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8 03:58:00
導語:工業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業經濟運行特征
(一)工業生產保持恢復性增長。一是工業增幅逐步提高。3、4、5、6月份的累計增幅分別為:14.45%、14.6%、16.84%、16.86%,可以看出,增幅由3、4月份的14%上升到5、6月份的16%;二是企業獲利能力逐步提高。工業文秘雜燴網效益綜合指數由3、4月份的175%左右上升到5月份的180.98%,在全省工業效益綜合指數下降7.9個百分點的形勢下,我市反增2.7個百分點。三是工業用電量逐步提高。工業用電量增幅從2、3月份的10%上升到4、5月份的14%左右。
(二)部分行業回暖趨勢明顯。一是建材行業。隨著房地產業的回暖,建筑陶瓷及水泥等建材價格回升,陶瓷行業發展迅猛。陶瓷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8億元,增長52.1%;實現利稅3.7億元,增長139%;陶瓷基地上交稅收3181.8萬元,增加2864.4萬元。二是鞋革產業。目前鞋業基地有企業25家,投產8家。今年1—5月,鞋業基地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億元,增長54%;實現利稅8200萬元,增長36%。鞋革基地龍頭企業拉動作用明顯。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億元,同比增長25.9%;匹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53.9%,實現利稅5491萬元,同比增長36.5%。三是紡織產業。文秘雜燴網紡織產業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億元,增長32%;實現利稅9800萬元,增長27%。重點企業金源紡織、三邦實業和天順紡織分別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94億元、1.02億元、1.13億元,分別增長57%、32%、16%,對紡織基地主營業務收入增幅貢獻率達到60.7%。四是竹木加工行業。1—5月,文秘雜燴網竹木加工行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億元,增長36.6%;實現利稅2900萬元,增長15.2%。
(三)百日產業招商成效顯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產業招商百日大會戰動員會以后,各地快速行動,制定措施,抽調精干人員組成招商隊伍,分赴沿海各地開展產業招商,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宜春經濟開發區制定出臺了機電鋰電產業招商百日大會戰活動方案,加強調度,目前已正式簽約機電鋰電產業項目12個,簽約資金近45.6億元。袁州區新引進江西鼎吉豪藥業有限公司、江西同緣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和江西美倫醫藥有限公司等3個醫藥類項目。豐城市全力開展“雙百雙十招商競賽”活動,組織100名招商人員,以100天為競賽周期,瞄準10個重點區域,開展產業招商,到目前為止,共簽約工業項目29個,合同資金2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樟樹市成立了由市領導帶隊的14個招商分隊,分赴外地招商,到目前為止,新簽約項目11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新簽意向性項目7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此外正在洽談項目28個,合計投資總額超過50億元。奉新縣通過大力實施“產業招商百日大行動”,深入開展以商招商,1—5月共簽約引進新項目、擴(續)建項目42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個),實際到位資金10.8億元,其中引進外資1787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3.8%和92.9%。1—5月,高安市建陶基地共有8家企業相繼落戶,總投資達21.2億元,正在洽談項目10個。宜豐縣成立了3支竹加工產業專業招商隊伍,各鄉、鎮場及縣直有關部門均有竹產業招商任務,書記、縣長帶頭外出招商,現與臺灣百和集團、臺灣南良實業簽訂意向協議,擬投資興建竹纖維、竹碳深度加工項目,同時力求在服裝、食品、醫藥等新產品上尋求突破。
