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到鄉鎮調查情況匯報
時間:2022-06-07 06:03:00
導語:紀委到鄉鎮調查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充分發揮縣紀委委員在全委會閉會期間的作用,調動縣紀委委員參與反腐倡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全縣反腐倡廉工作深入開展,7月6日-16日,縣紀委組織28名縣紀委委員分成五個組到10個鄉鎮和縣經濟開發區,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現場查看等多種形式,對全縣鄉鎮紀檢組織建設、支農惠農政策落實、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和全縣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等四個方面的情況進行了集中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基層紀檢組織建設日益完善。各鄉鎮、開發區按照縣紀委、縣委組織部《關于加強全縣基層紀檢組織建設的意見》(廣紀發〔2009〕16號)有關要求,在干部隊伍建設、工作制度完善和辦公設施保障上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配強隊伍。各鄉鎮紀委、開發區紀工委均配備了4-6人的干部隊伍,配齊了1名紀委副書記和1名兼職紀檢干事。同時,大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著力提升紀檢干部隊伍素質。二是健全制度。各鄉鎮、開發區按照《縣紀委、縣監察局關于2009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施意見》分工,成立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信訪、辦案、監督等紀檢工作制度,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序,推進了基層紀檢組織規范化建設。三是完善硬件。各鄉鎮、開發區通過調劑等靈活方式,設立了專門的紀檢辦公場所,配置了辦公電腦、電話、文件櫥等辦公設備,大王鎮、開發區等條件較好的單位還購置了錄音筆、照相機等辦案設備。
(二)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成效明顯。目前,各級支農惠農政策資金主要包括: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直補資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能繁母豬飼養補貼、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良種(小麥、玉米、棉花)補貼資金、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資金、農村公路建設專項資金、農村衛生體系建設專項資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資金、農村沼氣項目資金、農村文化專項資金、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資金等17種。在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資金中,直接發放到戶的主要有: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種糧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參合農民)、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低保對象)、能繁母豬飼養補貼各鄉鎮(養殖戶)、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漁民)等5種;農民享受差價補貼優惠政策的主要有:良種(小麥、玉米、棉花)補貼資金、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等2種;其他支農資金按相關規定撥付到供種企業、施工單位、項目單位、鄉鎮財政、教育核算中心等。從調研情況看,各鄉鎮和開發區嚴格執行“五到戶”、“六不準”(即:政策宣傳到戶、清冊編制到戶、張榜公布到戶、通知書發放到戶、資金兌付到戶;不準擅自改動補貼通知書的數額,不準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不準村集體代領補貼,不準用補貼資金抵頂各種欠款,不準拖延資金兌付時間,不準以任何理由借機增加農民負擔)要求,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一是嚴格程序。對實施每項支農惠農政策前,都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工作程序,落實工作責任。對發放的每項支農惠農資金,嚴格執行公示公開制度,牽頭組織相關單位跟上督查和指導,對群眾有異議的進行核查,查有問題的依法依紀嚴肅處理。二是嚴格管理。對所有支農惠農項目都建立項目庫,詳實掌握資金使用情況,實行專人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并會同相關單位對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實時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整改。三是嚴格審計。對涉農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發放,紀委會同財政、經管、農業、管區等部門進行跟蹤審計和監察,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確保了涉農政策的落實和涉農資金安全,群眾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2008年,全縣共撥付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直補資金4065.43萬元,已全部發放到戶;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895.2411萬元,已全部發放到戶;能繁母豬飼養補貼193.90萬元,已全部發放到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2502.888萬元,已全部補助到戶。從調研情況來看,全縣支農惠農政策執行情況良好,涉農資金發放到位,群眾反映普遍較好。
