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專畢業生到村任職調研匯報

時間:2022-05-23 09:32:00

導語:大中專畢業生到村任職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中專畢業生到村任職調研匯報

村干部是貫徹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增收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帶頭人,也是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近年來,縣立足全縣實際,不斷優化城鄉人才資源配置,先后采用公開招考的方式選拔大中專畢業生擔任村干部,以此作為改善村干部隊伍結構,提高農村工作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也為有效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走出了一條新的路子,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為進一步研究這一做法,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現狀

從2005年開始,我縣啟動實施了“村村(社區)大學生”工作計劃,通過選派大中專畢業生支持新農村建設、選拔普通高校特困生及長線專業畢業生到鄉鎮事業單位服務、選拔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等多種形式,共計選拔116名大中專畢業生到村(社區)任職,其中:男62人,女54人;本科3人,大專(高職)83人,中專30人;擔任村干部助理的43人,包產業(包項目)的37人,包村或從事其它工作的36人,占全縣136個村委會(社區居委會)的92%,基本實現了村村有一名大中專畢業生的工作目標。其主要做法是:

1、抓政策引導,落實激勵措施。制定出臺了《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一般工作人員辦法(試行)》、《縣選派大中專畢業生支持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縣擇優選拔普通高校特困生及長線專業畢業生到鄉鎮事業單位服務的實施意見》等政策規定,對到基層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堅持優先到縣直部門工作,優先選拔進入后備干部庫。對工作三年以上,工作表現突出的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大膽提拔重用。2006年以來,先后選調了15名在基層任職服務、具有農業生產實踐經驗的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林、水等部門技術崗位上工作;對領辦科技項目成績突出、效果明顯的3名畢業生,由組織、人事部門選拔到鄉鎮科技副鄉(鎮)長的崗位或選調到農、林、水等部門技術崗位上工作。通過完善制度,落實措施,確保了畢業生到基層任職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2、抓待遇落實,堅定任職信心。不斷創新工作機制,積極為各類選拔到村任職的大中專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給予工作上的支持、學習上的關心、生活上的照顧、待遇上的傾斜,進一步調動和激發選拔大學生工作的積極性。縣財政每年拿出21.2萬元資金以落實“縣選特困生”和支持新農村建設服務人員的生活費,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在參加縣上事業單位招考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特別優秀的,依據《省鄉鎮、街道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辦法》(省委發[2007]77號文件)予以提拔任用為鄉鎮(街道)領導干部,從根本上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對在鄉鎮服務期滿表現優秀的大中專畢業生優先安置到鄉鎮事業單位工作,空出崗位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形成了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良性循環互動機制。

3、抓教育培訓,提升工作能力。依托縣委黨校、職教中心、農技中心等培訓機構,結合全縣黨員冬訓和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對到村任職大中專畢業生普遍進行了輪訓。利用黎明、兩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建成了“縣到村任職畢業生培訓基地”,分期分批開展到村任職的畢業生專業技能培訓,還先后選送52名大中專畢業生到省委黨校、農科所、農校等地學習。使他們成為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科學致富的技術員、農產品銷售的市場信息員、黨委和政府的助理員、農村民事糾紛的調解員,有效提高了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服務的水平。

4、抓考核管理,構建長效機制。結合事業單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定事業單位新進人員全部面向在基層服務和到村任職的大中專畢業生公開招聘,實行合同管理。積極給在基層工作和到村任職的大中專畢業生交任務、壓擔子,讓他們在實踐中經受考驗和鍛煉,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戶檔管理上,按照省上持《擇業通知書》落戶的相關規定,在居住地統一辦理入戶手續,學籍檔案由縣人才交流中心免費代管,黨團組織關系轉至服務單位;在日常管理上,積極協調服務單位安排工作崗位,每半年組織人員深入基層進行一次督查檢查,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情況,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引導教育他們服從分配,虛心學習,聯系群眾,自覺遵守服務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接受服務單位的管理,充分運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為基層群眾服務;在考核管理上,服務人員每半年向組織、人事部門報送半年工作總結一份,年終由鄉鎮黨委、政府統一考核,并將考核材料報組織、人事部門備案,考核情況存入本人檔案。