(四)“五上”活動有序開展。市政府關于開展“五上”活動以來,各縣(市、區)認真研究,精心部署,成立專門機構,在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全面啟動“五上”活動。一是抓組織領導。豐城市成立市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五上”活動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市長任組長,各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組織新聞媒體進行專門報道,建立考核獎勵機制,對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進行考核獎勵。樟樹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關于全面開展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五再上”活動意見》,按照“產業再上規模、項目再上質量、效益再上臺階、信用再上等級、基礎設施再上水平”要求,明確提出樟樹到2012年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發展舉措和發展目標。奉新縣成立了由縣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和相關部門掛點責任,制定了“五上”活動落實意見,確定了工業主攻目標,總體部署了產業發展、項目招商、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宜豐縣組建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正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竹加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編制了竹加工產業發展規劃,制訂了《關于加快竹加工產業基地發展的實施意見》。二是抓項目建設。各地抓住當前低成本建設機遇期,著力做好新建、擴建、技改項目建設,項目建設熱情高漲,形勢喜人。豐城市建立了重點項目推進機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加快推進重點項目領導小組,下設9個推進工作組,高位推進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64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77億元,其中盛豐新能源科技、匯德邦陶瓷等5個項目列入全省重點調度項目,5月份省政府召開第32次重點項目調度會,調度9個項目,其中豐城市就有4個。高安市擬上新、擴、改項目90個,投資總額達50億元,其中億元投資項目15個,陶瓷項目29個,擬建生產線46條,在新中源、新明珠、普京、立維等外來陶瓷企業項目建設的帶動下,本土企業加快項目擴張,全市共有太陽陶瓷、新景象等16家本土企業增加投資擴大產能,新上20條陶瓷生產線,計劃總投資10億元,占到該市新、擴、改陶瓷項目的一半。樟樹市目前有60個新、擴、改項目正在實施,合計投資總額40億元,湖南省五江集團投資32億元的項目,立項、環評、安評等手續已經基本通過,預計9月份可以正式開工,擬投資20億元的四特“兩城”項目征地工作已經結束,一期年內可以全面開工。奉新縣工業園區現有在建項目31個,其中重點在建項目19個,總投資39.4億元,實際到位資金20.37億元。靖安縣硬質合金工具產業基地內已開工建設項目5個,項目投資總額9.3億元。三是抓設施配套。高安陶瓷基地為應對即將到來的用電高峰,著手提前建設二號變電站,同時開展鐵路貨場專用線的征地拆遷工作。袁州醫藥工業園規劃面積擴大至25平方公里,功能分區已有雛形;新征工業4500畝土地已完成測量、規劃設計等工作,主干道的路基全面拉開,完成投資4000萬元,路基部分已基本成型,正在預埋雨水、污水管道;水、電等配套設施正在規劃設計。靖安縣硬質合金工具產業基地規劃總面積3000畝,分二期建設,已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億元,已完成公路、供電、供水、電信、有線電視、排水、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一批重點項目有望形成新的增長點。一是竣工項目將加入今年保增長的行列。豐城市東鵬陶瓷1條生產線、唯美2條生產線、盛豐多晶硅200噸生產線、斯米克3條生產線、華雅包裝等項目相繼投產。下半年,上高縣裕盛二期、匹克新增10條線相繼開工建設,已完成3條線,預計可新增產值3億元,旺旺集團的飲料、膨化線投產全年可完成產值5億元,比上年增加2億元。上高江西和發陶瓷有限公司、江西如意實業有限公司等重大項目先后竣工投產。袁州區金特建材新上第二條硅酸鈣板生產線項目,于今年4月建成投產,可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奉新縣已有寶源紡織一期、新卡奔科技等8個項目完工投產。萬載縣由武漢凱迪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的凱迪電力項目,辦公大樓、主體廠房、百米煙囪、冷卻塔主體工程進展順利,預計10月底可試發電;由浙江安吉客商李堅華投資1億元的嘉華竹業項目,18000平方米廠房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預計10月底可試生產;宜豐縣總投資5億元的歐爾瑪陶瓷生產項目,第一期投資1.6億元,已于今年3月底竣工投產。投資2990萬美元年產1000萬雙鞋的容盛鞋業,現正在進行土建工程,預計今年投產。總投資1.2億元水泥生產項目,今年2月底已開工,預計年底投產;投資5000萬元的萬噸改性銨油炸藥項目,目前正在土建施工,力爭今年試生產。