(三)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各鄉鎮和開發區堅持教育、制度、監督、改革、懲治、預防相結合,逐步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一是著力強化廉政文化建設。各鄉鎮和開發區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了以強化黨性意識、群眾意識、廉政意識、創業意識為目的的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大王鎮先后組織開展了“愛國愛家鄉月”、“村級工作規范提升年”、村“兩委”成員集中培訓等活動,“七一”期間,還組織開展了“劉集紅色教育周”活動,集中一周時間在劉集村放映了紅色革命影片,為3100余名黨員發送了廉政短信,掀起了以紅色文化為主旋律的廉政文化建設高潮。鄉在全鄉黨員干部中集中開展法制教育、廉政教育、素質教育三項教育活動,依托黨校、黨員活動室、現代遠程教育站等陣地,通過以會代訓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鎮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發揮了近1000名無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各鄉鎮、開發區將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村創建活動作為對農村黨員干部進行集中廉政教育、推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加強宣傳,明確責任,對照創建標準逐項檢查完善,推動了創建工作順利開展,營造了濃厚的廉政氛圍。二是著力強化農村財務監管。各鄉鎮、開發區把加強財務監管和財務審計作為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來抓,均結合實際制定了規范和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意見,嚴格執行“村財民理鄉(鎮)管”、財務公開和責任追究制度。花官鄉設立了“一會四組”監督體系,在村黨支部領導下建立村民監督議事會,下設村民民主理財、村務公開監督、村級事務聽證、村民民主評議等4個小組。西劉橋鄉由管區書記、經管站長“兩筆會簽”改為經管站長、紀委書記、鄉長“三筆會簽”,有效杜絕了農村干部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鄉實行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加強對農村干部的審計監督,杜絕了村干部經濟犯罪。等等。三是著力強化村務公開。各鄉鎮和開發區把村務公開作為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基礎工作來抓,按照內容全面、詳略得當、層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每月及時向村民公開,切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質詢權。同時,不斷擴大公開公示范圍,加強對村務公開的現場監督,保證整個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合法合規。縣經濟開發區積極推行社區干部建明白賬、說明白話、辦明白事、指明白路的“四個明白”工作機制,實行陽光村務,推行民主決策、民主理財、民主議事。大王鎮探索實施“七個一”村務公開法,即一村一個固定公開欄、一片一個流動公開牌、一組一個公開中心戶、一戶一張明白紙、一個辦事處一批公開聯絡員、一月一次議事會、半年組織一次民主評議,有力促進了村級辦事公開和民主化進程。鎮實行村干部述職公開、民情傳遞公開、公開欄公開“三種公開”相結合的公開模式,促進村級透明化、規范化管理。此外,農村干部述職述廉制度已經成為我縣村務公開、村民監督的一個重要特色,鎮、鄉、鎮、鎮等鄉鎮積極探索農村干部述職述廉的具體措施,強化對述職述廉結果的綜合運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在調研和座談中,普遍反映,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先后開展了“解放思想,改進作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爭當排頭兵”和“環境提升年”等一系列加強和改善環境的活動,縣直各部門、單位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創造了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對全縣發展環境總體上是滿意的。同時,各鄉鎮、開發區面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堅定不移地支持轄區內企業發展,不斷創優發展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注重增強企業發展的信心。各鄉鎮、開發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渡難關、保增長、爭主動、上水平”的工作基調,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企業增強加快發展的信心。大王鎮啟動“二次創業”活動,組織部分班子成員和限額以上企業主要負責人到諸城、章丘、桓臺等先進地區進行參觀學習,提升境界,拓寬思路。邀請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為限額以上企業負責人作了“堅定信心、加快發展”的報告,增強企業家渡過難關、加快發展的信心。