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改年級調查
時間:2022-06-27 04:18:00
導語:英語課改年級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課改試驗已經快三年了,回顧這三年我市的英語教學工作,喜憂參半,教師經歷了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嘗到了酸甜苦辣,遇到了種種問題,困惑和無奈,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接受了新的挑戰和考驗。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教學現狀
(一)教師情況
我市參與課改年級共四所學校,,高一,高二兩個年級四十八個教學班,2880左右個學生,28位英語任課教師,大學一次本科2位,大學新分配生2位,高級教師兩位,教齡12年以上者5位,14位為1-2級教師,學歷95%的為二次函授本科學歷,70%的教師為初中提拔上來的骨干教師,對高中教材和整體知識體系不熟,教學經驗不夠豐富,整體學歷偏低,年齡偏大,綜合能力和聽說口語水平不高,市級骨干1名,教師流動性大。
(二),學生情況,
學生流動性大,生員差,中考成績前200名的學生被大市錄取,部分學生流入銀川一,二,九中,目前在中學就讀的學生達500多名,04,05年高中錄取分數為380分-400分,400分以上的學生在各班成為姣姣者,低于中學錄取分數120-150分左右。好學生的流失,使班里缺失榜樣示范作用競爭氛圍,高中招生的擴大,學困生的吸收帶來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學力水平和薄弱基礎為新課程順利實施帶來很大阻力。學生層次不齊,兩級分化嚴重,一開始就有掉隊的學生。目前學生已經學完7個模塊,各校均分為50-56之間,(滿分120分),最高分90分最低分19分,城市直屬學校的班級分數,(英語教師是市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區級上過示范課,曾受外研社專家組高度評價)第1-3學期均分為74、766、64、67、72,優秀率分別為25%,35%,19%18%,14%整體成績下降。
(三),教學變化與成果,
多數教師已經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師培訓,課標培訓和教材培訓,有國家級培訓、區級培訓、地級培訓、市級培訓,校級培訓。開展過專題論壇,觀摩教學,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個案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培訓,論文評比活動。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并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他們不再遲疑,或狂熱,在實踐應用和摸索中,更新觀念、完善理論,穩步推進,逐步走向正規。教學上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廣泛用于課堂,
3注重三維目標的實現,情感教育滲透教學始終。關注個性差異和人文關懷,師生關系融洽
4,“任務型教學”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流.并有效實施
5,課堂上學生活動的多了,師生交流頻繁了。
6,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的手段,學業成績將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學生表現相結合,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成果:學生的口語聽說能力實際應用英語能力有明顯提高,詞匯量增加
有些學校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做的很好很成功,有突出的成績,
教學重心由回辟語法教學向不容視語法教學轉變,有繼承又有發展,教學逐步走向成熟
不足:多數學校一言堂、傳統教學占主流,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中,教師短缺,老化,.教師工作量大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教學任務難完成;學生課業負擔重,時間不夠,競爭激烈。學生普遍認為英語學習比其它學科費時長,見效慢,詞匯量的問題和閱讀的問題跟不上考試的要求,努力總與效果相差甚遠。口語無用武之地,高考不考口語,也許將來用不上。
二,來自教師的反映
1.認為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唯圖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
2.認為學生的聽力,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知識面也擴大了,但考試成績不容樂觀,總體感覺,講課就象一陣分,轟轟烈烈又匆匆而過,又急急前行,由于內容多,時間緊,班額大,課時少,學生知識掌握有廣度無深度,學習膚淺、不成體系。配套練習與課本要求相差甚遠——總是對知識的重組,提升,擴展和鞏固。
3.對新課材有以下看法:
①新課材面面俱到,內容容量大,涉及面廣,花樣多。,但基本都是蜻蜓點水,不利于學生扎實掌握雙基。
②初,高中英語教材內容內容相對脫節,教材體系不一樣,相當部分高中生詞在初中已經學過
③語法知識凌亂,系統性差,戰線拉的過長,部分教師嘗試系統進行語法教學,感覺效果較好,為有效聽說讀寫掃清了障礙。
④課標和新課標要求教師對教材重新整合,充分開發,利用和再創造新教材、這無疑與教師實際水平和能力,經驗不相符合,增加了教師的教學的負擔。由于自身條件,資源,學生,環境與硬件設施不配套條件限制,,多數教師,只能就新教材教教材,跟著教材走,逐步摸索,體驗新課標下的新教材,與學生同步成長,失敗大于成功。。
⑤教材話題所涉及的背景知識,中外文化,尤其識西方文化非地區農村學生所達到。如上少數民族學習基諾族,缺少關于這個民族的圖片及資料,部分話題設置偏難,不太適合本地區學生。如:談論哪家劇院,最好,學生城市小,只有一個劇院如何談。再如:ThreeGorges,Lifeinthefuture.Cloning.warandpeace,Cultural,heritage;等
⑥新教材內容70%都貼近生活,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說,聽,對學生,教師都較輕松,學生感興趣,但大部分班教學的現狀,造成好生獨當一面,多數學生參與面分量不夠,教師對自身的聽說能力信心不足。
4,教學內容與考試內容相對脫節,二者知識與能力考試要求與內容反差較大,教師在有限時間完成任務,與達到標準要求必須完成的任務產生矛盾。導致教師負擔過重。
5,教與學之間的矛盾
面對眾多的教材資源,教育教學資源,課程資源網絡資源等,給教師與學生提供無限的選擇,,整合資源的能力,不僅不能有效的取舍利用資源,反而造成師生過多的課業負擔,導致基本教學務完成不了。同時學生缺乏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習的盲目性,高耗低能的結果。
- 上一篇:高中教科室工作打算及思路
- 下一篇:貫實司法行政工作要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