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集團構筑新優勢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07 04:30:00

導語:廣電集團構筑新優勢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電集團構筑新優勢調研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所取得的業績;改版節目,奪“耳膜”、搶“眼球”,在困境中奮力突圍;改革用人,誰能翻多大跟頭,就給誰鋪多大毯子;改制分配,推行績效工資制,讓薪酬體現價值;改活經營,全員抓創收,實現滾動發展;改造精神,重塑企業文化,打造拼搏團隊;構筑“三個發展”新優勢具有深刻啟示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無論是公信力還是影響力,都大幅提升,得到黨委政府和群眾雙認可、無論是廣告收入還是職工收入,都大幅增長,三年實現雙翻番、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技術水平,都大幅改善,打造國內雙一流、無論是班子凝聚力還是隊伍戰斗力,都大幅增強,創業激情和創業潛能得到雙釋放、創造了以勇創一流、追求卓越,改革創新、跨越發展為特征的“廣電現象”、打破身份界限,誰有本事誰上、變相馬為賽馬,層級選賢任能、優勝劣汰,相信實力不相信眼淚、工作能量化的崗位全部實行零工資,按績效取酬、不能量化的崗位以質論價,集團花錢買節目、分解指標激勵創收、采取股份制滾動創收、拓展市場增加創收、構建核心價值、鐵腕抓素質、注重人文關懷、在構筑優勢進程中,只有高點站位、目標宏遠,才能發展大思路、決策大氣魄、動作大手筆、在構筑新優勢進程中,只有不斷創新創造創優,才能掌控發展主動權、在構筑新優勢的進程中,只有真抓實干,才能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在構筑新優勢的進程中,只有發揮好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不竭能力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廣電集團現有員工1300余名,擁有廣播電臺、電視臺、百湖周刊3家媒體和網絡傳輸中心、電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數字電視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三年來,廣電集團從低谷中奮起,在困境中突圍,超常發展,強勢跨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

——無論是公信力還是影響力,都大幅提升,得到黨委政府和群眾雙認可。廣播電臺四套節目在與省臺四套節目同城打拼中,已占有70%的市場份額,交通臺在全國地級城市中排名第五;據上海泓安最新收視調查數據顯示,百湖頻道成為大慶地區觀眾最喜愛的“第一頻道”,《市民議事廳》、《四大幫辦在行動》等成為群眾貼心欄目;《百湖周刊》發行量在全國284家電視報中獨占鰲頭,被廣電總局和電視報協會授予“全國著名品牌”。

——無論是廣告收入還是職工收入,都大幅增長,三年實現雙翻番。廣告收入由**年的4000萬元,增長到**年的1.15億元,翻1.8番。在職工數量成倍增長的同時,年人均收入由2.14萬元增長到4.37萬元,翻1.1番。廣電集團一躍成為全市傳媒業創收龍頭。

——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技術水平,都大幅改善,打造國內雙一流。累計投入6500萬元,購進高清數字移動轉播車、“悍馬”新聞現場直播車、“猛士”衛星直播車等一流設施,完成節目制作與播出設備數字化改造,硬件設施和技術水平處于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水平。

——無論是班子凝聚力還是隊伍戰斗力,都大幅增強,創業激情和創業潛能得到雙釋放。領導班子天天“夜總會”,全體員工經常“白加黑”,處處體現出敢想、敢闖、敢拼的工作勁頭,不斷創新創優,不斷超越自我。

更可貴的是,廣電集團創造了以勇創一流、追求卓越,改革創新、跨越發展為特征的“廣電現象”,為推動全市“三個發展”發揮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市委書記**指出,“廣電變化的核心是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時,注重創新”。

