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材料

時間:2022-10-23 11:20:00

導語:林業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材料

按照縣委的安排部署為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勢下林業工作面臨的新問題,著力解決影響林業事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與工作著力點。我局采取實地察看和召開會議的方式全方位、深層次的開展了以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工作為主要調研內容的調研活動,現將具體情況做如下匯報:

一、工程基本情況

實施天保、退耕還林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快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確保國土生態安全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根本點和切入點,是山區群眾解決溫飽、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是西部地區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縣于2002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截止目前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55000畝,其中退耕地還林38000畝;荒山造林17000畝。我縣每年的森林管護面積為626.8萬畝(含自然保護區),但實際有效管護面積達844.86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縣累計完成了公益林建設48.4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25萬畝;封山育林39.7萬畝;人工促進天然更新3萬畝;人工摸擬飛播2.49萬畝。

二、工程效益情況

我縣于2002年正式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在退耕還林實施伊時,考慮到8年后怎么辦的問題,落實“退得下、穩得住、不反彈”的目標,在樹種選擇上,首選了生態、經濟兼顧的核桃、花椒等品種。在設計和實施中,按照有關造林密度的標準,既種植為干果林,又從政策兌現上享受為生態林補助,切實達到農民增收、生態增效的目的。但在退耕還林補助到期以后,退耕地的收入將有可預見和不可預見兩種情況。從理論上分析,我縣種植的核桃、花椒,可望在5-10年內產生經濟效益。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同一個品種種植的立地條件,包括土壤、降雨、質地、坡度、坡向等各種因素的不同而異。在石礫含量較低、土層深厚、降雨充足、坡度平緩、海拔低、養份足的造林地區、產生效益的時間可提前,且產量較高,而在條件較差的地區、其產值產量必將隨著立地條件的差異而減少,也就是說全縣3萬多畝的兼用林面積中,有近50%的面積未來的產量產值無法預見,此外,退耕農戶的經營管理也成為產值預見的重要因素。退耕面積較大、農戶經營管理措施得當的地方效益將會提前產生。退耕前與退耕后家庭收入的變化主要與退耕面積的大小有直接的關系,例如在我縣拖頂鄉、燕門鄉等重點退耕區域,戶均的退耕面積達15畝左右,可以說在退耕還林后的收入遠遠超過了退耕還林前的收入,因為很多的坡耕地在退耕還林前產量產值都不高,大部分是“靠天田”、“大字報田”,而且每年的產量、產值都不十分穩定,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輪歇地。也因如此,我縣退耕還林的重點村、組、戶在實施退耕還林后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補助政策到期后,家庭年收入的變化情況隨著干果種植面積的效益及退耕林種的變化而變化。對經營管理好、立地條件好的兼用林地而言,補助到期后如果能夠及時掛果,在市場穩定的情況下,對家庭的收入變化影響不大,平均每畝可望達到400元左右。而對種植純生態林及管護不當、立地條件低下的地區而言,一旦停止補助政策,其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將被截斷,返貧現象將會顯現出來。我縣一直延續了傳統落后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退耕還林前,家庭勞力中的80%都要投入到對耕地的經營管理中,外出務工和就地轉移的人員較少,許多家庭還十分缺乏勞動力,幾乎沒有外出務工人員,退耕還林以來,退耕面積較大的農戶,就結余出大量勞力向外輸出,根據2005年統計數據,全縣外出務工及就地轉移的人員達2265人,務工人員的年均純收入一般在2000元左右,極大的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根據這次統計,我縣未留足基本口糧田的達1032戶,占全縣退耕還林戶數的15.3%,其中,缺糧的退耕農戶數達1007戶,主要原因是這部分居住的海拔較高,加之劃定的耕地較少,且生存條件惡劣,生產投入成本大等諸多因素導致。