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安全情況的調查與建議

時間:2022-12-21 04:56:00

導語:藥品安全情況的調查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品安全情況的調查與建議

根據市政協主席會議安排,今年6月,市政協副主席何長洋帶領辦公室、社會法制委和部分市政協委員,會同各縣區政協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人民群眾最關注、民生利益最直接的全市藥品安全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現狀:近年來,市委、政府高度重視藥品安全工作,全面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全市藥品市場運行情況良好。

一、組織領導到位。一是領導高度重視。各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藥品安全工作,均把藥品安全工作作為當前的重要民生工程,納入了對鄉鎮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定期聽取藥品安全工作匯報,并深入一線督查調研、專項檢查、了解情況、解決問題。二是組織機構健全。市、縣、區均完善了藥品監督管理領導小組,確保了藥品監管機構健全、責任落實。部分村還聘有協管員和信息員。三是監管責任落實。各縣、區政府每年均召開藥品安全專題會議,與各職能部門、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確保了藥監部門“監管責任不變、監管力度不減、監管重點不丟”。四是部門配合有力。各縣區相關職能部門緊密配合,初步形成了“整體聯動、上下互動”的監管機制。

二、藥品監管有力。一是群眾安全意識不斷提高。通過對《藥品管理法》和《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藥品從業人員、監管人員的法律意識。通過走訪了解,我們發現安全用藥常識宣傳已經走進社區,多數群眾基本上做到了包裝質量差的藥品不買、廣告上吹得神的藥品不買、網上通報的假劣藥品不買、游醫藥販手中的藥品不買、沒有正規發票的藥品不買。二是農村兩網建設有序推進。各縣區始終將農村藥品監管網絡和供應網絡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全市兩網建設已初具規模。各縣區均聘任了縣級藥品監督員、鄉級藥品協管員和村級藥品信息員,初步建立了縣、鄉、村的三級藥品監管網絡;通江縣政府專題召開了農村“兩網”建設工作現場會,推動了全縣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三是藥品日常監管開始加強。市、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充分發揮主管部門作用,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創新監管、有效監管”,切實加強藥品生產環節、流通環節、使用環節和藥械廣告檢測等日常監管,成效明顯。巴州區對普瑞制藥有限公司、百順中藥飲片公司和正華中藥飲片公司等藥品生產企業實行“駐場監督員制度”,對原材料、生產工藝和產品檢驗實現了“零距離常態監控”。四是藥品專項整治不斷深入。各縣區始終堅持規范與整治兩手抓,對中藥飲片、郵寄藥品、山寨版藥品和藥品廣告以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藥品安全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活動,查處了一批制售假劣藥品案件,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今年以來,全市及時組織清理和檢查雙黃連注射液、糖脂寧膠囊、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人血白蛋白等假劣藥品,有效地凈化了全市藥品市場,保障了公眾用藥安全。

三、醫藥經濟發展。近年來,全市醫藥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全市有藥品生產企業3家、批發企業47家、零售企業2214家、使用單位3250家,醫療器械經營企業70家,藥品從業人員達7320人。2008年,全市醫藥行業實現總產值4.4億元,同比增長25.68%。其中工業總產值1.4億元,同比增長55.9%;藥品銷售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15.38%;實現利潤322萬元,同比增長41.68%;完成稅收354萬元,同比增長14.76%。*普瑞藥業、百順中藥飲片廠分別建立了虎杖、梔子規模化種植基地500畝,普瑞藥業2008年上繳國家稅收140萬元,初步形成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

四、藥品市場規范。一是進藥渠道規范。全市的醫院和藥店基本上都是通過正規渠道進藥,保證了群眾用藥安全。平昌的天生村、通江的鸚鴿嘴衛生站,他們的藥品,主要是來自鄉鎮衛生院統一采購,鄉鎮衛生院的藥品是按國家規定實現招標或比選采購。連鎖藥店的藥品基本上靠公司配送,確保了藥品渠道正規,質量上有保障。二是用藥管理規范。群眾反映,各醫院和藥店基本體現了用藥規范安全。通江縣醫院、南江縣中醫院等醫療機構成立了藥事委員會,專門負責藥品的采購、管理、使用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通江縣人民醫院嚴格用藥管理,對醫生實行處方限額、對科室實行藥占比管理,既確保了用藥安全,又減輕了病人負擔。三是藥店管理規范。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簡稱GSP)標準,深入開展“合格藥房”和“示范藥店”創建活動,醫療機構藥房和藥店的硬件設施、軟件制度、進購渠道和管理使用行為進一步規范,群眾反映比較好。