縣自從開展選拔大中專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以來,不斷提高了農村基層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取得了明顯實踐效果。一是有效地改善了村干部的隊伍結構。目前全縣90%的村(社區)進了大中專畢業生,無疑給村干部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并帶動全縣164名村干部取得了大專學歷,在村里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氛圍。二是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工作的水平。在大中專畢業生的積極參謀和努力工作下,村里的各類統計、報表、計劃、總結、文書檔案和其他上報材料等一些基礎性工作質量顯著提高,村里的各種活動也日益增多,給原本寂靜的農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生活。三是有效地培養和鍛煉了后備干部隊伍。大中專畢業生自己認為,在村干部崗位上工作,考慮問題比以前要全面、仔細,辦事情比以前穩妥、周到。縣人事局一位領導頗有感受:在選拔到村工作滿二年畢業生進鎮屬事業單位時,在口頭表達能力、思維反映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方面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四是有效地拓展了大中專畢業生施展自身才華的舞臺。大中專畢業生幫助村上拓展休閑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生態環保農業等一、二、三產業相結合的項目上,發揮自身優勢,促進了村里特色經濟的發展。五是有效地改變了大中專畢業生的擇業觀。隨著社會各屆對大中專畢業生擔任村干部工作的認可,農村廣闊的舞臺以及相關的優惠政策,進一步鼓勵和促進了廣大大中專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就業,緩解了學生就業壓力。

二、存在問題

選拔大中專畢業生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選派大學生到農村工作的做法受到了農村各方面廣泛歡迎和充分肯定,但與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式和國家關于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問題,主要表現在:

1、思想認識不明確,難以扎根基層。大中專畢業生選擇到農村工作的原因較多,有相當一部分主要是出于就業的考慮,以及被基層工作潛在的優勢所吸引,如考研可加分、考公務員可優先,可進鄉鎮事業單位工作等優惠條件,而對農村工作懷有情感,想成就事業的人員較少,沒有足夠扎根農村發展的思想準備。

2、職責定位不明確,工作難以深入開展。首先,大中畢業生到村任職后,在村擔任助理或副職,開展工作需要得到其他村干部特別是村支書、村主任的支持。造成到村任職的畢業生大多從事文書、文稿印刷、會議通知等工作,參與村級政務管理、村級班子會議、重大事務商議的工作很少。其次,到村任職畢業生感到農村人際關系復雜、利益糾葛較多、工作瑣碎繁雜,短時間內很難得到群眾的認同,工作普遍信心不足。

3、自身能力限制,工作業績難以凸顯。一方面到村任職畢業生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不足,目前工作主要是了解熟悉農村情況,學習型的開展工作,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較高,但效率不明顯,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較少;另一方面部分到村任職畢業生所學專業不對口,農村工作的知識較為欠缺,難以發揮自己特長。

4、管理培訓缺乏,能力有待提高。縣上出臺了到村任職畢業生管理培訓辦法,管理培訓沒完全落實到位,部分鄉鎮以普訓的方式代替專訓,以中心工作需要的名義“借用”,影響到村任職畢業生工作能力的提高,甚至部分到村任職畢業生在工作中得不到村級班子的重用,嚴重挫傷村任職畢業生工作的積極性。

三、對策建議

開展好選拔大學生生到村任職工作,不僅是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劑良方,更是引導大學生投身農村,實現人才資源合理配置,培養來自基層后備干部,加快農村發展的長遠之策。進一步做好選拔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應充分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著眼于新農村建設大局,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體系,保證到村工作人才“招得來,用得上,留得住,能成才”。