一、改版節目,奪“耳膜”、搶“眼球”,在困境中奮力突圍

廣電集團的發展環境極其嚴峻,在市內與另外兩家電視臺同城競爭,在省內被省臺利用優勢資源擠壓市場空間,在國內被100多套衛視節目高位占領,如果不求高求新求變,就會被別人的節目淹沒。面對重壓,他們鼎力創新,全方位改版,自辦節目由38個增加到69個,打造“百湖系列”,并打響爭奪收視率攻堅戰,規定節目組一個月達不到標準,罰款1/4;兩個月達不到標準,罰款1/2;三個月達不到標準,欄目自動撤銷。經過殘酷“淘汰賽”,一批品牌欄目脫穎而出,節目的吸引力、社會影響力、廣告承載力得到極大提高。主要打了四張牌:一是直播牌。日直播時間近四個小時,做到了“觀眾看到的,就是正在發生的”。《絕對現場》開創了全國電視臺常態節目現場直播的先河,“悍馬”車開到哪里,哪里就是直播現場。推出了《今晚到我家》,把采訪家庭的客廳變成了直播間。二是本土牌。開創《大城小事》、《真情十分》等欄目,講大慶人自己的故事;推出《百湖樓市》、《繽紛車世界》等欄目,為市民提供商業資訊;推出《講那創業年代的故事》五十集紀實片,成為**年三大慶祝活動的亮點。三是民生牌。以民生為題材催化節目,以節目為載體關注民生。《今晚60分》以大容量、寬視角報道百姓生活,成為每晚市民喜聞樂看的民生盛宴,收視率超過省臺王牌欄目《新聞夜航》;《市民議事廳》推出100多期,期期得到關注,論壇點擊率多達70萬次,社會好評如潮,央視焦點訪談給予重點報道,國內多家電視臺前來學習;《四大幫辦在行動》,平均每天接到電話300多個,促進了上千個問題解決。四是互動牌。在活動中做節目,以節目搭建交流平臺。《時尚姐妹幫》、《動感830》、《中高考加油站》等節目,以市民為主角,抓住群眾關心話題,開展互動交流。《繽紛車世界》開展了“車從天降”活動,觀眾通過信息答題,就有機會獲得一款中檔轎車。

二、改革用人,誰能翻多大跟頭,就給誰鋪多大毯子

“照顧了庸人,觀眾可不照顧庸臺,必須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為此,他們大膽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一是打破身份界限,誰有本事誰上。取消主任、副主任的中間管理層,按欄目設制片人,直接對臺長負責,實行競聘上崗。給權給錢給人,制片人在集團內自由挑選人馬,欄目經費自己說了算,節目怎么辦全權策劃組織,集團只要結果不看過程。二是變相馬為賽馬,層級選賢任能。逢進必考,先后赴黑大、哈師大等高校舉辦招聘會18次,通過嚴格筆試、面試,選拔了400多名高素質畢業生;晉級必考,設定初、中、高三個職級,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一律通過公平考試確定晉級結果;上崗必考,所有員工都要通過考試競聘取得上崗資格,孫廣東、樊成博都是通過主持人大賽嶄露頭角的,現已成為集團的名牌主持。三是優勝劣汰,相信實力不相信眼淚。對制片人實行動態管理,節目質量不合格隨時換將,已有3名制片人被解除職務。建立內部人才市場,去年有46人因業績考核、晉級考試不合格,進入待業狀態,在學習充電后爭取到重新上崗的機會。

三、改制分配,推行績效工資制,讓薪酬體現價值

分配重點向一線傾斜、向精品傾斜、向特殊人才傾斜。一是工作能量化的崗位全部實行零工資,按績效取酬。干多少活掙多少錢,職工一清二楚。職工趙竹第由于業績突出,月工資均在9000元以上。二是不能量化的崗位以質論價,集團花錢買節目。對電視臺文藝部的《市民電視劇》、總編室包裝炒作部門的節目,按質劃等,按等付酬,達不到標準的費用自理。三是對特殊人才實行協議工資。聘請黑龍江日報張福寬和佳木斯日報曲大中為顧問,年薪均為10萬元。聘請市文工團原團長鄭輔源擔任《大城小事》主持人,給予制片人待遇,外加年薪5萬元。四是對名主持人實行特殊津貼制。從1.5萬元到20萬元分五個等級,享受津貼的人數不超過主持人總數的40%。去年,柳艷輝、孫廣東、高巖被評為首席主持人,分別獲得10萬元津貼。

四、改活經營,全員抓創收,實現滾動發展

一是分解指標激勵創收。每年初集團研究確定各單位經營創收指標,與負責人簽訂責任狀,不敢承接就換人,超額完成給重獎。**年電視臺每位副臺長獲獎20萬元,**年電臺和百湖周刊創收業績突出,將獲獎勵。成立廣告經營中心,下設10個廣告開發部,各廣告部主任每年交風險抵押金2萬元,完不成任務全部扣除,完成任務獎勵5萬元,超額部分按3-5%提成。在指標的激勵下,大家都頂著壓力,鉚足了干勁,全身心撲在創收上。二是采取股份制滾動創收。為解決資金不足難題,集團以非貨幣方式出資1000萬元,職工集資2000萬元,注冊成立了百湖影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買斷百湖頻道8年廣告經營收益權,共為集團贏得3200萬元發展資金。無線數字公司和數字電視公司原為廣電集團與社會幾家公司合股成立,為掌控發展主動權,2007年將數字公司37%和無線公司49%的民營股份回購,利潤由**年的500萬元提升到2500萬元。三是拓展市場增加創收。擴展有線電視覆蓋面,讓胡路區有線電視用戶由原來不足3千戶發展到6萬余戶;爭取五區財政補貼等支持,發展城郊村無線電視用戶5.5萬戶;通過免費提供機頂盒、分批收取使用費等措施,發展四縣4萬農村用戶和安達1萬多用戶;進軍文化產業,在大慶文化創意產業園投資1.5億元建設動漫基地、影視中心,投入運營后年可實現產值1億元。

