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成長保障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11 02:34:00

導語:未成年人成長保障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成年人成長保障調查報告

貫徹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有力保障。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和區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在相關部門的努力工作和社會各界的積極配合下,我們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契機,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緊緊圍繞“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這條主線,不斷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組織機構建設,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職能,不斷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共青團、教育、婦聯、民政、司法等部門的組織優勢,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和活動,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和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努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的和諧發展。近年來,我區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團區委被團中央評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區檢察院被授予全國“青少年維權崗”榮譽稱號,區法院少年法庭被授予省“青少年維權崗”榮譽稱號,各相關部門獲得的省、市級榮譽20多項,被中央、省、市各媒體報道40余次。

一、抓機制,為做好新形勢下未成年人工作提供保障

在區、鄉兩級進一步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充分發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能、運轉協調、務實高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機制,確保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順利開展。近年來,我區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全區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全區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及考評體系、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系統工程、"城鄉共建"責任體系、"平安"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全區婦女兒童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全盤規劃,統籌部署,統一督查考核。我們每年都制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要點,每季度都要召開全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時研究探索新形勢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新問題,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作,形成了有效的聯動機制。區委、區政府加大了對貧困兒童特別是貧困、殘疾未成年人的救助力度,將貧困兒童納入全區救助體系統籌考慮。充分發揮共青團、教育、婦聯等部門的組織優勢,各成員單位都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針對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實施計劃、具體措施,深入細致、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

二、抓宣傳,不斷增強青少年的法制觀念

近年來,我們通過各級組織,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宣傳,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充分利用報刊、廣播、網站、電視、電影院等媒介,在學校、廣場、網吧等青少年較為集中的場所,采取廣播、法官信箱、法律熱線、法制專欄、刷寫標語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廣大青少年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努力從根本上消除青少年違法犯罪滋生的因素。同時,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青年群體開展適應其特點的宣傳教育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共青團、教育、婦聯、民政、司法等部門每年都在在城鄉設點咨詢,并組織城區2000余名青少年走上街頭,走進社區,開展法律知識及創建“平安”宣傳活動,通過做義務宣傳員,發放未成年人保護法宣傳單,創建“平安”宣傳提綱,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去年以來,累計發放宣傳單12萬余份。

三、抓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依托各級學校,積極推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據青少年自身的特點,營造符合他們認識規律的學習環境。

1、深入開展法制教育。深入宣傳各類青少年保護的法律法規,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團區委將精心編寫的《青少年自我防護手冊》發放到每位青少年手中,深入抓好青少年群體的普法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引導青少年樹立學習和宣傳法律知識的自覺性,提高青少年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大力推行中小學聘請法制副校長的做法,把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貫穿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各學校都根據自身的特點,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區中學、東郊中學、楊峪河中學等城區30余所中學分別聘請了法制副校長來學校做專題報告,舉辦模擬少年法庭展示。同時,邀請區政法委、綜治辦領導來校做安全法制教育報告,邀請區交警大隊領導來校做交通安全報告。開展了創建平安區活動月活動,收效良好。陳塬中學舉行了中學生行為規范知識競賽和法律知識講座,3月份,該校還開展了專項刀具收繳和校外安全排查活動,有效的預防了青少年違法犯罪。開展了以“拒絕、珍愛生命”、“校園遠離邪教”等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單3萬余份。

2、認真建好青少年心理課堂。以城關小學、城關二小為重點,積極聘請心理輔導志愿者和優秀教師,開設心理課堂。以函件和電子郵件的形式,設立心理咨詢熱線信箱,集中為青少年化解“心病”,解答青少年疑難問題。城關小學少先隊大隊部于今年4月份開展了“法制安全教育月”活動,請區公安消防大隊教導員作了消防知識專題講座,該校還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活動,專門聘請了心理專家為家長、學生提供家庭教育、學習方法、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咨詢和輔導,就父母與教師的溝通、孩子學習習慣、潛能挖掘、任性習慣和不良傾向校正等心理問題接受了家長與學生的咨詢輔導,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和認可。各學校團組織通過開展法制主題隊會、團會進行集中教育,對少數有不良傾向的學生開展同學間、師生間、組織間的談心幫助教育活動,并結成了一對一的幫教對子,通過優秀共青團員和優秀少先隊員的評選活動、雛鷹爭章活動,在全校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促進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效地預防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

3、開展青春紅絲帶--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活動。為了加強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工作,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我們長期在青少年中開展生殖健康教育活動。與英國瑪麗斯特普機構合作開展了青少年預防艾滋病工作,共向青少年發放宣傳材料2萬份,舉辦健康講座30期,舉行街演8場(次),直接受眾10萬人。

四、抓活動,優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環境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各成員單位的組織優勢,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努力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1、開展中小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集中專項整治。一是由區綜治辦牽頭,組織公安、教育、司法、工商、文化、團委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了整頓校園及周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對全區各中小學周邊網吧、游戲廳、圖書亭、餐飲業、娛樂場所等進行了全面檢查整頓,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行為,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二是開展校園周邊攤點及非法建筑清理行動。嚴格執行中、小學校園周圍200米內不得有網吧和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的規定,營業性網吧不得讓未成年人進入;音像書店不得出售和租賃不健康的書籍和音像制品;所有網吧終端設備必須安裝封堵不健康內容的過渡軟件等相關要求,區城管部門、各辦事處加大了工作力度,校門前流動攤點、非法建筑等得到及時清理,校園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三是深入開展“少年兒童平安回家”活動。結合青少年發展成長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對地震、火災、交通標志、行路安全等項內容進行正確教育,發放了1000余份資料。

