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四診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8 04:06:00

導語:監察局四診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察局四診調查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能,維護地方和諧穩定,為群眾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縣自去年始在全縣基層鄉鎮干部中推行“走訪問診、上門出診、座談會診、入戶復診”為主要內容的“四診”工作法,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目前,“四診”工作法已經成為該縣基層干部開展工作的“一大法寶”,“問診、出診、會診、復診”也被廣大群眾形象地比喻為解決問題的“四把鑰匙”。經過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四診”工作法很好地融洽了干部與群眾的關系,有效地促進了基層農村各項事業的大發展,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基本做法

一是通過“問診”全面掌握各家事。要求每個干部每月進村入戶不少于12天,開展“兩座談一走訪”零距離接觸活動,即到基層同村、組黨員干部座談,到群眾家中座談,走訪困難戶、五保戶、危房戶、老黨員、老干部,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做到一年內“組組必進,戶戶必訪”。通過干部進村入戶“問診”,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摸清群眾思想動態,掌握村情民意,對群眾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底”,每個干部都對自己蹲點村組、分管工作情況一目了然。

二是通過“出診”主動上門釋疑惑。干部針對進村入戶了解掌握的情況,分輕重緩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理。小的民事糾紛,由駐村的鄉干部會同村“兩委”干部及時進行調解;涉及山林、土地等方面的權屬糾紛,由駐村的鄉干部及時把情況向有關部門反饋;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由駐村的鄉干部及時把情況向鄉黨委、政府匯報;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有必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討論的問題,由駐村的鄉干部及時組織召開相關會議征求意見;發生突發性事件,鄉村干部第一時間面對群眾,做好群眾思想穩定工作。該縣澡溪鄉黨委、政府按照“誰駐村掛點誰負責”的分工原則,賦予班子成員和駐村干部處理問題最大權限,并切實關心干部在處理問題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理順關系,同時從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三是通過“會診”集思廣益定措施。針對“出診”中現場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由鄉鎮黨委、政府隨時采取“會診”方式加以處理。干部或群眾有“急、難、大”事反映上來,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認真對待,及時研究處理措施,并進行信息反饋,確保問題或困難在法、理、情的框架內妥善處理。鄉鎮黨委、政府每日召開晨會,布置一天要開展的工作和需要去處理的問題,每半月組織一次工作協調會,掌握工作進度,每月召開一次黨政班子聯席會,進行情況匯總,對重大的“疑難重癥”可臨時召開“會診”會議,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商談處理意見。

四是通過“復診”跟蹤問效抓落實。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干部是不是放在心上?困難和問題解決得是否到位?群眾是否認可?向群眾作出的承諾是否兌現?鄉鎮黨委、政府作出的決策是否落在實處?“跟蹤問效”一試便知曉。主要采取兩種方式進行“復診”:一是由分管領導對當事人進行走訪,征詢意見;二是向群眾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皬驮\”確保了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作風更加扎實,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加切合實際,跟蹤過問、協調處理問題有始有終,防止了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

主要成效

自從推行“四診”工作法以來,全縣各基層鄉鎮干部的思想攪動起來了,干部愿管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更高了,責任心更強了,群眾的情緒得到理順,黨群、干群關系更加融洽,鄉村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一是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八脑\”工作法能夠及時了解村、組和村民遇到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很多矛盾糾紛被有效化解在基層、處理在萌芽狀態。去年8月16日,在福建省晉江市打工的該縣澡溪鄉株梓村村民曾賢波,撥打當地黨委的民情電話,反映他在外地發生了工傷事故,不知道該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請求給予幫助。因該鄉聘請了縣法律事務所許建國律師作顧問,該鄉黨委主要領導很快就把情況向許律師進行了反饋,許律師答應幫他出面協調,如協調不成,會幫助他通過法律途徑維權。通過調解,9月8日,曾賢波獲得了8萬元的賠償。推行“四診”工作法以來,全縣共排查掌握民情、民生問題8623個,有7985個在現場得到解決和落實,有596個通過基層黨政班子會商得到解決,只有42個沒有法律或政策依據而無法滿足的,通過上門解釋說明,得到群眾的諒解,從而確保了事事掌握在先,件件處理得當,人人心平氣和,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

