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現代農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5 05:56:00

導語: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現代農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現代農業調研報告

近年來,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省山區經濟第一縣”和“在領先完成具體小康”的斗爭目的,堅持“三化”同步,統籌城鄉發展,獲得了初步成效。工業化邁出堅實措施,城鎮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發展,一二三產業比到達12.5:66.5:21。

一、我縣“三化同步發展近況

(一)以“工業化”為龍頭,“三化”同步發展潛力不斷加強。一是工業園區初具雛形。堅持以園區為平臺,以項目為載體,加速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積極指導企業和新上項目向園區集中,推進園區集約發展。初步堅持了以汪家工業園、城南機械工業園、萬里化學工業園、城北農產物加工園為中心,以石頭店建材工業園、江北化工產業園、荷花化學工業園為支持的“一園多區”發展格式,總面積超越4.7平方公里,入園企業達76家。二是主導產業發展強大。磷化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食物醫藥加工四大支柱產業不斷強大,上半年,累計完成工業產值49.3億元,增進70.5%,占縣屬規劃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2%,其中磷化工業完成總產值36.9億元,新型建材工業完成總產值4.78億元,機械制造業完成總產值2.45億元,食物醫藥產業完成總產值5.18億元。三是市場主體不斷增多。著力培優壯強優勢企業,大力推進工業企業“倍增工程”和礦山企業二次創業、三次創業,鼓舞全民創業,規劃以上工業企業生長迅速,到達95家。其中,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的18家、過億元的9家,稅收過萬萬元的10家,湖北東圣化工集團進入全省百強企業行列。

(二)以“城鎮化”為紐帶,“三化”同步全體生機有用激起。一是城鎮規劃具體完成。縣、鄉鎮、村三級全域規劃系統構成,縣城市總規第四輪修編、荷花等4個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和102個行政村鄉村規劃編制完成。二是城鎮功能不斷完善。投入5億多元,施行了鳴鳳城區道路綜合革新、污水處置廠、垃圾填埋場、飲用水源、沮河一橋和二橋除險加固及亮化美化等20多項市政工程,新增綠化面積21萬平方米。城鎮化率提高到42.1%。先后榮獲湖北省會市規劃建設治理“楚天杯”、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縣城稱號。三是集鎮相貌一日千里。省級重點中心鎮洋坪鎮集鎮建設扎實推進,共完成投資2100萬元,完成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和民居革新;省級特征鎮荷花鎮“旅行名鎮”創立措施加速,重點完成嫘祖化石古街和新街仿古建設,嫘祖文明廣場已開工建設。四是生態文明走廊建設縱深推進。強力推進遠當路、宜保路沿線情況綜合整治,完成民居革新2000余戶,花林寺老集鎮供電通信等架空線路綜合整治試點工作任務具體完成,成為一道靚麗的景色。6個漂亮鄉村示范區建設曾經具體啟動。

(三)以“產業化”為導向,“三化”同步發展基本獲得夯實。一是農業示范區建設成效明顯。圍繞主導產業,建筑探究創新載體,建設示范引領平臺。以茅坪場為中心的1000萬袋噴鼻菇示范區建設一期曾經竣工,雙坪、高樓、銀子、瀘溪灣等4個500萬袋噴鼻菇規范化示范基地抓緊建設,袋料噴鼻菇生產規劃到達1.24億袋。以馬渡河平頭山為中心的3萬畝柑橘示范園區建設已具體竣工,全縣柑橘面積達6萬畝。以鹿鳴崗為中心的1萬畝茶葉示范園區建設初具雛形,全縣茶葉總面積到達3.2萬畝。二是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大力扶持發展農業精湛加工,堅持了以食用菌、柑橘、茶葉、糧油等為主體的農業加工系統,構成了從噴鼻菇醬、橘子罐頭、植物油等初級到菇精、噴鼻菇膠囊、鹿苑黃茶、優質米等高端的些列產物,產業鏈條不斷延長,產物附加值獲得有用提高,建筑了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發展格式,農產物加工產值到達9.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0%。三是產業化發展措施加速。培養強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6家(規劃以上12家),躋身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培養農民專業協作社85家,注冊資金達1643萬元,接收成員4000人,收集農戶3.65萬戶。施行“品牌強農”戰略,石橋云霧茶、雙紅蜜桔、洋坪生豬等5類農產物取得無公害認(續)證,“森源”噴鼻菇、“御貢鹿緣春”黃茶經過國家A級綠色食物認證,“楚園春”牌白酒、遠野風黃豆牛肉醬等4類產物躋身湖北名牌產物行列,森源噴鼻菇、鳴鳳優質米延續兩屆榮獲湖北有名商標。

