查一戶經營戶往往要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監管效率低下。為此,經過充分調研,××縣工商局在全縣推行了食品批發企業電子臺賬管理模式,即在批發企業通用的管理軟件中植入“食品安全監管”模塊,設置“進貨臺賬”、“銷售臺賬”、“索證管理”、“索票管理”、“保質期管理”五個子模塊,食品批發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運行軟件,可以自動生成符合工商監管要求的購銷臺賬,所開出的供貨憑證又能作為食品銷售者的進貨臺帳,同時,能夠滿足企業對保質期自律管理的需要,工商部門在對食品批發企業進行監管時,只要點擊批發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塊,可快速查詢到企業的進銷貨情況,較好地解決了工商部門監管難和食品批發企業落實進銷貨臺賬和索證索票難的問題,從而實現行政監管行為與食品經營行為的有機結合。目前,全縣___戶食品批發企業已全部實行電子臺賬管理,實現了“全覆蓋、全運行”。

(二)建立食品備案數據庫,強化食品準入源頭監管。為準確掌握轄區食品經營渠道及食品經營品種,××縣工商局以三元區為試點,研發了流通領域食品電子備案數據庫軟件。通過備案數據庫,將區域內縣場流通的所有食品的商品信息、生產商(各級批發商)、零售商、索證索票等相關信息集中在一個數據庫內。工商部門可以依靠該數據庫,了解和掌握區域范圍內商家乃至每種食品的相關信息和數據,通過與“食品監管電子備案數據庫”的無線鏈接,利用pda無線設備對食品縣場進行比對檢查,檢查該食品的經營渠道是否是工商部門已掌握的渠道,經銷的食品是否在數據庫內有備案,從而實現食品去向清、經營品種清、索證索票清,實現入縣食品“來有影,去留蹤,可追溯、促規范”的監管目標。同時,通過數據庫留下的記錄,還可以精確、全面掌控基層工商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動態和成效。

(三)狠抓“商管系統”使用,增強食品安全巡查監管實效。積極運用省工商局開發的“入縣商品網上監管系統”,加大對各類食品的巡查監管力度,重點加強對尚未實行計算機管理銷售的食品經銷點的監管。對商場、超市監管時,只要商場、超市提供固定格式的具有商品信息的進貨數據列表,工商執法人員將數據采集到系統中,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動隨機生成要求抽檢的商品信息,核實該商品的臺賬及有關索證索票情況是否完備,在各項資料完備的情況整批商品視為合格,商品信息數據存入系統中,同時作為比對數據。在對食雜店巡查時,執法人員用掃描槍對商品條形碼進行掃描,并與數據庫中數據進行比對,對有在數據庫中的信息只檢查臺賬及有關索證索票情況是否完備,對數據庫中沒有的商品進行詳細錄入。該系統的運用,加強了食品網上動態巡查,對切實落實不合格食品下架、召回和快速查處制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推進了食品安全關口前移。

(四)用好綜合業務系統,加強食品經營主體監管。一是加強經營主體準入的信息化監管。在注冊登記時,將食品經營戶前置許可等相關信息錄入到綜合業務系統,并劃分至轄區工商所,由轄區工商所認領后,對其進行監管。在工商所辦公平臺,系統會隨時對前置審批到期的及未參與年檢的食品經營戶,進行自動提示,由片(段)長依據提示對經營戶采取預警通知、限期改正等措施。二是對食品經營主體進行特殊標注。在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系統軟件中,將全縣食品經營主體分為五大類加注區別標識,便于及時準確地識別查詢、統計食品經營主體,有利于監管人員對轄區經營主體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三是實行食品經營主體信用分類監管。依據食品經營者誠信守法情況,劃分為a(守信企業)、b(基本守信企業)、c(失信企業)、d(嚴重失信企業)四個類別,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失信、嚴重失信食品經營戶的重點巡查監管。如對a類企業實行季巡查制,對b類企業每兩個月巡查一次,對c類企業每月巡查一次,對d類企業實行重點巡查制度,并根據巡查情況在第二年重新確定信用類別。同時,運用工商職能,對信用良好的單位予以扶持,對失信單位依法實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降低信用等級,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以促進誠信經營、守法經營。目前,全縣共有a類食品經營企業___戶、b類__戶、c類_戶、d類_戶。

此外,××縣工商局還積極運用_____投訴舉報系統、“不合格食品退縣短信息平臺”等信息化系統,提高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快速反應能力,有效維護食品縣場秩序。

