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構建和諧社會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3 10:55:00
導語:工會構建和諧社會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掀起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新爭作貢獻。工會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在部署落實各項工作中正確定位,找準抓手,創新思路,明確職責,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在組織引導廣大職工投身經濟社會建設上有新作為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工會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組織引導職工群眾投身富裕和諧秀美新建設,進一步調動、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道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為此,全市各級工會要從保持和發展新時期工人階級先進性出發,緊密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工作實際,圍繞市委十一屆四次全委會提出的“保增長、快轉型、促發展”的總要求,通過開展職工技能大賽、創建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型職工、爭創“工人先鋒號”、“五一”巾幗標兵(崗)、爭當“敬業標兵”、開展“節能、減排、降耗”、提合理化建議等主題活動,把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在致力推動科學發展上有所作為,為“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新”作出更大貢獻。
在大力提升廣大職工綜合素質上有新成效
在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進程中,生產力是最關鍵也是最活躍的因素。工人階級要在建設現代化新的進程上當好主力軍,所承擔的責任和任務十分艱巨,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工人階級發揮主力軍作用和鞏固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保證,也是各級工會組織面臨的重要任務。因此,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各級工會組織要將職工素質教育作為一項戰略任務,長抓不懈。要通過組織開展“職工素質提升宣講”活動、“新時代、新女性”女職工素質提升工程等,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加強修養,努力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他人,奉獻社會。要大力弘揚新時期勞模精神,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激發職工群眾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
在維護保障廣大職工合法權益上有新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格局發展了深刻變化,這一時期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時期,面對社會不和諧因素增多,勞動關系日益復雜化,各種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多,社會風險增大,職工群眾對工會維權工作產生新期待。因此,各級工會組織要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在積極引導廣大職工群眾上下功夫,要心里常想著職工群眾,眼里常看到職工群眾,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要以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為突破口,積極配合人大、政府有關部門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加強工會勞動法律法規的監督工作。要大力開展“共創和諧勞動關系,共謀企業科學發展”三年行動,以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為重點,引領企業為經濟社會建設盡職責,實現勞資雙贏。要積極推行以工資協商為重點的集體協商制度,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規范企業用工行為。要發揮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勞動關系三方協商制度作用,源頭參與涉及職工利益的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要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推進廠務公開,促進廣大職工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成果。要切實幫助職工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維護好職工群眾在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等方面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要通過進一步完善職工維權幫扶機制,扎實開展“扶貧幫困、共建設和諧”、“金秋助學”、發放“特困職工優惠證”、“關愛農民工行動”、工會義工服務等活動,落實具體措施,為廣大職工提供物資、法律、培訓、就業、資金等方面的扶助,將黨和政府的關愛和工會組織的真情送到困難職工心坎上。
在不斷加強工會組織自身建設上有新突破
加強工會組織自身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各級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國工會十五大精神,以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斗志,肩負職責,不辱使命,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切實做好各項工作。一是要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要求,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加大組織職工、動員職工的力度,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和各類創造爭優活動,不斷切實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要切實加強對工會干部的培訓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積極探索和創新學習培訓方式,真正把工會干部培養成“學習型”、“實干型”人才,使之適應服務發展、服務職工的需要。三是要切實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層、深入職工群眾,多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從傾聽群眾的意見入手,集思廣益,因勢利導,及時化解矛盾,把解決職工群眾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排憂解難。
- 上一篇:企業工會創新工作調查報告
- 下一篇:平面設計漢字體現方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