(四)以“一體化”為目的,“三化”同步發展程度逐漸提高。一是城鄉設備系統共建共享。完成低丘崗地革新近7.5萬畝、低產林革新2萬畝;完成鄉村沼氣池建設1.85萬口,沼氣入戶率達36.81%;處理5.996萬人飲水安全,新建革新末級渠系242公里,建筑U型渠52.35公里,完成9座水庫除險加固,建成山區抗旱水池250口,公路通車總里程1480公里,比“十一五”規劃提早一年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完成農網完善化建設任務,農業鄉村生產前提和農民生活前提分明改善。二是城鄉公共服務趨勢均等。堅持掩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收集,城鎮注銷賦閑人員累計完成再就業12080人次。社會保險參保9.86萬人,掩蓋率達98.8%。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具體啟動,在全省領先發放80歲以上高齡津貼,惠及3000余人。投入4億多元保證改善民生,5790戶歸入最低生活保證。救援救助困難群眾9500人次;新建經濟合用房和廉租房2.38萬平方米、商品房31.1萬平方米,完成鄉村危房和土坯房革新4300戶。三是城鄉社會事業統籌發展。各類教育平衡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榮獲全省“人民稱心的教育縣”稱號。衛生服務收集不斷完善,新建、革新2個縣級病院、7個鄉鎮衛生院和45個村衛生室,新型鄉村協作醫療準則健康運轉,榮獲全省鄉村食物藥品“兩網”建設示范縣稱號。完成7個鄉鎮綜合文明站改擴建,新建農家信屋110個、村播送室102個。新建、革新村級組織活動陣地87個。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關于我縣而言,推進“三化”同步,農業現代化是關鍵,是基本,更是難點,但當前看來,農業現代化歷程相對分明滯后,存在短板,甚至“短腿”,農業的弱勢位置并未基本改動,首要顯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村經濟發展不夠。雖然我縣鄉村經濟發展勢頭優越,但總體來說,總量偏小,制約了主導產業做大做強,規劃效應不夠。農業龍頭企業遍及存在規劃小、實力衰、鏈條短等問題,輻射帶舉措用不強,嚴厲制約了農業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措施。

(二)鄉村基本設備單薄。近年來,我縣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逐漸加大了對農業和鄉村的投入,但因為資金投入和科技支持不足,農業基本設備系統不夠齊備,生態情況軟弱,抗御天然災禍和市場風險才能不足,農業發展仍然是“靠天吃飯”,農業弱質產業的位置還沒有基本改動。

(三)農民主體本質不強。隨著勞務經濟的興起,一多量年青的、文明本質較高的鄉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是一些留守老弱病殘或許文明水平較低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本質呈降低趨向,招致了農業生產程度長期彷徨在較低的程度。

(四)城鄉差距仍在拉大。長期構成的城鄉二元構造尚未廢除,城鄉差距難以逆轉,甚至還在進一步拉大。城鄉居民在就業、上學、住房、醫療、土地賠償以及社保等方面的差異還遠沒有消除,附著在戶籍上的卑視政策還沒有剝離,資源不等、時機不均等要素仍然存在。