1、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氛圍。一要加強輿論宣傳。通過新聞媒體,對選拔大學生到村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行宣傳,對大學生到村工作的典型事跡進行報道,讓社會上更加了解、認同和支持大學生擔任村干部,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二要統一各級黨委政府的認識。要把選拔大學生到村任職這項工作,事關新農村建設的全局、提高黨在農村執政能力的政治高度,作為改善村干部隊伍結構、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質和農村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來理解、來對待、來落實。三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在鼓勵大學生到村工作的同時,引導大學生樹立真心為民辦事、長期扎根農村的思想,正確處理擔任村干部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關系,使大學生安心農村工作。

2、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工作。選拔大學生擔任村干部,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要注重結合本地、本村的實際情況,不能搞“一刀切”。一要因需而行,合理配置人才資源。要正確把握組織要求和村里需求的關系,避免因組織上要求與村里實際需求不對應,使選拔大學生擔任村干部工作成為一種形式。當前,要圍繞建設新農村的任務要求,著力做好現有村干部隊伍整體情況的調研,逐村分析村干部隊伍的薄弱環節、存在問題,重點掌握村干部隊伍的能力缺失問題,從而為有針對性地選擇大學生提供依據,增強大學生配置的合理性、實效性。二要因時而行,分類分步逐年實施。要正確處理好農村現實需求和長遠要求的關系,避免因急于追求村村都要有大學生的目標要求,造成人才資源的閑置。首先,應先考慮村級規模較大、經濟實力較強以及各類先進村、示范村任職。其次,再考慮村級規模、經濟實力中等的村。而對一些村級規模比較小、經濟實力比較差、實際事務比較少的村,可以暫時不選派大學生到村任職,結合以后撤村、并村工作同時進行。

3、完善政策制度,促進規范有序運作。要根據中央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由上級或縣本級出臺指導性的實施意見,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操作性的實施意見,為全面開展這項工作提供政策上依據,明確工作的目標方向、任務要求。一是在選拔上,要明確選拔對象范圍。同時應盡可能將各鎮村自行招聘大學生的工作納入到統一的規劃中,便于對大學生實行統一的配置,保證大學生村干部公平享受同等政策待遇。二是在培養上,要建立完善學習培訓、專人幫帶、定期交流等制度,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農村工作,不斷提高做好農村工作能力。三是在管理上,一方面要明確工作的主體和責任,組織、人事部門應牽頭抓總,宏觀上進行組織、協調;鎮(街道)、村(社區)為責任主體,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建立起試用期制度、聘用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增強大學生做好農村工作壓力和動力。四在待遇上,要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落實基本工資報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待遇。建議大學生村干部列入專職村干部范圍,但不占用村干部職數,其待遇由縣、鎮(街道)、村共同承擔解決。待其進入村兩委會班子后,轉入正常的村干部管理。

4、拓寬發展空間,實現隊伍動態管理。進一步拓寬大學生村干部發展空間,實行大學生村干部隊伍動態管理,既是不斷優化大學生村干部隊伍的現實要求,也是推進大學生任村干部這項工作持續、健康發展,實現隊伍相對穩定的客觀要求。一是加大培養力度,進入村級班子。在有重點培養優秀大學生進入村級班子時,一定要處理好依照法定的程序。尤其是對那些參加村委會選舉的,應先將大學生的戶口、組織、行政關系遷到所在鎮(街道)、村,取得當地的村民資格。或者出臺針對性的規定,明確大中專畢業生到村工作達到一定的年限,且履行村民義務,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的,和村民同等對待,可以參加村委會的選舉。從而實現重點培養和依法辦事的統一。二是借助考核手段,解聘部分不合格人員。對不安心或不適合農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干部,要及時通過考核予以解聘,以進一步提高現職大學生村干部的工作責任感。三是實行政策傾斜,招考進入鄉鎮公務員、事業單位。對在農村工作達到一定年限或進入村兩委會班子的大學生村干部,定期安排一定的公務員或事業單位招考指標,實行單招單考。從局部看,雖然這種方法減少一部分現職大學生村干部,但從整體看,這將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面向農村基層就業,促進更多的現職大學生村干部在一定時期內能熱心、安心于農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