二是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推行“四診”工作法以后,社會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協調處理,為主要領導抓中心工作騰出了時間和精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各基層鄉鎮發展勢頭強勁,該縣澡溪鄉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源興環保科技”將投資1.7億元落戶工業園區,并順利舉行奠基開工儀式。

三是社會風氣更加好轉?!八脑\”工作法能夠全面掌握各村、各組的基本情況,村民有什么想法,也能了如指掌。前段時間,上富鎮一些養殖戶想養波爾山羊,但因資金短缺,請求鎮政府給予扶持。鎮主要領導知道后,及時聯系有關部門進行考察認證,最終為32戶養殖戶籌集資金4萬多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并從縣波爾山羊養殖基地請來專家講課,手把手傳授養殖技術。為構建和睦家庭關系,宋埠鎮開展“尊婆愛媳”活動,每年由村民評出12戶典型家庭進行獎勵。去年9月初,該鎮對70歲以上或具有50年以上黨齡的30個老黨員進行了走訪。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群眾積極向上、勤勞致富、尊老愛幼、摒棄陋習、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激情,大大改變了社會風氣。

四是工作作風更加扎實。為確保干部能夠“沉”下去,縣先后出臺了《關于在鄉鎮機關推行“四診”工作法的通知》、《縣干部作風建設“八嚴禁”》和《關于進一步嚴肅處置突發事件工作紀律的通知》,要求各級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村竄戶,了解村、組、農戶基本情況,維護生產、生活秩序,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做到問題及時處理,情況及時報告,堅決服從指揮,權責利統一,確保政令暢通。踏實的工作作風,真心實意為民辦事的敬業精神,最終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得到群眾的擁護。

“四診“工作法的啟示

“四診”工作法是縣在工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新的工作方法,它從基層實際入手,從干部作風抓起,倒逼干部抓落實,尊重群眾,尊重實踐,始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當前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工作、維護社會穩定、打開工作新局面不可多得的經驗。

一是“四診”工作法使干部摸到了群眾的“脈動”,聽到了群眾的“心跳”?!耙痪€”是基層,是我們工作的“源頭”,是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四診”工作法讓干部主動深入“一線”,扎根基層,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而干部深入“一線”,能真正摸到群眾的“脈動”,聽到群眾的“心跳”,真實掌握社會最基層的情況。干部只有深入到“一線”,“勤走、勤問、勤協調”,實打實地了解情況、摸準問題,才能贏得工作主動權,防止出現推諉扯皮現象。

二是“四診”工作法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通過干部到基層與群眾座談、交心,開展調查研究,同群眾交朋友,到群眾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既樹立了干部主動為民辦事的良好形象,又全面掌握了村情、組情、民情,等于開通了“民情直通車”、修起了“黨群連心橋”,黨的政策能夠快速得到貫徹落實,群眾的呼聲建議能夠迅速得到反饋,并最終能夠得到很好解決和落實,黨群、干群關系也得到了真正改善,從而切實架起了干群之間的連心橋,

三是“四診”工作法使鄉鎮干部壓力增大,作風得到明顯轉變。很多一般性問題需要鄉鎮干部代表基層黨委政府現場答復解決辦法和落實措施,這就要求熟悉有關政策,了解當地實情,促使鄉鎮干部自覺學習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熟悉所駐村各方面的情況。對那些當場不能解答的問題,也要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否則就無法向群眾交代,因而大家普遍感到壓力增大了,工作的動力也增強了,提高了聯系群眾的自覺性,改變了過去存在的“人員下不去,情況搞不明,思路理不清,事情辦不了”的問題。一位老黨員深有感觸地說:““四診”工作法既使上情下達,又使下情上知,讓我們看到五、六十年代的干部作風又回來了,希望這樣的制度能長期堅持下去。”

四、“四診”工作法使群眾的心“平”氣“順”,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在該縣宋埠鎮夏澤村的一次“問診”會上,當村民詢問因企業建廠房被征用的土地怎么補償時,駐村的鎮干部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告訴他們被征用土地補償應該按勞力安置費、青苗費和土地補償費三項內容進行補償。此時,干部和群眾找到了共同的語言,氣氛越來越活躍,不時引來村民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不少群眾高興地說:“問診”如不是主動為民服務,專門為老百姓解決問題而來,哪能有這么多的村民主動接近干部?這種形式的干群互動活動,它搞清了我們心頭存積了多時的問題,解決了我們一些實際問題,真正構筑了我們和鄉鎮干部聯系的‘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