投資8000萬元年產80萬平方米竹地板江西天能竹木有限公司,預計今年試生產。二是一批重點技改項目進展順利。袁州區江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低壓大功率變頻調速電機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上半年完成投資6500萬元,完成沖壓車間1.5萬平方米和全部設備安裝;聯合車間1.8萬平方米,完成招標工作并開工建設;全部設備245臺(套)已簽訂合同,水、電、氣、道路等項目輔助設施全面完工;濟民可信藥業投資1.2億元用于金水寶系列產品擴產擴能改造,10月完工試產。江西百神藥業總投資1.6億元“克黃利膽膠囊”以及“2046”等生物制藥產品、遠大生化總投資1億元的二聚酸及聚酰胺樹脂產品、江西明月鈦業有限公司二期擴建鈦產品深加工項目進展順利。萬載縣金源農業二期擴改近30000平方米,新建的綜合辦公大樓、6000噸儲存量冷庫等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奉新贛鋒鋰業二期、三邦實業二期等9個項目建設順利。三是一批新項目即將開工建設。上高縣江西金唯冠陶瓷有限公司、江西粵東紙業有限公司等有前景、有市場、有實力的重點項目紛紛開工建設。上高鞋革基地江西本領泡棉有限公司開工建設,該項目投資8000萬元,占地50畝,主要生產海棉制品的鞋革配套企業,達產后可實現產值1.2億元,利稅3000萬元,就業崗位560個。萬載縣由浙江紹興錦舜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的百業食品項目,已完成地勘、附屬工程設計、投標方案、平面布局規劃等;由浙江溫州客商楊馳勇投資1.1億元的海坦磁力電器項目,已經租賃廠房進行生產,另外已選址準備開工建設。宜豐縣投資15億元年產30萬噸氧化法清潔漿項目,項目正積極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目前正在做環評;銅鼓縣完成了江西波爾高科技項目建成投產、江西碧彩電子開工建設,年底將完成3萬平方米廠房建設任務。靖安縣南特機械工程項目總投資2.4億元,占地240畝,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稅收3000萬元。江西斯若普年產25兆瓦非晶硅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計劃投資4.16億元,預計今年11月開工。
二、工業“雙過半”情況分析
(一)差距較大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盡管工業經濟有復蘇跡象,但上半年工業“雙過半”壓力較大,大部分縣市難以達到“雙過半”目標,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過半”壓力大。
從全市情況看:1—5月份,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84.83億元,完成全年目標30.6%,比目標進度相差11個百分點;實現銷售收入258.96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30.5%,比目標進度相差11.1個百分點;實現利稅25.47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25.5%,比目標進度相差16.1個百分點。
分縣市區看:工業增加值:十縣(市、區)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差距較大的有靖安縣、袁州區和銅鼓縣,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2.6%、22.7%和23.5%,分別與進度相差19.1、19和18.2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十縣(市、區)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差距最小的是宜豐縣,完成全年目標的40.6%,比平均進度差1.1個百分點,靖安縣、銅鼓縣、袁州區、樟樹市、上高縣和萬載縣六縣(市、區)的差距在10個百分點以上。實現利稅:十縣(市、區)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差距較大的是萬載縣、袁州區、靖安縣和樟樹市,與平均進度相差在17個百分點以上。
(二)主要問題
受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各縣(市、區)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市場價格下跌。如江特電機價格與去年相比下降達23%,百神藥業生產的中成藥從去年的11.6萬元/噸下跌到7.9萬元/噸。靖安縣有色金屬加工、工程機械鑄造業是該縣的兩大主導產業,占到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總量的60%以上,受金融危機影響,上述兩大產業產品市場持續萎縮,產品價格大幅下降,自去年10月份以來,市場銅價下跌嚴重,最低時跌到2.5萬元/噸,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較大,導致企業無法滿負荷生產,金發銅業、南特公司產能下降50%。