五、改造精神,重塑企業文化,打造拼搏團隊

一是構建核心價值。在集團大力弘揚“你追我趕、力站排頭、看誰有尿”的賽尿精神,鼓勵員工創新創造創業。營造團隊創新生態,形成了“不求名列前茅,但求蓋世無雙”的創新追求;“不問耕耘,只看收獲;不問過程,只看結果”的創新評價體系;“打掉低標準,力求零缺陷”的創新工作標準;“以精致換極致,以精準求精品”的創新管理模式;“晴天不肯去,莫待雨淋頭”的創新危機意識。二是鐵腕抓素質。組建“只有升級證、沒有結業證,只有新生、老生,永遠沒有畢業生”的廣電大學堂,抓學習雷打不動,抓素質“下死手、斷退路”。學習人人需過關,編輯業務知識、經典詩詞等一系列內部學習資料,要求員工在規定時限內全部熟記,考試不及格堅決辭退。自編了一套科學發展觀學習資料,采取電視現場直播方式舉辦知識競賽,由市領導隨機點兵,答得好獎5000元并晉級,答不好直接解聘出門。抓外出學習不心疼錢,去年投入260萬元,選派業務骨干160多人次,先后赴國內外知名電視臺學習考察。三是注重人文關懷。推行“家務勞動集團化”,建設面點坊、豆腐坊、純凈水廠,生產具有廣電特色的福利產品,使員工從瑣碎繁雜的家務中解脫出來,一心撲在工作上;組織員工分批赴大連等地旅游休假,免費為職工提供健康體檢;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員工家屬和子女就業,千方百計為員工排憂解難。

在剛剛閉幕的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上,廣電集團作了典型發言,引起強烈反響。他們的經驗對于打牢轉型基礎,構筑“三個發展”新優勢具有深刻啟示。

啟示之一:在構筑新優勢進程中,只有高點站位、目標宏遠,才能發展大思路、決策大氣魄、動作大手筆。廣電集團雖然處于地級城市,但他們敢于向省臺叫板,確定了“龍江排頭、東北一流、全國知名”的發展定位,“節目上星、公司上市”的發展戰略。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大目標,才敢借款上千萬更新設備、電視大時段現場直播,再難也要干大事,沒錢更要干成事。廣電集團經驗啟示我們,只有登高望遠,才能胸懷全局,明確目標,跨越發展,趕超進位。就是要做到市委要求的那樣,跳出大慶看大慶,站在高處看大慶,分析對比看大慶,堅持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發展,堅定“事在人為”的信心膽魄,強化“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敢想敢干敢拼爭,創先創優創一流。

啟示之二:在構筑新優勢進程中,只有不斷創新創造創優,才能掌控發展主動權。創新已深入到廣電集團發展的骨髓,三年內共推出二十多項改革,新創辦了80多個節目,有的也不是很成功,但他們不怕失敗,一直沒有停止探索和創新的腳步,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膽識,追求“一招鮮,快一天”,極大解放了生產力、迸發了創造力、增強了競爭力,在短時間內實現脫胎換骨般的嬗變。構筑“三個發展”新優勢,就要像廣電這樣,抓住發展先機,緊跟時代步伐,敢闖敢試,求新求變,只要認準了的事,就不怕冒風險、不怕擔責任,用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和大刀闊斧的改革手段,直面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堅決為發展掃清一切障礙。

啟示之三:在構筑新優勢的進程中,只有真抓實干,才能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廣電集團的發展變化,根本在于苦干、實干、真干,他們抓工作從不虛張聲勢、應景作秀、紙上談兵,而是爭分奪秒,拼盡全力,以最短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構筑“三個發展”新優勢,就要像廣電這樣,切實增強時間觀念,雷厲風行,不等不靠,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態度抓落實,快速推進工作。

啟示之四:在構筑新優勢的進程中,只有發揮好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獲得不竭能力。廣電集團的發展變化,關鍵在于把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有一個好班長運籌帷幄,有一個好班子合力攻堅,有一隊好人馬沖鋒陷陣,這里拒絕庸人,卻從不埋沒能人,實踐的熔爐鍛造出一批敢于“亮劍”的勇士,“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政策環境,營造出“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干事氛圍。構筑“三個發展”新優勢,就要像廣電這樣,千方百計做好“人”的文章,充分尊重人的價值,有效激發人的潛能,極大釋放人的力量,給謀事者以支持,給干事者以舞臺,給成事者以空間,形成干事業有為、有為就有位的良好政治生態,造就一支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