2、繼續實施完善“青少年網絡文明行動”。針對互聯網各種黃色、迷信、暴力等信息泛濫之勢,公安、文化、教育、共青團、工商等部門聯合開展創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網吧”活動,推廣青少年上網文明公約,使網吧成為青少年學習、實踐和娛樂的重要陣地。加強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現象的督查,加大對轄區內多數網吧、游戲廳等不良場所的監督與檢查,積極介入未成年人進入上述場所的行為管理,從機制和源頭上約束青少年進入不良場所。為了鼓勵引導全區青少年健康、安全地使用互聯網,提高青少年綠色網絡文明意識,使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成就更好的服務于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團區委聯合區電信公司,舉行了“區青少年綠色網絡行動啟動儀式”,現場向全區青少年發放價值8萬元的暑期“綠色上網”學習卡1500張,鼓勵廣大青少年安全遨游于健康純凈的網絡環境。

3、創新方法,強力推進青少年維權中心的各項工作。近年來,團區委與司法局和正義劍律師事務所等部門聯合成立區青少年維權中心,并不斷拓寬青少年維權中心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整合資源,逐步形成互動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切實起到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作用。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青少年面對面”活動,舉行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青少年面對面”座談會,加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廣大青少年的聯系,暢通青少年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反映訴求的渠道,切實幫助青少年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座談會后,市、區人大代表為小學師生、青年農民宣講十七大精神,帶去價值1000余元的面粉、食用油和棉被、衣物等,為20名貧困生資助現金3000元。

4、通過開展全區“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在全社會選樹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為廣大青少年樹立學習的榜樣,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積極進取、拼搏向上、爭先創優的風氣。通過開展“青年志愿者三下鄉活動”、“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樹立服務意識,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識社會,鍛煉自己,增長才干,受到教育。這些活動都得到廣大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和積極參與,影響面廣,效果良好。

5、深入開展城鄉兒童“手拉手”活動,組織動員城區及周邊富裕鄉鎮的廣大青年團員和學生向貧困地區的兒童伸出友誼之手,捐款捐物,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城關小學、城關二學分別與夜村中學、紅門河小學結成城鄉學?!笆掷帧睂ψ?。通過送優質課下鄉、捐贈圖書、學習用品等形式,實現城鄉少年共同進步。目前,結對學校送優質課下鄉3次35節,捐贈學習用品1200余件,城區少年與進城務工子女結對40對,促進了城鄉少年互助、互學、友好交流、共同受益。近年來,區希望辦引資200多萬元,資助貧困中小學生一萬余人,有效解決了他們入學難的問題。團區委、區婦聯會、區教育局今年還在全區范圍開展了向我區孝義鎮代街村白血病女孩代軻香募捐活動,全區共有50多個單位及個人向代珂香慷慨解囊,奉獻愛心。

6、繼續做好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創建、評選和表彰工作。積極做好“青少年維權崗”擇優申報工作,對部分優秀青少年維權崗進行了檢查考核和具體指導,開展了“青少年維權崗在行動”、“青少年維權崗進社區”等活動,進一步延伸服務手臂,拓展“青少年維權崗”工作領域,針對當前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各種不良現象,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圖片展覽、愛心捐助等活動,不斷優化了青少年成長環境。

五、抓難點,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區有3萬多留守兒童,他們又是我區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重點人群。近年來,我們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把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推出五大舉措,形成了一張覆蓋到邊、監護到底、關愛到位的留守兒童工作網絡。

一是構建“留守兒童”四大關護網絡。即以父母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絡,以基層黨政組織為主體的關注管理網絡,以教職員工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絡,以群團組織為主體的社會呵護網絡。四大關護網絡緊密聯系,互相配合,齊心協力,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盡心盡責,營造良好環境。二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建立以學校為單位,對“留守兒童”的個人情況、家庭情況、父母聯系方式等資料進行調查摸底,逐一登記造冊備案,建立反映其進步與不足的成長記錄檔案,并實行動態跟蹤,定期或不定期通過聯系卡或打電話的方式向監護人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將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及時向家長反映;家長隨時打電話給老師,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思想表現,實行學校與家庭、班主任與“留守兒童”及家長間的互動與聯動,共同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三是深化“百名教師進家庭”活動,近年來,區啟動了“百名教師進家庭”活動。要求班主任老師每學年基本保證對每個學生進行一次家訪,并重點向“留守兒童”的家庭傾斜,對“留守兒童”堅持做到五必訪:情緒不好必訪,身體不好必訪,成績下降必訪,遲到早退必訪,與同學爭吵必訪。通過家訪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知識引導孩子,用愛心溫暖孩子。四是建立“1+X”志愿者服務隊伍。鼓勵各級機關干部、社區干部、“五老”、教師等群體參加志愿者服務隊伍,與1名或多名“留守學生”結對,從生活、學習、情感、思想等方面對他們進行照顧和幫教。五是大力表彰“優秀留守兒童”。各相關職能部門注重對獨立生活能力強、思想品德好、學習成績優、身體素質好的“留守兒童”進行表彰和獎勵,以此來引導、教育和培養更多的“留守兒童”樹立“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精神,使更多的“優秀留守兒童”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