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建設調研匯報

時間:2022-02-07 03:21:00

導語:鄉鎮建設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建設調研匯報

鄉位于縣東北部,東與鄉、鄉毗鄰,西與鎮接壤,南抵縣境,高速和319國道穿境而過。年月,鄉由鄉與鄉合并而成。全鄉轄22個行政村,173個村民小組,5364戶,21793人,總面積241平方公里。年全鄉完成國民生產總值5545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1元。近年來,我鄉依托區位交通優勢,把加快小城鎮建設作為改變經濟落后面貌的突破口,對集鎮進行了重點規劃、建設和管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

以把鄉集鎮打造成周邊5個鄉鎮的匯聚點”為目標,近年來。搶抓機遇,加快集鎮擴容提質步伐,積極鼓勵農民到集鎮建房。兩年來,共新增農民到集鎮建房42棟,集鎮人口增加了800人以上。一是推進互通口新區開發。依托高速互通口區位優勢,鄉擬采取以鄉村聯合和農民建房相結合開發模式,采取基礎設施費用共擔運作方式,推動集鎮沿319國道向高速公路互通口延伸,進一步擴大集鎮現有規模,加快集鎮擴容步伐。集鎮新區建設重在規劃先行。目前,鄉已花重金聘請師院和城市學院教授完成了互通口集鎮總體規劃,已通過縣里專家評審,目前規劃已送縣規劃評審委員會評審。規劃評審通過后,鄉勢必將迎來集鎮建設的新一輪高潮。二是加快集鎮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集鎮綜合功能,提高集鎮承載力,搭建好發展平臺。搶抓319國道改造機遇,對集鎮實施了硬化。投入20多萬元資金,集鎮添置了20桿路燈。加強與縣水利局的聯系,做好集鎮飲水工程規劃,力爭今年10月份全面啟動集鎮飲水工程建設,切實解決集鎮5000多群眾的飲水難題。同時,加強對橋西開發的后續管理,切實完善水溝、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大集鎮管理力度。嚴格執行《鄉集鎮管理辦法》發揮鄉城管中隊主力軍作用,強化對集鎮秩序的維護和管理。同時,加強對路燈日常管理,大力推進節約有效使用,防止“燈下黑”加大對集鎮衛生打掃力度,保持集鎮干凈、整潔和文明。通過開展集鎮“綠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進一步提升了集鎮的品位。四是突出發展城鎮產業。依托本地的產品資源和制作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集鎮豆制品、臘制品和林產品加工,推動其盡快形成產業加工鏈。同時,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轉移,利用本地的豐富閑置勞動力資源,引進一些規模較小的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如易達鞋面廠等,進一步活躍集鎮經濟,增強發展后勁。

二、存在問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鄉集鎮的規模很小,基本上由原住民組成。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村民追求良好生活環境,或者因為地質災害等原因,不少村民搬遷到集鎮居住,使得我鄉集鎮規模迅猛發展。這也給我鄉增添了一項新內容---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小城鎮建設方面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缺乏必要的經費。我鄉財力薄弱,后續財源潰乏,光一年剛性支出約需150多萬,單憑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保正常運轉的壓力很大,談不上有很多的余錢投入到集鎮建設和管理中。而農村居民普遍缺乏有償使用公共產品的意識,該收的費用收不上,支出的地方卻很多。

1、衛生清掃、垃圾和污水處理需要大量的經費。原來的村民居住在各自然村,需要處理的垃圾很少。洗碗水和淘米水、爛菜葉、剩飯剩菜都被用來喂豬;人畜糞便是種田澆菜地的優質有機肥。可以說,多數垃圾都能被循環利用。而到小集鎮,這些都成了必須要處理的垃圾。打掃衛生需要錢、運送垃圾需要錢,處理垃圾和修建垃圾填埋更需要錢,總之有財力才能處理好。以我鄉集鎮為例,小城鎮管理垃圾處理這一塊(包括5名清潔人員工資、垃圾運送、車輛維護等費用)一年需要開支7萬元,而實際上從商鋪上每年只能收到1萬元,政府需要增加開支6萬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鄉里經費本來就缺乏,所以就更談不上修建垃圾處理場和落實對垃圾場的租金和補償,只能任由居民將垃圾倒入河里,把問題轉向下游鄉鎮。

2、集鎮公用設施需要大量的投入。小城鎮發展中,原有的基礎設施已難以適用。供水、供電、修路、下水道、路燈等這些集鎮所必需的的公共產品,也是需要政府投錢才能解決的。經濟發達的鄉鎮自然好辦,多數缺錢的鄉鎮只能望洋興嘆。以我所在鄉集鎮為例,光是20桿路燈的電費一年約需電費2萬多元。我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鎮,經濟結構單一,沒有企業,更談不上贊助支持,全靠財政出錢,負擔很重。

3、集鎮管理人員工資和辦公需要用錢。為了加強對集鎮的建設和管理,年我鄉成立了城管中隊,另從離退休的村老干部中公開聘用了4名管理人員。光是4個人的工資,一年就要開支3萬元。城管中隊的日常辦公以及購買掃把、斗車等設備都需要用錢,這些都給財政增添了不少壓力。