在退耕還林以前,缺糧現象更加嚴重。退耕還林以來,由于家庭可退耕面積較小,盡管家庭收入更加,但仍然有缺糧的現象。主要集中在我縣拖頂鄉、霞若鄉、燕門鄉這些退耕農戶。盡管都留有一定的基本口糧田,但人均面積還不到0.5畝。我縣的全退戶數共209戶,包括佛山鄉巴美村3戶,升平鎮街道村206戶。造成上述全退的主要原因是:耕地的海拔較高,多集中在3300米以上,退耕前的產量就十分低下,特別是升平鎮,退耕以前的畝產值還不到200元,而這些退耕區全部布局在縣城面山,為了確保城鎮居民的安全,減少各類自然災害,美化我縣的旅游環境,采取了坡耕地全退的措施。種植了以核桃為主的兼用品種的地區,在8年補助停止后退耕地產生效益是確保收入的基礎。國家停止補助后影響生計的農戶達1833戶,主要集中在升平鎮街道村、拖頂鄉大村、燕門鄉某些地區。其中有部份面積屬高山地段,無法種植兼用樹種;大部份面積是沙化耕地,預計在8年補助到期后很難產生效益。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由于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和調減木材產量,加強森林管護,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增加森林植被,××縣的生態建設初見成效,以交通為列,通過對境內國道214線面山采取封山育林措施,落石、塌方等人畜災害明顯下降。水土流失面積比工程實施前明顯下降。1998年以前縣財政收入以木材生產為主,木材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86%以上,實施天保工程后,××縣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徹底的轉變,由原來的“木頭”財政向多元化的財政來源方向發展。制定了以旅游為龍頭,加強環保、加強生物產業、電礦產業開發的發展總目標。天保工程的實施有效、積極地促進了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天保工程的實施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也是正負交織的,一方面,隨著人工造林和森林管護投入的增加,農民因參與人工造林和森林管護工作而增加了勞務收入,另一方面,農民因不能采伐禁伐區的林木減少了收入,相應的,就減少了參與木材生產、運輸、加工的機會也造成了收入減少。實施天保工程后,從原木材公司下崗的職工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并按文件規定及時繳納各類保險,穩定了職工的情緒,增強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隨著森林管護和公益林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民群眾保護森林的意識也不斷地得到加強,建立了全民參與天保工程的良好氛圍。天保工程不論從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還是濟效益方面都是利國利民的,對××縣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積極作用,××縣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促進了××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按照退耕還林的有關規定,將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及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納入到重點的退耕范圍,許多項目區的農戶基本口糧田留得不足,例如升平鎮街道村,90%的耕地為低產地,因此于2002年己將其納入到項目中,而這一地段是高海拔地區,無法種植核桃、花椒等有經濟效益的樹種,這對8年補助停止后的生計問題會帶來影響。退耕還林實施以來,我縣在項目管理工作中加大了力度,力求保證退耕還林的建設質量。現在造林地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可以說基本達到了工程建設的要求,在某些地區己逐步產生了效益,但在有的地方的確存在重造輕管的現象,盡管成活率、保存率達到了要求,但僅僅局限于“成活”,毫無經濟效益,有待于進一步強化對退耕農戶的督促和管理,切實做到“穩得住、不反彈”。退耕還林工程中包括了退耕地還林和荒山造林兩個部分。我縣自實施退耕還林項目以來,實行了退耕地誰退誰有、荒山造林縣內調劑的模式。由于荒山造林部分每畝只有50元的種苗補助,因此在實際的造林中,只能采用直播方式,這樣就導致了成活率和保存率兩指標都比較低下,而我縣又拿不出其它資金進行必要的補植補造,影響到退耕還林的總體建設成效。退耕地每畝只有50元的種苗補助,而我縣地理位置特殊,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十分差,每年的補植補造率很高,為了盡量減輕退耕農戶的壓力,我縣連續多年無償地向廣大農戶提供了種苗,導致資金出現缺口。

