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3 10:43:00

導語:區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農村藥品“兩網”建設調研報告

農村藥品“兩網”建設,是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適應新時期農村發展的要求,開展的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它從根本上保證了廣大農民用藥安全有效,對于維護農民的身體健康和用藥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2005年9月起,我局逐步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農村藥品監督網絡和供應網絡建設,通過4年的努力,全區藥品流通環節明顯減少、藥品質量顯著提高、藥品價格有所降低、農民購藥日益方便。為縱深推動我區藥品“兩網”建設,今年局黨組再次組織了專題調研。通過深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站、藥品經營企業實地檢查、座談,聽取鄉鎮政府關于“兩網”建設工作情況介紹,對我區藥品“兩網”建設工作進展現狀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一、“兩網”建設的基本情況

巴州區幅員面積2565平方公里,轄4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812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2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08萬人,占總人口的84%。現有藥品生產企業3家,藥品批發企業及分支機構23家,藥品零售單店17家,藥品零售連鎖門店845家,其中縣以下493家。藥械使用單位1684家,其中縣以上醫療機構11家、鄉(鎮)衛生院90家、民營醫院18家、計生服務指導站51家、學校、廠礦醫務室12家、村衛生站1307家、個體診所196家。

(一)監督網絡建設情況。巴州區現有藥品監管機構為巴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制21人。2005年,為填補區以下無藥品監管機構的空白,解決藥品監管面大、監管人員少的困難,巴州食品藥品監管部局在鄉村聘請了52名藥品監管協管員和834信息員(主要職責是調查、收集和報送藥品相關信息)協助搞好本轄區的藥品監督管理工作。2006年,為整合農村食品藥品監管資源,加強對農村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領導,全區48個鄉(鎮、辦)相繼成立了以鄉(鎮、辦)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和村(居)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于鄉鎮衛生院。

(二)供應網絡建設情況。我區農村藥品供應主要由藥品批發(連鎖)企業及分支機構和鄉鎮衛生院(調劑部)承擔。全區23家藥品批發(連鎖)企業及分支機構參加了農村藥品供應,供應方式主要有藥品批發企業直配和連鎖兩種方式,以藥品批發(連鎖)企業直接將藥品配送到鄉村衛生院(室)、個體診所和藥店為主。

通過對農村藥品“兩網”4年來的建設,使農村藥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加強:一是農村藥品市場得以有效規范,農村藥品質量更有保障,農民群眾用藥更加安全;二是規范了藥品供應渠道;三是農民群眾用藥更方便;四是農民群眾用藥更經濟;五是通過培訓和宣傳,鄉鎮及村一級藥品管理人員基本撐握了藥品安全和監管知識,對藥品安全重要性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人民群眾安全用藥意識和企業依法生產經營藥品的意識增強。

二、“兩網”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區藥品兩網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調研的情況看,藥品的供應和監管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18號)中明確指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藥品安全工作負總責。”部分鄉鎮政府領導認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屬垂直管理部門,人、才、物都垂管了,工作就應該垂管,故凡是涉及藥品安全的工作,如“兩網”建設均是垂直部門的工作。有的鄉(鎮)政府認為政府沒有藥品監督執法權,不能開展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混淆了行政管理權與行政執法權。由于存在這些認識誤區,導致鄉鎮政府對“兩網”建設乃至藥品安全工作重視不夠,大多數鄉鎮分管領導對轄區內藥品安全情況不了解,區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與鄉(鎮)政府協調溝通難度大。

(二)投入不足。由于鄉政府對藥品安全認識不到位,導致投入不足。一是人員投入不足。鄉村衛生人員缺乏,有衛生人員的也多是以前的“老醫生”,由于業務水平底,報酬少,工作積極性不高,不能滿足農村群眾就醫購藥的需要。二是經費投入不足。多數鄉鎮在藥品安全上沒有投入,“兩網”建設乃至藥品安全工作沒有當地政府的經費支撐,僅靠部門很少的經費來維持,農村藥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藥品安全的培訓和宣傳不到位,鄉鎮藥品協管人員對藥品知識不了解,農村人民群眾安全用藥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給藥品制假售假者提供了機會。