二、當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雖然××縣工商局在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特別是在食品批發企業電子臺賬管理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得到了國家工商總局及省工商局的認可,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感到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缺乏立法支持。____年_月_日,國務院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提出了要求;去年全國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期間,原副總理吳儀也多次提出了要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國務院在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工作部署中及有關監管部門的規范性文件中都將信息化管理列入食品安全監管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國家工商總局下發的《關于規范食品索證索票制度和進貨臺賬制度的指導意見》(工商消字[____]___號),明確提出“……要把對索證索票和進貨臺賬的電子監管作為食品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鼓勵食品經營者對索證索票和進貨臺賬實施電子管理”。但縱觀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都沒有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作出明確的法律規定。由于沒有立法上的支持,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工作不具有強制性,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許多地方甚至沒有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監管,存在信息化監管的盲區。同時,因為沒有法律上的強制規定,企業運用信息手段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造成對企業的監管難度較大,使得相關部門的監管常常流于形式。如電子臺賬管理是解決食品批發企業索證索票和進銷貨臺賬難的有效手段,可以解決流通環節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食品批發企業落實“兩項制度”的難題,但從我縣推廣食品批發企業電子臺賬管理工作的過程來看,因沒有立法的支持,推廣工作是靠基層工商干部耐心做工作、講道理,逐戶推廣的,工作成本較高。

(二)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缺乏系統性。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是由工商、藥監、質監、衛生、農業、經貿(商務)等不同的行政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共同行使的。由于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模式是由各部門、各地區各自規劃設計,在研究和探索上各自為政、各取所需,僅從各自職能出發,沒有考慮到其他部門的信息需求,各類信息難以互通、共享,存在重復開發、資源浪費現象。從橫向看:由于涉及多部門,造成信息化的監管理念不統一,標準不統一,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從縱向看:相同部門由于地域的不同,信息化監管模式也是自成體系、百花齊放,互不兼容。

(三)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缺乏完整性。目前,各部門對食品安全的信息化監管工作都不夠全面,在某些監管領域可能較強、較完善,而在其它監管領域可能較薄弱。無論是我縣還是在全省、全國,尚無統一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如電子臺賬只是解決“貨正源清”的問題,不能反映食品的內在質量;商管系統也只有食品的基本信息,不能全面反映食品的內在質量,同時難以包含所有食品的信息;食品檢測結果等質量信息還不能充分進入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而且,缺少食品消費維權的信息化載體,消費者不能及時掌握食品安全的相關信息。同時,信息化監管水平受經費投入的制約比較明顯,經費投入大的成效大,系統相對較完善,監管水平相對高。反之,經費投入少的,系統完整性則較差。在區域上表現為經濟發達的地方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水平較高,經濟落后的地方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水平較差,甚至難以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食品安全監管。

三、對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的幾點思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本。隨著我國食品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及食品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效能是食品安全監管的迫切要求,沒有信息化手段作保障,就難以實現科學、高效監管,就難以實現監管到位。但這種管理要求不是一個區域、一個部門可以單獨完成的,應該是一項全國性的、統一的大工程。結合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要求和工作實踐,筆者認為,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建設,構建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一)要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立法工作。一個好的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的實施離不開法律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把信息化監管的要求寫入《食品安全法》中,賦予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法律地位,這樣才能保證政府監管職能的實現,保證經營者義務的履行。另一方面,要在立法上加大食品經營者未履行信息化管理要求所承擔的違法責任后果。因為食品經營者擁有主要的食品經營信息,又是以追求利益為目的經濟人,如果對違法后果的預期成本低于違法收益,就可能不惜違背法律,不執行信息化監管的有關要求。因此,要運用法律手段,對違反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食品經營主體予以經濟、商譽處罰,增加違法成本,促使經營者在經濟、法律、社會成本的壓力下克制違法行為。

(二)要創新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建設的理念。按照科學高效監管的要求,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體系應當具備以下三個要素。一是統一性。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中,強調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因此,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上,需要由國家一級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科學的監管平臺,由國家作為主要投入人,制定行政管理部門的信息化監管標準和食品經營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標準,開發統一軟件,無償提供行政管理部門及食品經營戶使用,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及服務,甚至可以為經營者提供設施,從而為食品經營者減輕負擔,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通過構建統一平臺,解決各部門分段監管脫節和經營者經營信息難交換的問題,從而實現各部門及全社會的食品安全信息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二是實效性。實效性是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的關鍵,沒有實效性,信息化監管的目的就難以實現。因此,在進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時要注重監管實效,在制定有關監管方案及開發軟件的時候,應當經過充分調研,既要能夠符合監管要求,又要符合食品經營的規律,還要考慮到簡便實用,要防止隨心所欲、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三是完備性。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應當根據食品的經銷渠道,強調“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過程的有效控制,參與的主體包括行政管理部門及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監管環節包括生產、收獲、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監管對象包括化肥、農藥、飼料、包裝材料、運輸工具、食品標簽等。要統籌兼顧,避免重要環節的缺失,各個環節的監管內容缺一不可。