2003年在上級的要求下,己將3000畝葡萄種植地納入到退耕還林中,然而這部分地類為基本農田,不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以致于在后來的林權核發中無法按正常程序發放林權證,變成難以解決的遺留問題。由于我縣財政困難,無法配套必要的工作經費,影響到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99年天保工程啟動以來,按照《××縣建立國有林場實施方案》,明確了國有林場隸屬于縣林業局直接領導、實行事業編制、企業管理。天保職工除了開展森林管護、公益林建設外,同時承擔著林政資源管理、病蟲害防治、農村能源建設等其它林業工作,在我縣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中起到了生力軍的作用,為我縣生態環境和林產業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通過調查發現,林場職工的家屬大部分為農村戶口,基本沒有什么收入,因此林場職工的生活壓力很大,特別是家中有病患者和供養大中專學生的林場職工的生活比較困難。就××縣而言,由于氣候惡劣,交通條件不便等因素,職工的生活費用極高,相比之下,天保職工的收入十分低下。從個人的待遇和工資報酬看,可以說基本按事業單位的性質來管理。然而在“三金”、醫療等費的交納中,卻執行了企業標準,導致現有職工中將要退休的人員出現了“退休難”的實際情況,即:職工一旦退休后,只能從社保中領取到在職半數的工資,成為83名天保職工最大的后顧之憂,也是近期內需要解決的問題。××縣地處青藏高原的南延地區,海拔高、降雨量低,自然環境條件惡劣,林產業的建設十分困難。截止目前,養殖業、森林旅游業、林產品加工及林副產業開發等各類林業項目都尚未開發。因此天保工程的后續產業開發存在較大的困難。××縣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定位了我縣兩個國有林場為公益性的管護林場,其工作的核心就是保護現有的天然林資源,并進行生態改善和環境建設。自身非木材林產業項目中除森林旅游項目外,其它項目的發展潛力不大,嚴重制約了林場自身建設的步伐。××縣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人工造林條件十分困難而且由于缺乏困難地造林和種苗培育等技術,因此,造林質量和森林培育質量還有待提高。公益林建設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因此,造成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等項目資金嚴重不足。而且人工造林3年后、封山育林7年后,沒有資金的投入,缺乏管護費用,勢必影響建設成果的鞏固。××縣的生態保護林比重達96.4%,僅有少量的薪炭和民用建材林,因此,林業工作的重點要立足于保護的基礎上,后續產業發展項目尚是空白,正處在積極的探索和開發階段。

四、下一步工作的主攻方向和著立點

強化對造林區的管理,再次強調所有補助必須與退耕地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相掛鉤,對某些鄉鎮出現的檢查漏洞進行全面的檢查,年度檢查中必須將各年度的退耕保存率都納入其中。此外,進一步搞好對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的補植補造工作,確保全縣總體項目的合格。并及時對退耕地進行認真的補植補造,組織技術人員對造后質量進行跟蹤管理,使我縣的退耕地保存率得到上升。同時積極向上反映有關退耕還林經費和工作機構的問題。延長天保工程實施期限將對××縣林業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將增強林場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出臺有關指導性文件,解決天保職工的工資待遇,真正實現××縣公益林場實行事業單位性質管理,穩定天保人員的工作情緒,積極投身到林業建設事業。根據《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云南省××縣實施方案》××縣的管護面積為626.8萬畝,而實際××縣的天然林管護面積達844.86萬畝,其中有林地591.28萬畝、疏林地2.57萬畝、灌木林地237.65萬畝,其它林地13.36萬畝。因此建議在天保工程延期時將××縣的844.86萬畝天然林納入天保管護面積。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加大對農村推廣沼氣池、太陽能、節能灶的資金投入,實施農村建房用材替代項目,將極大緩解山區群眾對木材需求的壓力,從根本上遏制對森林資源的消耗。加大對困難地區人工造林的資金投入力度,如有可能,將公益林建設項目資金全納入中央財政投入。并特別要加強推廣和開發適宜困難地造林和提高林地生產率的種苗培育和造林技術,提高森林培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