問題:我市的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有些方面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一、監管力量不足。全市有藥品生產、經營、使用單位5637家,但全市從事藥品安全監管人員僅86人,十萬人中只有兩名監管人員,一線從事監管人員不足50人,鎮以下都沒有藥品監管分支機構,在鄉鎮村聘任的藥品安全監管協管員、信息員,因沒有任何報酬而缺乏主動參與工作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于監管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監管到位困難大,致使有些藥店超經營范圍擺放和經營其他產品,如殺蟲劑等;還有一些醫療機構和藥店沒有按規定登記、存放和處理過期報廢藥品等。

二、檢測水平不高。目前藥品監管一靠現場檢查,二靠快檢,三靠送檢。現場只能發現過期藥品和通報假劣藥品種,快檢只能對懷疑品種作出是否送檢的判斷,不能作為處罰依據,送檢只能送到市級以上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全市沒有建立專門的檢測中心,沒有專門的技術設備和專業人才,檢測水平不高。

三、管理體制不順。藥品安全涉及多個部門,由于法規不健全,改革未到位,目前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多。如虛假藥品廣告問題,有不少是保健品和消毒用品沒有嚴格按照審批的內容宣傳。

建議:藥品安全工作是一項事關民生的社會工程,必須要抓宣傳、抓監管、抓創新,確保人民群眾用藥安全。

一、抓宣傳,不斷增強用藥安全意識。一要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大宣傳力度,經常性組織開展藥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宣傳藥品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假、劣藥產生的途徑、危害及識別方法,宣傳藥監部門的工作職能,不斷提高群眾安全用藥意識。特別是要加大在農村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群眾認知違法行為和自我防范意識,使假劣藥品在農村無生存空間。二要通過新聞媒介及時將各種假劣藥信息公告于眾,適時曝光藥械生產、流通、使用中的違法違規典型案例,使社會各界及時了解藥監動態,使老百姓自覺拒絕假劣藥品,由被動消費變為主動消費。三要向全社會公布舉報獎勵制度,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從而減少假冒偽劣藥品和非法行為生存的空間。

二、抓監管,有效維護群眾用藥權益。一要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創新監管、有效監管”的原則,把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重點放在農村。二要堅持“從嚴準入、從嚴查處、從嚴退出”的原則,新開辦的藥品企業一定要高起點、嚴準入,已開辦的藥品企業,要在第二輪認證換證中通過嚴格的篩查。三要加大日常監管和稽查辦案力度,持續有效地開展專項整治,維護安全、規范的藥品市場秩序。四要圍繞發展抓監管,運用監管手段扶大、扶強、扶優藥品企業,充分發揮其“守法經營、公平競爭、規范管理、誠實守信”的示范帶動作用。

三、抓創新,著力健全藥品監管長效機制。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能。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藥品安全無小事”的觀念,進一步重視、支持藥監工作,保障群眾用藥安全。特別是要積極探索創新鄉鎮食品藥品監管的體制、機制和方法,切實做到人員、責任、工作三落實,從根本上解決鄉鎮政府“負總責”缺乏載體的問題。二要進一步健全藥品安全責任體系。目前正值藥監機構由系統垂管改變為地方政府管理的特殊時期,地方政府要有效地承擔起“負總責”的責任,切實加強對藥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及早介入對藥監機構的管理,使之與機構改革后所承擔的繁重監管任務相適應,進一步落實藥品安全“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切實落實藥品安全監管責任。三要進一步完善農村藥品監管網絡。建立配套的協管員培訓及考評激勵機制,在經費上給予適度傾斜,齊抓共管,協助做好農村藥品的日常監管工作,保證農村依法管藥落到實處。四要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藥監、公安、衛生、郵政、工商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協同配合、齊抓共管,藥監部門要與公安部門加強對違法生產經營使用假劣藥品行為的打擊,與衛生部門加強對農村醫療機構的藥品監管,與郵政部門共同打擊郵購假劣藥品的違法行為,與工商部門共同打擊藥品違法廣告,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真正形成“左右配合,上下聯動“的監管合力,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