樟樹市鹽化工產業同樣受到金融危機沖擊,企業訂單減少,產品價格下跌,主要產品如三氯氫硅價格下跌了40%、液氯下跌了近50%,鹽酸下跌了30%,工業用鹽下跌了46%,1—5月,全市鹽化工企業銷售收入僅增長2.7%,工業增加值和利稅總額分別下降17.9%和28.8%,高安市南特東騰公司幾乎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2、外向型企業出口未有好轉。雖然國家對外貿企業連續上調出口退稅率,但是仍然很難扭轉出口下滑的態勢。1—5月,高安市江西龍工、泰豪特種電機工業產值同比分別下降56.3%和39.02%,沃納(江西)工量具有限公司5月份因無定單而停產。1—6月份,靖安縣企業出口創匯預計640萬美元,同比下降10%。高安市1—5月完成外貿出口877萬美元,僅完成全年任務的29.6%。豐城市港源硅業1—5月創匯120萬美元,同比下降81%,海豐新材料公司沒有出口。
3、資金需求缺口較大。目前,各地金融部門均加大了對工業、民營企業的放貸規模,奉新縣金融機構對工業園區33戶企業融資額累計達24234萬元,另外園區企業異地融資余額達23600萬元,當年新融資達到9100萬元。1—5月靖安縣各金融機構對工業和民營經濟的信貸投入為14520萬元。盡管如此,融資難仍然是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高安市新世紀工業城、陶瓷基地企業資金缺口達9.02億,工業企業貸款滿足率不及20%,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的新、擴、改項目急待貸款開工建設。3月中旬,豐城市對26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摸底,情況反映26戶企業累計缺口資金2.3億元。樟樹市5月中旬對企業貸款需求進行調查摸底,結果是全市工業企業需求貸款10.62億元,其中醫藥企業2.3億元、鹽化工企業3.9億元、機械五金制造和其他企業3.6億元。
4、部分重點企業形勢短期難以好轉。袁州區的濟民可信、江特電機、羅賓公司和宜春鉭鈮四戶企業仍未走出下降通道,1—5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5.53、1.1、1.08和0.4億元,同比減少10.85%、29.55%、33.79%和15.16%。豐城豐電一期,1—5月,累計發電量20.1億度,同比下降22.4%,實現利稅總額1135萬元,同比下降20.8%,其中虧損6311萬元。豐電二期累計發電量20.1億度,同比下降20.6%。豐城礦務局實現原煤產量86.8萬噸,同比下降11.9%。萬載聲佳實業有限公司實現利潤708萬元,同比減少605萬元、昌圣實業有限公司實現利潤94萬元,同比減少246萬元。樟樹市藍恒達集團銷售量縮減1/3,冠京香料復盤子酮全球銷量第一,1—5月銷售收入下降22.4%,上交稅收同比下降23.8%。奉新縣工業園區豐碩電磁目前開機率為60%,去年第四季度50%,三邦線業目前產品庫存1000噸。
三、幾點建議
隨著中央和省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逐步轉好,部分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預計下半年我市工業經濟將有望進一步好轉。全市上下要按照“一個加快、兩個力爭”的要求推進工業經濟發展。“一個加快”:工業發展速度要進一步加快;“兩個力爭”:工業主要指標在全省排位力爭前移,全年目標任務力爭完成。
1、鞏固百日招商成果,盡快轉化為落地項目。目前,各地百日產業招商均取得了很大成果,儲備了一批在談或簽約項目,對重大項目,要落實責任單位、人員繼續跟蹤,加強聯系溝通,直至轉化為落地項目。建議適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督查。對簽約項目多、合同資金多、實際進資多的通報表揚;對合同資金多、實際進資少的要督促縣市區查明原因,強化舉措,努力改進。
2、落實責任,加速推進在建項目。項目早建成一天就早發揮一天效益,對保增長就早作一天貢獻。各有關部門、企業、項目業主單位均要從大局出發,搶工期、趕進度、破瓶頸、保質量,全力加快在建工業項目建設。一是強化責任推進。明確市縣責任領導、責任單位,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全力以赴抓推進。二是強化協調推進。每個項目推進班子要定期組織會商,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涉及項目服務的部門要靠前服務,主動服務,定期召開項目建設要素協調會,對交辦涉及審批的部門服務事項,檢查服務結果,公布服務情況。三是強化督查推進。各地要按照項目化、責任人、時間表的要求,自我加壓,力爭項目早日竣工。必須強化督查,堅決按時完成工作量。市、縣領導牽頭督查,通過各種形式公布項目完成情況。可以考慮設立專門獎勵資金,項目按時竣工投產予以獎勵,重點獎勵項目服務班子和企業業主。對項目進展緩慢的,必須由責任單位說明情況。