(三)要建立一個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

要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原則和“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數據、統一網絡”的要求,由政府建立一個統一的、適用各行政執法部門監管食品安全的平臺,將各部門的監管信息、食品經營者信息,從種養到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類食品身份信息進行統一管理,解決各部門各自為政的現象,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高效運作。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應當由以下九個監管系統共同構成:

_、食品經營主體監管系統。將食品安全生產經營的各類縣場主體進行統一管理,該系統能夠實時反映該主體的“生老病死”情況,所有關于該縣場主體的信息都能及時體現出來在信息系統中。系統信息可分為靜態及動態兩類,靜態數據信息指企業的設立信息,由企業登記機關采集;動態數據信息指企業的變更信息、獎懲信息,由各監管部門根據職能進行采集與更新。

_、食品身份監管系統。該系統是基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的產品及種植養殖戶生產的農產品建立的食品身份信息庫,食品的身份信息均能夠與生產經營單位相對應。種植養殖戶應當對其生產的蔬菜和畜禽等所有農產品編排識別號碼;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生產食品的數據庫,具體內容包括所生產食品的商品條碼、商標品名、生產日期、批號、保質期等內容;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經營食品的數據庫,具體內容包括食品的商品條碼、商標品名、生產單位、供應單位、生產日期、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等內容。這部分信息庫是食品監管的基礎,是對所有食品進行監督管理的基本要素,為今后對食品跟蹤和追溯提供數據源,建議食品信息均采用條形碼及電子監管碼管理。因此,食品監管部門要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做好信息錄入工作,確保其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

_、食品質量檢測、風險評價和預警系統。將各食品監管部門對食品的抽檢信息(包括快速抽檢信息)進行集中,根據監管要求進行統一、科學地匯總、分析,實現各部門抽檢結果的信息共享,以便及時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依據信息評估標準對食品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并及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預警,有利于食品安全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

_、食品追溯系統。在統一平臺上,對食品質量檢測、風險評價和預警系統發現的問題食品,利用食品身份系統進行追查,快速查找違法經營者及違法經營的食品。該系統應將工商、質監、衛生、農業等政府部門與各區縣聯為一體,構建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監控網絡,實現了全縣范圍內追溯數據的管理、食品召回、監測預警、決策分析。全縣所有的食品產銷企業都是網上的節點,一旦發現問題食品,食品經營者、消費者可根據所獲得的信息按批號就近退貨,將問題食品退還生產者。

_、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系統。該系統能實現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管理的快速反應,通過與各應用單位的多層次聯絡,以最快速度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通知到食品監管單位及監管人員,有效實現食品安全事故的全程控制、分級管理、分級響應、快速反應,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處理的有效手段。

_、食品安全公示查詢系統。食品安全公示查詢系統是監管平臺中一個重要的服務系統,它可以向食品生產者、消費者、經營者和加工者提供及時、公開、平等和透明的信息服務。消費者可以利用食品上的身份信息,通過電話、互聯網或手機短信進入查詢系統,快速識別商品的真偽,了解和確認產品的生產和流通過程,同時,通過輸入食品名稱的關鍵字,可以自動檢索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食品備案數據,包括下架食品名單、廠家退縣名單、恢復銷售名單,從而消除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把好“進口”關,把不放心的食品拒之于購物籃外。同時,經營者也可根據系統提供的信息把好食品進貨關,將問題食品擋在縣場之外。

_、食品安全通報系統。利用該系統,將食品追溯系統查獲的問題食品及時、正確地通過新聞媒體公之于眾,可以防止群眾產生恐慌情緒,讓群眾及時了解哪些食品有問題,哪些批次有問題,哪些經營者經營的食品有問題,合理地選擇產品品牌和生產廠家,避免某些廠家的不法經營行為影響到整個行業,影響到合法經營者的生產經營。

_、信用分類巡查系統。按照信用分類標準,根據食品經營者誠信守法情況將食品經營主體分成不同類別進行管理,并按照信用的好壞制定不同的巡查方式,實現有重點、有目的的監管,提高政府執法部門的監管成效。

_、申訴舉報系統。對各監管部門的申訴舉報網絡進行整合,開設統一的申訴舉報處理系統,為消費者提供各種形式的咨詢、投訴、在線對話、視頻交流、短信接發等服務,實現全方位、全時段的服務,保證消費申訴舉報實時、快捷、方便、暢通地進行,促進消費者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