(三)鄉(鎮、辦)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鄉鎮食品藥品安全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導致工作不實,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加之鄉村藥品監管信息員為兼職,無額外報酬,工作積極性不高,監督網有名無實,對鄉村涉藥單位的日常監管處于空白,鄉村藥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農民就醫購藥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途經,但在鄉村,由于合作醫療報銷范圍限于鄉鎮衛生院或少數村衛生室,廣大農民群眾為了購藥能報銷,都要到這些地方購藥,增加了醫療機構的工作壓力,不僅農民購藥不方便,還增加了成本。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后,鄉村藥店由于不屬報銷范圍而生存困難,數量逐漸減少,農村藥品供應點隨之減少。農村最邊遠、落后、貧困的村,看病購藥更難。

(五)鄉村醫療機構藥品管理混亂。由于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藥學人員缺乏培訓,藥品管理知識陳舊,業務能力水平低,相當部分鄉鎮衛生院藥房衛生臟亂,藥品擺放混亂,分類管理不規范,處方沒有按要求保存到規定的期限,藥品儲存達不到基本要求。

三、對進一步做好藥品兩網建設工作的建議和打算

藥品“兩網”建設工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農村廣大群眾用藥放心、安全、方便。做好藥品“兩網”建設即關系到廣大群眾的用藥安全和健康,也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建議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藥品是一種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兩網”建設是藥品安全和實施藥品放心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是保證農村藥品安全的重要舉措,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建議區、鄉兩級政府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把藥品安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擔負起保障本地區藥品安全的責任;高度重視“兩網”建設工作,把藥品安全列入大安全范疇來抓,并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一起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內容。

(二)撥入必要經費,保障工作正常開展。設立藥品質量舉報獎勵基金,給“兩員”適當的報酬,投入必要的工作經費,以調動“兩員”的積極性,鞏固已形成的監管網絡,推動兩網工作深入開展。建議區、鄉兩級政府根據財力把藥品安全工作經費納入當地的財政預算,解決“兩網”建設工作必需的工作經費。區政府要增加鄉村衛生人員的投入,采用公開招考的方式充實鄉村衛生和藥學人員;增加經費的投入,適當提高村級衛生人員報酬,穩定農村衛生隊伍;食品藥品監管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督促鄉鎮衛生院逐步改善藥品儲存條件,建設規范藥房。

(三)加大宣傳,強化培訓。一是利用各種形式,圍繞科學用藥、安全用藥等主題,經常性地對人民群眾開展宣傳活動,提高農村群眾藥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使制售假劣藥品行為無立足之地。建議區、鄉、村三級要進一步加大對藥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形成公眾關心“兩網”建設,重視藥品安全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普及藥品監管法規、監管業務和藥學知識。要經常性組織“兩員”和鄉村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廣泛宣傳藥品監管法規,提高“兩員”和鄉村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藥學知識水平。

(四)健全機構,加強監管。在現行的體制下,鄉村藥品市場的日常監督管理還得依靠鄉村兩級,所以,要充分發揮鄉(鎮、辦)食品藥品安全領導小組的作用,強化行政監督。建議一是進一步健全鄉(鎮)食品藥品安全領導小組,統一把村(居)委會負責人和村衛生人員納入領導小組成員,并把領導小組成員作為藥品監管信息員;二是把藥品安全作為鄉(鎮、辦)政府的重要職責來履行,完善領導小組例會、工作、信息反饋、信息報送獎勵、信息員培訓、檢查等相關制度,并嚴格執行,保障信息暢通,進一步規范領導小組的工作;三是要設立固定辦公場所和相應設施,解決必要的辦公經費,建立工作檔案;四是進一步做好宣傳、培訓和日常監督工作,區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鄉鎮工作的督促。

(五)整合資源,合理布點。建議一是把“兩網”建設工作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將鄉村有條件的藥店和村衛生站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范圍,最大限度地方便農民群眾就醫購藥,解決鄉村藥店和村衛生站生存難的問題,讓非法的鄉村診所沒有生存的空間;二是把“兩網”建設工作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結合起來,在農家店設立非處方藥專柜,合理布點,擴大農村藥品供應面;三是在每個村規劃至少設置一個藥品供應點(村衛生站或藥店或藥品專柜),對有房屋和衛生人員的村要設立固定的村衛生站,對沒有村衛生室和藥店的村,應做好規劃,逐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