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運行機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28 04:47:00
導語:黨政運行機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如何適應當前農村發展形勢,統籌城鄉資源,創新優化鄉村工作運行模式,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和各級黨員干部主觀能動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創新工作理念。一要樹立區域發展的理念。鄉鎮政府應著眼農村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根據本地區地形地貌、鄉土風情、歷史文化、產業發展、人口分布等因素,選擇若干個人口相對集中、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好的行政村為中心,以相鄰的3~5個村為一個區域組團進行統籌規劃,以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整合各項資源,完善產業布局,形成規模優勢,謀求共同發展。二要樹立公共服務的理念。要積極順應農村經濟多樣化、農民生產流動化、群眾需求多元化趨勢,將鄉村工作目標由重發展向重民生轉變,工作重心由經濟至上向經濟社會和諧轉變,工作內容由管理審批向便民服務轉變,整合各種資源要素,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三要樹立民主治理的理念。鄉鎮政府要積極履行“指導、支持和幫助”村委會管理村務的職責,充分吸收借鑒中外各地基層社會民主治理的成功經驗,學會在民主管理和依法行政的軌道上與農民群眾打交道,并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正確引導村民開展有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
(二)創新運轉模式。要從統籌資源推動區域發展入手,進一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打破鄉鎮政府現行的若干個“辦公室”加一個“365便民服務中心”的機關化機構設置和條線分割、個人包村、單兵作戰的工作模式,強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提高工作效率性和針對性。一是在領導體制上,縱橫結合,統籌城鄉。明確鄉鎮黨委領導核心地位,加強轄區內黨組織的縱向管理,對現有轄區內各條條管理的單位黨組織,可通過建立鄉鎮黨建聯席會議形式進行橫向協調溝通,由鄉鎮黨委牽頭,轄區各單位黨組織參加,形成協作會商機制,實現城鄉組織共建,平臺共享,資源共用。二是在機構設置上,精簡機關,窗口前移。鄉鎮機關一般可設立黨政綜合辦公室和“365便民服務中心”,前者負責鄉鎮機關的內部運轉和后勤保障,后者負責鄉鎮可以直接辦理和審批的行政管理事項及村級財務等工作。同時,根據“就便、就親、就近”的原則,劃分若干個由3~5個村組成的服務網格,每個網格建立區域性社區服務中心,把涉農服務職能落實到區域性社區服務中心來履行。三是在人員調配上,優化組合,競爭擇優。除了在鄉鎮機關負責后勤保障和便民服務外,要把大部分的干部安排到區域性社區服務中心。中心負責人由鄉鎮班子成員兼任或通過競爭上崗從一般干部中擇優聘任,按照優勢互補、強弱搭配的原則,通過自愿報名雙向選擇,由中心主任聘任。同時,成立由鄉鎮干部和轄區單位志愿者參加的區域服務團隊,變“一人包干駐村”為“組團包片服務”。四是在工作落實上,分工協作,捆綁考核。明確區域性社區服務中心工作目標要求,對經濟社會各項指標進行細化,對鄉鎮干部服務團隊進行立體式捆綁考核,強化鄉鎮干部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創新服務內容。區域性社區服務中心作為鄉鎮政府服務窗口的延伸,重點應做好六篇文章:一是掌握民情。工作人員根據個人意愿及特長劃定業務職責和服務區域,定期開展走村入戶,及時了解動態,寫好民情日記。二是建立民檔。要把區域內各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每個家庭的成員、年齡、文化、收入、居住條件、主要社會關系等內容建立信息庫,保證數據真實可靠,并根據工作需要隨時進行補充更新。三是服務民富。主要是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制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開展招商引資,提供產供銷一體化服務,組織農民就業技能培訓,開展來料加工等。四是改善民生。主要是落實各項民生政策,提高社會保障公共福利水平,普及義務教育,開展社區醫療保健服務,組織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和環境等。五是推進民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監督落實四項民主制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六是確保民安。建立群眾性群防群治網絡,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一個和諧安全的治安環境。
(四)創新組織設置。要按照有利于加強黨對基層組織領導、有利于加強對黨員教育管理、有利于加強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調整黨組織設置,實現黨組織建設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一是建立區域化黨組織。打破鄉鎮干部黨員按單位建立支部的傳統模式,按照人隨事走的原則,根據工作崗位落實黨員黨組織關系。要在網格上建立黨總支,下轄干部服務團隊支部和各村黨支部,由黨總支牽頭區域內黨組織的活動。凡在區域性服務中心工作的干部,都要把組織關系放到中心支部,由中心負責人擔任總支書記,同時吸納各村支部書記、區域內具有較高威信的黨員為總支委員。二是建立功能型黨組織。依托網格服務團隊,在網格黨總支下建立特色黨支部,將服務團隊中的鄉鎮干部、大學生“村官”、社區責任醫生、學校教師、聯點民警的黨員組織關系納入特色黨支部管理,加強鄉、村黨員的交流互動,增強服務團隊的凝聚力、戰斗力,促進服務農村工作重心下移。三是建立產業鏈黨組織。適應當前農業專業化生產的要求,調整農村黨組織設置,建立涵蓋產、供、銷各個環節的產業鏈黨組織,把黨員的教育管理、作用發揮和市場營銷、技術培訓、產銷服務等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
(五)創新配套機制。一要完善資金保障制度。要加大國家轉移支付補貼力度,按照財權與事權相一致的原則,為鄉鎮配置相應的財力,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模式,加快土地有序流轉,有效解決村級債務問題,切實增強村級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二要健全激勵約束制度。積極適應政府職能轉型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力度,通過實行全員聘任、雙向選擇,激發干部干事創業動力活力。進一步完善落實農村工作指導員、鄉鎮干部辦事檔案和民情日記等制度,促進鄉鎮干部落實責任、轉變作風。結合落實村主要干部基本報酬制度,加大對村干部特別是村主要干部的考核力度,建立創業承諾、述評承諾、辭職承諾等制度,激勵干部干凈干事。三要建立人才培育制度。積極適應政府轉型需求,面向社會招考鄉鎮工作人員、大學生“村官”,加大農林、法律、經濟等方面人才的招收比例。圍繞培育基層一線復合型人才目標,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探索推行“菜單式”培訓方式,切實提高干部服務農村的本領。加強人才后備隊伍儲備,建立黨員發展重點培養對象人才庫,把那些有頭腦善謀發展、有能力善帶民富、有責任善待百姓的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外出創業的能人列入人才庫進行重點培養。四要探索民主治理制度。在完善鄉鎮民主決策和村級民主自治制度建設的同時,要完善與農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的鄉村治理機制,積極培育和依托發展民間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在鄉鎮與村之間探索建立民情與決策的有效溝通協調機制,推進政府依法行政與村級民主自治的良性互動。
- 上一篇:學生在語文課上展示個性
- 下一篇:閱讀教學鍛煉學生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