三、對推進“三化”同步的對策建議

“三化”同步的中心問題是農業現代化問題。要依照產業化提高農業、工業化致富農民、城鎮化昌盛鄉村的思緒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戰略,統籌城鄉發展,加速鄉村發展措施。我們以為,應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著力在改變農業發展方法上下功夫。改變農業發展方法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路子,是完成“三化”同步的內活潑力,必需重點打破。一是規劃化發展。圍繞優勢主導產業,依照集中連片、整村推進的思緒,整合項目資金,優化發展形式,強大產業板塊,著力打造10萬畝精品生果基地、5萬畝茶葉基地,力爭食用菌栽種規劃達1.5億袋以上,構成規劃效應。二是規范化生產。大力推進“六到園”工程,努力提高基本設備配套程度,重點抓好以平頭山為中心輻射老君、三板、九里崗、芭芒店等村連片3萬畝,以左家坪為中心連片5000畝,以花林周家灣為中心連片2000畝柑橘基地建設。以建設鹿苑萬畝高效茶葉示范園為重點,完善茶園基地基本設備,盡快高規范建設一環線、打通二環線、啟動三環線建設,建成集觀茶園美景、看現代加工、品優質黃茶、游丹霞名山于一體的新旅行景區。繼續抓好真金、望家、河口等一批500畝茶園基地建設;抓好茅坪場鎮馬家畈、廟畈500萬袋示范基地,啟動熬家畈、岳家河500萬袋示范基地建設,逐漸構成1000萬袋中心示范園,在河口雙坪、花林高樓、洋坪瀘溪灣、茅坪銀子建設4個500萬袋連片示范基地,逐漸構成“1+4”格式。三是產業化運營。圍繞噴鼻菇產業,重點抓好中國噴鼻菇城建設,著力打造噴鼻菇買賣廣場及物流配送中心、科技廣場、加工及品牌展現區、風情文明村及休閑攝生園、生活配套區和生態栽種園六大功能板塊,力爭引進培養50家規劃以上加工企業,完成噴鼻菇出口額到達5億美元以上,年銷售、買賣總額打破50億元以上。圍繞果茶產業,不斷提高柑橘分級、打蠟、保鮮、殺菌和包裝等商品化后處置才能,開發位于上游的橘子汁、橘子醬等產物;運用新技能、新工藝加速對傳統制茶業進行升級革新,做精做優茶葉產業。圍繞特征食物,大力開發沖菜、牛肉黃豆醬、甜玉米醬等特征風味產物,延長產業鏈條。圍繞林木產業,增強節材科研攻關,構成木門、免漆門、木塑及木塑轉印門系列產物。力爭全縣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企業到達40家,年銷售收入到達50億元以上,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產值達22億元以上,農產物加工占農業總產值比重到達1.2:1以上,打造主要的農產物加工基地。四是品牌化運作。鼓舞支持龍頭企業自辦或結合共建工程技能研發中心,力爭建成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能中心2個,依托中心技能打造品牌;對取得省市級以上有名商標和品牌認證的企業賜與財務獎勵資金,推進企業高度注重品牌戰略;鼓舞指導行業協會與企業普遍開展協作,一起打造集體商標、地輿標記、證實商標等。力爭把森源、楚園春、盼盼、遠野風等品牌做響做亮,發明4個以上中國著名商標,20個以上省級名牌產物,走品牌強農發展之路。

(二)著力在完善農業設備系統上下功夫。著力增強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基本,逐漸完善設備系統,加速農田水利化、農業機械化、農技集成化歷程。一是完善體水利設備系統。搶抓中心1號文件提出添加水利投入的政策時機,積極向上包裝申報項目,完成26座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施行防洪管治工程65公里,處理鄉村7.8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整治渠道390公里,管治水土流掉面積270平方公里,完成“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建筑旱能灌、澇能排、管得好、效益高的現代水利設備系統。二是完善農田設備系統。積極施行土地整治開發、“雙低”革新項目,高效準完成“雙低”革新任務,大力施行土地綜合開發,建設高效農田,構建“田成方、路成網、樹成行”的優越格式,構成提高才能有保證、新增產能有支持、繼續發展有基本的生產設備系統。三是完善鄉村交通系統。著力穩固完善鄉村交通收集,堅持改舊與建新同步推進,新建通村公路1200公里,完成總里程到達2068公里,整治鄉村公路490公里,將鄉村公路延長到每個村組、每個屋場、每個田塊,推進鄉村交通設備由滯后型向順應型改變。