二是注重行政效能的提升。各鄉鎮、開發區普遍建立健全了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機關工作剛性制度,向社會公開承諾依法行政、規范服務的措施。縣經濟開發區開展了以提質、提效、提速,促進重點工作全面突破為主要內容的“三提一促”活動,督促各部門提升行政效能、干部作風和行業作風,強力促進工作落實。三是注重重點工程項目的推進。各鄉鎮、開發區將全縣和自身確定的2009年重點工程項目作為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建立了黨政領導聯系重點工程等制度,為重點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四是嚴肅查處涉軟案件。各鄉鎮、開發區均按照有關規定公布了縣紀委、監察局和縣經濟發展環境建設管理辦公室投訴電話,鎮等鄉鎮還一同公布了鎮紀委電話,廣泛接受群眾投訴,嚴肅查處軟環境投訴案件。
二、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紀檢干部隊伍建設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個不相適應”的問題。一是鄉鎮紀檢干部精力投入與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任務不相適應。鄉鎮紀檢干部全部為兼職,工作繁瑣復雜,很難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紀檢工作中,個別紀檢干部甚至主要精力在其他工作,只有少部分時間用于紀檢工作,導致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任務落實不夠有力、有效。二鄉鎮紀檢干部素質能力與新形勢的需要不相適應。鄉鎮紀檢干部特別是鄉鎮紀委委員、紀檢干事等多是“半路出家”,紀檢工作所需要的財會、法律知識較為匱乏,參加紀檢業務培訓的機會也比較少,難以適應反腐倡廉工作需要。三是鄉鎮紀檢干部任職情況與辦案要求不相適應。鄉鎮紀檢干部多是本地人,或者在同一鄉鎮長期工作,在查辦違紀案件過程中極易受到人際關系網的束縛,容易產生怕得罪人、應付了事的現象。
(二)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個不夠到位”的現象。一是個別鄉鎮宣傳發動不夠到位。對支農惠農政策程序執行不嚴格,引發群眾誤解造成上訪事件。二是個別干部審核把關不夠到位。個別干部政策觀念不強,作風漂浮,在落實過程中缺乏原則性,導致把關不嚴、審核不硬,出現虛報虛領現象;少數農村干部弄虛作假,將黨委、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當成為親友謀福利、為自己撈好處的工具,通過非法手段冒領支農惠農資金。三是少數部門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極少數部門單位思想麻痹、重視程度不夠,對涉農政策落實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缺乏有效的處理方式,甚至聽之任之。
(三)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五個不夠”的問題。一是農村財務監管存在制度制定多,落實不夠好的現象。個別村民主理財小組等擔負監督責任的組織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在與村干部的關系中,出現“逢賬就簽”的一味附和現象和“一概不簽”的消極對立現象。二是村級債務化解進展緩慢,難度大,化解措施不夠有力。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村級債權債務被鎖定,許多經濟基礎薄弱的村,以前遺留的債務無法化解。個別村片面理解新農村建設,舉債辦工程的現象仍有發生,進入舊債未還,新債又添的不良循環。三是村級財務人員更換頻繁,個別人員素質不夠高。村財務交接不徹底、收入上繳不及時、非生產性支出過大、村級招待費開支無章可循等現象時有發生。四是村務公開質量不夠高。特別是財務公開賬目化嚴重,普通群眾文化水平有限,或者因時間原因,難以認真分析并加以監督。五是廉政教育方式不夠靈活。存在辦法不夠多,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夠強,易接受程度不夠高等問題。
(四)經濟發展環境建設方面,不同程度存在“三難”現象。一是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少中小企業主稱自己貢獻了不少稅收,卻享受不到外資企業和規模企業的優惠政策,特別是貸款難的問題尤為突出。二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不夠到位,審批難。審批程序還不夠簡化,一次性告知制、時限制等服務承諾落實不夠到位,有的部門辦個證件仍要讓辦事群眾跑多趟,有的辦理時限按有關規定的最長限執行。三是辦事難現象仍有存在。一些職能部門中特別是與企業聯系相對較多的管理部門,雖然公開了辦事程序和限時辦事承諾,但“門好進、臉好看、事仍然難辦”的現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三、相關意見和建議
(一)狠抓鄉鎮紀檢干部隊伍建設,著力筑牢農村反腐倡廉建設的組織基礎。一是明確職責。進一步明確鄉鎮專職紀檢干部職責,確保鄉鎮紀檢干部專職專用、主業主抓。設立村級紀檢員,列入鄉鎮紀委特邀檢查員行列,具體負責督促本村建設工程公開招投標、財務收支、重大事項報告、集體議事決策等制度的落實,收集本村信訪苗頭,及時反映群眾信訪意愿,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二是強化培訓。建立完善鄉鎮紀檢干部培訓制度,定期組織開展紀檢干部專業培訓,著力解決紀檢干部“接崗時沒有培訓、在崗時沒空培訓”的問題。探索建立鄉鎮專職紀檢干事上掛學習制度,組織鄉鎮紀檢干事輪流到縣紀委機關不同科室掛職學習鍛煉,提高業務水平。在鄉鎮紀檢組織中開展“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和“學習王瑛同志先進事跡”等活動,提高紀檢干部綜合能力和政治素質。三是提高待遇。努力提高鄉鎮紀檢干部的政治待遇,對工作成績突出、作風正派、素質過硬的鄉鎮紀檢干部,優先提拔重用。