3、全力服務竣工項目,促其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在高度重視招商的同時,要把服務竣工項目擺在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竣工和下半年投產的項目是我市保增長的重要生力軍,它們每一份產出都是凈增,要盡量使這些竣工項目達到合同約定能力或設計生產能力。對這些重點項目要繼續實行領導包掛、專班服務,堅持領導圍著項目轉,部門圍著項目干,深入企業了解生產經營和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竣工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水、電、氣、運輸、市場、專業化配套和原輔材料等方面的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促進其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對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幫助解決建設用地、審批核準、環評、水電、資金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鼓勵企業抓住有利時機,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4、繼續落實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度過難關。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了《關于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創建最優發展環境的決定》、《關于減輕成長型、就業型困難企業稅費負擔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更加開放、靈活、務實的政策措施。各地要加強政策宣傳,將這一系列政策不折不扣、完完全全落到實處。各地要正確處理財政增收與讓利企業的關系,即使財政增長慢一點也要將扶持企業的政策措施執行到位。在具體操作中,要做到政策范圍“能寬則寬”,補助標準“能高則高”,辦理環節“能簡則簡”,審批原則“能辦則辦”,為政策實施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5、圍繞企業發展,加大要素保障。一要加大金融支持。全市中小企業要緊緊抓住目前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機遇,積極擴大銀行信貸資金支持。要進一步引導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鼓勵政銀企溝通合作。各縣(市、區)要逐步組建起自己的擔保中心,解決擔保手續繁雜、費用高、時間長的問題。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抵押范圍,提高抵押率,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要引導企業多元化融資,多種模式運作各種金融產品,使其獲得融資的渠道多元化。要繼續促進銀企合作,組織金融部門與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對接,召開銀企洽談會、項目推介會等“窗口會議”,促進銀企合作溝通。二是要搞好招工、培訓。要充分利用“千企萬崗”等活動平臺,繼續加大為園區企業招工、培訓力度,市、縣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工業園區和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要發揮好用工對接作用,積極發揮“三個臺帳”的信息導向,根據園區企業的用工需求,組織農村勞動力進園區應聘。要進一步加大就業培訓的力度,以贛西實訓中心為龍頭,以各縣(市)公共職業實訓中心、就業訓練中心為主體,開展培訓對接。三是要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強化管理,練好內功。當前受金融危機的沖擊,有些企業開工不足,市場占用率不高,在這個關鍵時刻,要動用政府的資源,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適時組織企業參加各地的產品展銷會,在同質同價的前提下要優先使用本地企業生產的產品,特別是政府出資建設的工程。四是要搞好煤電油運。健全運行預警機制,突出抓好對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重點縣(市、區)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供應保障。切實加強電力調度協調,確保企業順利迎峰度夏,確保重點企業的生產用電,指導幫助企業節約用電。加強重點企業、成品油等重點物資運輸協調服務,滿足重點企業、重點物資公路、鐵路運輸需求,加快鐵路專用線和貨場建設,推進鐵海聯運,提高園區物流水平,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 上一篇:縣域工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 下一篇:工業基地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