(三)著力在深化城鄉體制改革上下功夫。深化城鄉體制改革,政策指導是關鍵,必需經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建設,破解城鄉二元結,促進城鄉一體化。一是深化鄉村產權準則改革,完成資源同享。探究鄉村資源向成本化轉化的有用路子,加快推進鄉村資源要素進入活動市場,擴展借款典當物范圍,答應以活動資產、山林運用權、經濟作物(果樹等)和動產(如牛、豬)作為典當,答應以超市出場權、收集無形資產等新的物權質押,最大限制激活資源要素,擴展農民融資渠道。二是深化戶籍準則改革,完成身份統一。積極探究城鄉一體化治理的戶籍準則,執行城鎮鄉村居民戶口一元化,逐漸執行消除由城鄉切割戶籍準則招致對農民準則性卑視,重點就勞動就業、社會保證、方案生育、退伍安頓等行政治理準則進行改革和創新,讓農民真正擁有自在遷移權、社會保證權和公共服務權,促進鄉村勞動力向城鎮不變有序轉移。三是深化收入分派體制改革,完成待遇同酬。打破戶籍準則和區域行業的禁錮,消除就業卑視,完善勞動就業系統,增強農民培訓,提高鄉村人口本質,完成城鄉勞動者就業時機對等、同工同酬;深化分派準則改革,提高居民工資性收入的比重,突出社會財富二次分派的公道性,指導公共財務再次投入向鄉村傾斜。

(四)著力在加大農業投入力度上下功夫。把整合部分資源、增強部分協同作為和推進“三化”同步的基本力量,更加自覺地將工作和服務延長到“三農”領域,更大力度地將資源和要素裝備到“三農”領域,更為有用地將資金和項目整合到“三農”領域的重點工作上,營建支農全體合力。一是加大財務投入力度。把添加“三農”投入作為推進“三農”加速發展和推進“三化”同步發展的保證,健全資源要素向“三農”傾斜裝備機制和“三農”投入不變增進機制。依照總量繼續添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優化公共財務支出構造,不斷添加財務對“三農”的投入,提高保證發展程度。二是鼓舞金融機構融資。積極探究發展村鎮銀行、借款公司、鄉村資金合作社等鄉村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發展,處理農民生產發展資金“瓶頸”問題,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加強信譽社服務功能,支持協作金融、政策金融發展。加大對返鄉農民工的金融服務力度。開發農民工創業借款,應用小額擔保借款等方法協助農民處理創業進程中的資金問題。三是指導社會資金投入。大力施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發展戰略,制訂稅收優惠減免政策,繼續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把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優勢轉化為新農村建設的強壯動力;發動縣直部分與廣大鄉村開展結對共建,賜與資金和技能幫扶,按期組織開展評選表揚,構成準則化、常態化辦法,指導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

(五)著力在統籌城鄉公共服務上下功夫。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推進城鄉公共服務準則對接,完成服務均等,促進公道發展、社會和諧。一是促進教育平衡發展。施行“三大工程”,具體落實省縣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任務教育平衡發展的意見,加速中小學結構調整,優化教育資源裝備,在鄉村學校危改等基建項目安排、教育設備儀器裝備、教員裝備等公共教育資源方面向鄉村傾斜,促進城鄉教育平衡發展。二是統籌城鄉衛生發展。進一步增強醫療設備、人才隊伍和疾病預防節制、醫療應急系統建設,重點加大社區衛生服務和村級衛生服務投入,穩固新型鄉村協作醫療準則,著力增強鄉村大夫隊伍建設,保證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不破,保證廣大鄉村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公道性、可及性,堅持掩蓋城鄉、收集健全、功能完善、監督治理規范的醫療衛生服務系統,促進城鄉醫療衛生均等化,讓廣大農民少抱病、看得起病、就近看病。三是減少城鄉社保差距。逐漸擴展鄉村社保范圍,添加鄉村社保類別,提高鄉村社保規范,扎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建設,還,統籌堅持工傷、生育保險準則,完善鄉村低保、五保供養待遇,完成社會保證全體推進、各條理對接運轉,逐漸減少城鄉居民社保待趕上的差距,建筑城鄉社保一體化的供應系統。力爭廣大群眾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保養、住有宜居,最后完成掩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