(二)狠抓涉農政策的貫徹落實,著力維護農民群眾切身利益。一是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宣傳車等載體,廣泛宣傳各級的涉農政策。采取以會代訓、專題培訓、集中學習、個別答疑等措施,就各種涉農資金的發放范圍、發放方式、發放程序等相關業務知識進行培訓講解,確保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能吃透政策、掌握要領,培養一支業務能力較強的涉農政策執行隊伍。二是落實責任。落實好機關干部包村責任制,加強對村級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實行嚴格的分級包干負責制,層層簽訂責任狀,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在支農惠農資金發放公示環節,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等敏感人員的補貼數額,要單獨核實,單獨公示,以便更好地接受群眾對村干部的監督。三是強化督查。從相關部門單位抽調人員組成督導組,采用明察暗訪等形式,對各鄉鎮和開發區涉農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對涉農政策落實中出現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對相關責任人進行黨紀政紀處分。建議縣委、縣政府把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考核內容,進行督查考核。
(三)狠抓關鍵環節,著力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強化干部培訓。多形式、多渠道強化對村干部法律法規知識和財務管理知識的培訓,切實提高其政策法律水平、管理村級財務的能力和獻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穩定農村財會隊伍,對村報賬員的任用、調換、免職等,要履行必要的考核報批手續,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培訓、考試、考核。二是強化民主理財。充分發揮理財小組的作用,加強對村民主理財小組人員的管理和培訓,讓民主理財小組真正發揮監督作用。實行民主評議制度,對群眾不信任的民主理財小組人員,要堅決及時撤換,選拔那些公道、正派、責任心強,群眾信得過,敢于抵制不正之風的村民為理財小組成員,為村集體把好關、理好財。充分發揮民主議事會的作用,凡村里的重要事項、重大支出,特別是村級借貸事項,都要召集村民代表、民主議事會成員、村“兩委”成員研究決定,集體決策,決不能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三是強化責任追究。突出對村級臨時性收入的審計監督,堅決取締“小金庫”現象,除財務出納外,其他人一律不準經手錢物,確保從源頭上堵住違紀行為的發生。鄉鎮經管站審計人員要嚴把審計關,對違規違紀的支出單據拒絕入賬。嚴格落實《縣農村財務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辦法》,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違反村級財務管理規定的責任人員,進行責任追究。四是加大查處力度。嚴肅查處農村干部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的案件,假公濟私、損公肥私、侵吞公款公物、中飽私囊的案件,與民爭利、嚴重侵犯群眾利益的案件。同時,搞好警示教育,以案說紀,以案說法,達到查辦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實辦案效果和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四)狠抓經濟發展環境建設,著力促進全縣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是進一步放寬辦事權限。將發改部門的項目審批、工商部門的公司注冊、安全環保部門的項目審批等職能部門的相應權限直接授權鄉鎮(開發區)相對應部門,進一步簡化工作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同時建議環保、安全等部門在開發區、大王鎮等企業聚集地設立分支機構,下放對企業的監管權限,以適應實際需要。二是加大針對企業的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相關部門要通過及時向企業公布部門服務工作事項,向社會公布咨詢投訴熱線電話,組織經濟政策宣講團等活動方式,下基層、進企業,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指導,為企業解決遇到的政策法規難題。在加大對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力度的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及時向社會、企業公布準確、詳實的各項經濟數據,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幫助制定發展規劃,促進企業加快發展。三是積極引導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定期組織召開銀行和中小企業座談會,推進企業信用制度建設,研究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性融資擔保。四是加強效能監察。緊緊圍繞政府管理體制創新和降低行政成本,加強效能監察,大力推行行政問責制,對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行為,加強教育、嚴肅批評、督促糾正,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要嚴肅追究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
- 上一篇:監察局廉政建設調查匯報
- 下一篇:道路清掃保潔成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