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5 11:11:00
導語:教育教學質量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亮點與希望
1.師生關系民主和諧。
首先,授課教師更具親和力。教師用語言、體態、表情、眼神、手勢甚至包括人際距離等信息,在情感上與學生保持心靈上的交流,構建起課堂良好的教學情緒場,使學生處于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的心理狀態中。其次,教師的傾聽意識明顯加強。對話情境中教師的“話語霸權”的傾向得到很大改變,大多老師都能認真地傾聽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有了被重視感和被關懷感,自我表現的欲望也顯得更加強烈。
再次,師生合作意識更加鮮明。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在教學進程中,深入學生中間、伏下身子和學生一起交流問題、擺弄學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識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師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識的陶冶。
2、教學方式悄然嬗變。
一是游戲的大量運用,給課堂帶來了巨大活力。其做法一是在教學的某一環節中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其二是把整堂課設置成一個游戲的情境。三維目標得到較好的整合,整堂課情趣盎然、渾然一體。
二是教師在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上有許多有益的探索。具體體現在凸顯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上,教師有意識地從教學活動的主宰,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服務者和促進者轉變。
3、教學評價趨向多元。
首先,學習評價目標和多元性有所體現,教師評價時能涉及認知的發展、學習活動的內容、語言形式、思維品質、非智力因素等諸多因子。其次,學習評價的形式也十分豐富,尤其是作為評價主要形式的語言評價,讓人充分感受到課改給教師帶來的教學心態上的變化。如:“你能說出和別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別慌,老師相信你能說出來。”“你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棒極了!老師為你驕傲。”……真情夸長處,委婉指不足,寬容、鼓勵、期待已成了課堂評價的主旋律。
4、教學資源得到了拓展。
過去把教材作為課程的唯一資源,就教材教教材,而這次調研發現,教師樹立了新的課程觀,把自身、學生、文本、環境都看成是課程開發的資源,積極利用學校的條件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價值,注重課內與課外的互補,強調跨學科領域的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把教案看成是預設的,把過程看成是動態的。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允許學生對答案有不同的理解,盡可能的給學生思維發散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創新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愿意提問,敢于提問,善于提問,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師挑戰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正在形成。
二、問題與不足
1.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夠。
一少部分教師根本不去深究教材,教育觀念還沒有根本地轉變。拿著新教材用著舊方式,憑著陳舊的經驗使用教材,很少體現出創新的意識。由于教師未能把教材與生活、社會、自然、活動相聯系,缺乏對重點,難點,以及知識結構的宏觀把握,課堂教學顯得死板僵化。
2.教師課堂管理能力仍需提高。
課改要求教師要把課上活,但這樣一來就會給課堂教學帶來難度。一些教師不知如何應付課堂上“收不回來”的局面,造成課堂“失控”,影響教學效果。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又“收”得過了頭,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情緒低沉,同樣也影響教學效果。
3.盲目追求教學形式的花樣翻新。
合作學習一哄而起,合作取代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從調研的情況看,課堂教學多次出現合作的場面,不管問題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明確的學習任務,給沒給合作的方法,就讓學生去合作,這實質是浪費教學資源,消磨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學生不會得到真正的體驗。同時,由于學生有了交流的環境,面面相視,免不了相互逗鬧,他們的學習精力不能集中,分散了聽課的注意力,這樣的合作教學,是沒有什么實效的。
4.不能恰當地把握張揚個性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系。
在課堂上,我們看到,教師對學生的一些基本習慣上的問題置若罔聞。在一些課堂上,有些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使整個課堂學習環境、氛圍都很不理想,影響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在座談交流中,有一些教師認為,經常地在課堂上提出學生學習行為習慣上的要求會束縛學生個性的發展,與課改理念相悖,而且影響教學內容的講授。
5.不能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有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值得推廣的,但有的教師將使用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時尚僅從形式上追求,就適得其反了。如課件制做不精,課件內容對本節課起的作用并不大,課件出現的“火候”沒掌握好等。另外,部分教師還不能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恰到好處地使用,這應引起高度重視。
6.個別教師教法存在老一套的現象。
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教師的課改意識不強,和傳統教學沒有明顯區別,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放不開,總覺得有些地方不講不行,怕學生不理解;本來提出一個問題就完全可以讓學生有話可說,可教師卻把它割裂成幾個簡單的問題,一問一答,讓學生跟著老師走,這樣一來,就大大地限制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
另外,一些教師問題設計的隨意性太強,缺少層次和梯度,有的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有的問題不恰當、不精煉、不合時宜,讓學生茫然無措。板書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沒有跟著問題走。部分教師由于備課不充分,致使課堂教學計劃性不強,拖堂現象較嚴重。一些教師布置的作業沒有針對性。
三、對策與建議
1.對于教師本人來說,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一定要加強對課程標準及相關解讀的學習,調研中發現《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一些教師尚不能掌握,更難落實在教學行為之中,因此學習鉆研《課程標準》仍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二是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熟悉與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實踐中苦練基本功,盡快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在不斷的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內化,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2.學校應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多舉行一些觀摩課,給老師提供互相學習與研討的機會,加強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實現各學科知識的整合,達到優質課資源的共享。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大多數老師參加有關培訓或相關教研活動,開闊視野,給大多數老師提供學習的機會,以減少教師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加強備課。集體備課不要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內涵,把握課程標準,科學合理的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個人備課時,要認真研讀新課標,多積累本學科與生活相聯系的知識來充實備課內容。
5.要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課件、網站制作,博客應用),教師也應積極主動在這方面加強自學,以更好完成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
6.積極提倡課堂教學的開放,讓社會廣泛的重視。好的教學應該敢于面向社會展示,讓社會、家長和關心教育的人士都來關注課程改革,聽聽他們的呼聲,這樣更有利于促進教育的改革。從調研情況看,敢于這樣開放的教學有,但不普遍,還沒有形成這樣的風氣。
7.完善目標管理評估體系,發揮其導向、激勵的杠桿作用
鑒于以上情況,作為主管副校長校長,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全校教師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在上級各部門的正確指導下,積極尋求有關問題的解決辦法,針對以上問題,結合實際,切實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教育和培訓活動,使學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學質量更上層樓!
- 上一篇:風險投資退出機制試析論文
- 下一篇:工薪階層證券投資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