二是缺乏相應的權力。首先,缺乏嚴格意義上的車輛和交通秩序管理權。小城鎮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車輛管理的交通秩序。小城鎮的發展,導致客運面的、摩托車數量激增。以我所在的集鎮為例,杭瑞高速和319國道穿境而過,流動人口較多。有往方向的面的60多臺、往方向的慢慢游20多臺、本地摩托車上百臺,原有的農村客運站規模偏小,根本容不下這些車輛。每逢學生上下學和趕集,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面對這種情況,鄉城管中隊承擔了維護鄉集鎮交通秩序的重任。但是要城管隊員去維護交通秩序,效果甚微。因為司機知道你不是交警,沒有扣車的權力,鄉城管隊員就處于兩難境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多時候,只有請縣公路局、交警大隊和城管執法局適時下到鄉集鎮整治交通秩序,暫時性解決堵車問題。其次,缺乏處置不規范建房的權力。小城鎮建設管理的一項內容就是規范建房。以我所在的鄉鎮為例,不按城建規劃建房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占用耕地建房,但是因為鄉鎮一級沒有處置權,只能上報等待處理。等到縣國土執法監察大隊介入時,人家的房子已經建得初具規模。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加上農村的具體情況,建好的房子幾乎無法拆除,只能是作出罰款草草了事。再則因為鄉國土所屬上收垂直管理,鄉鎮處置協調有難度。

三是欠缺經驗和專業人才。鄉鎮管理小城鎮的經驗主要來自于對農村集貿市場的管理,這不但不利于城建城管工作,也不符合時展的要求。鄉鎮經濟發展程度遠遠落后于城市,這是不爭的事實。縣城城管所配置的設備,鄉鎮城管遙不可及。鄉鎮的城管干部多數是抽調的其他干部和聘請的村老干充當,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城鎮管理專業知識儲備,只能是現學現賣,這可以說是鄉鎮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的一大短板。

三、幾點體會

1、農村城鎮化是一種發展趨勢。中國年人均GDP已經突破3000美元大關,達到3266.8美元。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以后,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會明顯加快。同時,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大量勞力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的續包和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國家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等生態補償機制的鋪開和提標,以及工業原料林、茶葉和油茶開發等產業的推進,農村的山林和土地出現了適度規模集中生產經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已被徹底打破,純粹的一家一戶小生產型農民需求變得越來越少。伴隨著農民工向發達地區涌動,越來越多的務工農民學會了技術,有了一定的資金,絕大多數會進城買房居住,在城里經營各種行業,一定程度極大地推動了城鎮化的擴張式發展。原來有過這樣的講法,山上的搬到山下,山下的搬進集鎮,集鎮的搬到城鎮,城鎮的搬到大城市,大城市的搬到國外。所以說,農村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2、要按照規劃、建設和管理三部曲有序推進。首先是規劃要先行。做規劃時可以適度超前,具有可操作性,最好分成近期、中期和遠期,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循序推進。其次,建設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規劃,做到一張圖紙管到底,要從本鄉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不搞大拆大建,量力而行。建筑要有自己的風格,彰顯出本地的特色,不能千城一式。最后,要加強對集鎮的管理。三分建、七分管。集鎮管理必須組建管理隊伍,安排工作經費,確保集鎮管理有人想、有人問、有人管。同時要建立長效機制,通過召開鄉人代會,出臺集鎮管理方面的鄉規民約,加以約束并嚴格執行。

3、要有產業作支撐。城鎮化是一定區域內經濟資源向特定空間的聚集過程。城鎮的形成和發展需要產業支持。具有潛在優勢的產業在城鎮的成長和集聚,促使潛在的資源與信息優勢迅速轉化為經濟優勢,進而吸納更多的生產要素,特別是相對廉價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鎮,迅速擴大城鎮規模,提高城鎮經濟的運營效益。反之,如果沒有優勢產業的進入與快速發展,城鎮的運營就缺乏足夠的活力,也就無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無法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城鎮就業。我鄉城鎮化落后,根本原因在于產業發展滯后。當前,我鄉應大力發展以茶葉產業為重點現代農業,發展以勞動密集型為重點的小型生活用品加工業,發展以臘、豆制品加工為主的食品加工業。同時,結合互通口集鎮新區的開發,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把我鄉打造成工貿旅游型集鎮。

4、要用活政策,善打擦邊球。既要避開“高壓線”,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又要想方設法,解放思想,開動腦筋,找到破解之策。要搶抓土地總體利用修編機遇,合理分配好發展用地,特別是調整好集鎮開發區的用地,打破“紅線”制約,破除基本農田不能開發矛盾;要變更鄉內戶籍所在地,加快需建房農村人口向集鎮所在村組流動,實行獎勵政策,鼓勵本鄉農民到集鎮自主建房,破解開發資金不足,房地產市場不熱,無法實施土地招拍掛,變集體土地為國有土地難題。

5、要爭取和贏得領導的支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要讓領導高看你一眼,厚愛你一層,就要多跟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溝通和匯報,以自己的實干精神來爭取他們對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確保一屆接著一屆干,一任接著一任干。同時,要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要經常洗洗自己的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要經常洗洗自己的手,為政者正,戒貪戒欲,莫亂伸手;要經常洗洗自己的腳,多下村組訪貧問苦,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