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加強林農香榧種植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31 11:05:00

導語:農業局加強林農香榧種植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加強林農香榧種植調研報告

一、發展現狀

*鎮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鼓勵林農開展香榧生產,縣政府出臺香榧扶持政策,每畝補助*元,我縣掀起了香榧種植熱潮。今年5月,縣政府出臺了《*縣扶持香榧產業發展意見》(松政辦:縣財政每年安排*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香榧產業發展,計劃到2020年,爭取全縣香榧面積達到5萬畝,并對今后10年的香榧發展對進行了規劃,進一步推動了我縣香榧產業的快速發展。據初步統計,今年新發展香榧面積在*畝以上,全縣累計栽培面積已達*余畝,已成為我省“香榧南移”工程的亮點。

二、存在問題

1、產業投入大、產出慢,群眾生產積極性受挫

投產的香榧經濟效益很高,發展香榧具有非常誘人的前景,但香榧生產存在一個投入大,投產慢的缺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林農的生產積極性。采用嫁接苗造林,一般第5~6年開始結果,經營管理水平好的,15年后進入盛果期。前期投入每畝在1千元以上,投入較大。一些群眾雖然也看到了香榧的潛力,但在高投入、慢產出的現實面前,往往缺乏耐心,影響了生產積極性。

2、林農缺乏種植管理技術,香榧成林率較低

一方面香榧幼苗的抗逆性較差,幼年期需要庇蔭的環境方能良好的生長,而且很容易被鼠、野兔啃噬造成夭折,香榧幼齡期管理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林農缺乏相應的香榧種植管理技術,對香榧幼齡期管理難度沒有足夠的認識而疏于對幼齡期香榧的科學管理,香榧當年成活率高而成林率低的現象較為嚴重。在*、東陽等原產地,歷史香榧造林的成林率僅30-40%,我縣早期的引種香榧成林率也很低。

3、地方財政對香榧產業扶持力度不足

由于我縣的財力不足,我縣香榧扶持資金皆是林業部門向上爭取的中央和省里的項目經費。雖然政府出臺《*縣扶持香榧產業發展意見》,加大政府對香榧產業的扶持,但扶持力度與其他新發展區相比顯然是不足的。如*市每年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對5年生大苗和容器苗造林給予當年400元/畝,次年80元/畝的補助;鑒于香榧產業的良好前景,富陽、臨安、建德、桐廬、浦江部分新發展市縣已將香榧產業作為興林富民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都出臺了扶持政策(政府補助200-400元/畝不等),大力鼓勵林農發展香榧。

三、建議

1、加大宣傳,強化領導

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廣泛開展香榧種植開發的宣傳,讓全縣人民尤其是廣大山區農民充分認識種植香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認識香榧種植產出時間長、回報大,有利于實現山區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保護水土、美化環境。從根本上轉變農民發展香榧“投入大,產出慢”的短視心理,激發老百姓發展香榧種植的積極性。同時要建立縣香榧產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香榧產業的宣傳、規劃和實施,協調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因地制宜,搞好規劃

我縣適宜香榧種植的山地資源非常豐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一個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可以指導我們更好的利用山地資源,做好香榧生產和加工利用文章,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和布局,通過規劃實施、政策引導、市場運作等手段,推動香榧產業的發展,拓展山區經濟發展空間,逐漸形成我縣農村“平原茶葉發家,山區香榧致富”的產業格局,促進平原山區均衡發展。

3、依托科技,推進發展

首先要建立一支精干的科技推廣隊伍,加強香榧管理技術培訓,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其次要走良種良法的路子。香榧種下后受益幾十年上百年,因此必須選好優質苗木,加強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協作,引進優良品種育苗技術,建立苗圃基地,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示范基地。三要鼓勵各種市場主體以承包、租賃、轉讓、股份合作經營等形式參與示范基地開發,并積極探索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四要利用香榧幼苗生長期長的特點,長短結合,鼓勵廣大山區農民在果園、茶園套種或在房前屋后、田間地角等閑置地零星種植,以提高早期經濟效益,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