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綠化工作調查報告

時間:2022-06-18 05:09:00

導語:全鎮綠化工作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鎮綠化工作調查報告

今年以來,鎮以建設優美富裕和諧為目標,深入實施環境綜合提升工程,突出加強鎮村綠化,大力提升綠化質量,學習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做法,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綠化,在全鎮掀起了綠化美化的高潮,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一、今年以來綠化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加大宣傳和政策扶持,形成濃厚的綠化氛圍。通過廣播、懸掛條幅、入戶走訪等形式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印發《全民共建優美家園倡議書》1萬余份,形成了濃厚的工作氛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綠化驗收達標的村,在區財政補助的基礎上,鎮財政以每人15元的標準再次進行補助,激發綠化工作積極性。確定以白兔丘片為綠化示范片,白兔丘北村等7個村為綠化示范村,進行高標準綠化建設,示范帶動,整體推進。

二是抓好規劃設計,著力提升綠化檔次。指導各村在綠化布局上,采用高低搭配的三層栽植模式,高層多用櫻花、大葉女貞、柿樹等喬木,中層多用紫葉李、冬青、月季等灌木,底層多用三葉草等。在樹種選擇上,因地制宜,例如白兔丘北村種梨樹、柿樹等,打造“果樹村”;許屯、東胡、小東王等村種玉蘭;大寇、白兔丘南等村種銀杏,打造一批特色綠化村。同時,對村內主街道進行綠化并鋪設路沿石,在村辦公室、進村路口等重要位置設花壇。朱家等村采用圍小柵欄、鋪花磚等方式提升綠化效果。對于綠化需提升的岳家、馮家等村,主要對綠化帶進行拓寬,對村內空閑地塊加以利用,豐富品種,補植、加密加厚綠化帶。目前,各村苗木訂購工作已全部完成,30%的村已完成苗木栽植,綠化工作進展順利。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督促綠化工作落實。實施包建全覆蓋,在區直部門包建27個村的基礎上,組織機關干部、鎮直部門、企業與其余23個村結對包建。其中鎮機關包建4個村,2月21日鎮機關已經率先進行了集體捐款,機關干部共捐款8.6萬元。建立駐村指導員制度,挑選50名機關干部包村督導,定期召開駐村指導員調度會,強化指導員的協調、幫助職能,督促各村加快綠化進度。

二、赴先進地區學習綠化工作的感悟

2月份,鎮組成考察團,赴市街道、縣鎮、市鎮、市鎮等18個鄉鎮,對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尤其是村莊綠化工作進行考察學習。通過實地參觀、現場訪問、交流座談等,感受到了外地生態建設的力度之大,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一是綠化應注重整體布局搭配,彰顯亮點特色。樹木合理搭配,才能形成景觀特色。所考察村莊都特別注重細節的挖掘,一個獨具匠心的小細節,可能并不會花費多大財力,就能給綠化增色不少,給人以驚喜。樹木栽植層次分明,綠化帶或寬或窄都有一定的層次,一般都分植三種以上的植株,低矮灌木、花叢和高大喬木合理搭配,高低錯落不同。縣鎮,由于條件的限制,道路綠化帶較窄,但是經過合理安排,在有限的空間內也栽植了三種樹種,密而不亂,錯落有致。樹木修剪整齊美觀,很多村居和小城鎮特別注重樹木修剪造型,特別是冬青等,有球型、方型甚至有松塔的造型,使綠化樹木看起來更加整齊劃一,美觀大方。綠化池帶精致,有些村居和社區受地形的限制,大面積綠化難以實現,他們多采取小、多、勻的綠地布局,打造類似于小園林的綠化效果。市鎮擁翠園社區依牟山而建,難以形成大塊、平整的綠化用地,他們充分利用道路分割形成的小塊,統一規劃,使其既獨立成景,又相互組合,形成了很好的整體效果。小景觀適當點綴,在路口結點處、出村路與村內主干道節點處的綠化帶內布置假山、奇石等小景觀。例如縣鎮,發揮當地奇石資源豐富的優勢,在出村路口設置奇石組,既提示行人道路的變化,又很好的銜接了不同道路之間的綠化。配套設施齊全,在綠化時提早將路沿小柵欄、路沿石、路燈、道旗、站牌等因素考慮進去,對形狀、顏色的搭配進行精心設計,使得整體效果更加突出,相得益彰。因此,我們在綠化時,宜堅持“從小處著手,從細處體現”的原則,精心搞好綠化規劃,將高低搭配的三層栽植模式,樹木修剪,色彩搭配,路沿石、柵欄、路燈等配套設施的氛圍烘托等作用充分體現出來。

二是綠化應注重因地制宜,與周圍風貌融為一體。綠化好的地區都注重因地制宜,凸顯本地區的綠化特色,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以市衛街道為例,毗鄰城區的開山口等村的綠化美化風格更加偏向城市,設計規劃上大氣,采用了大面積草坪,多品種的觀賞類苗木,以及噴泉、雕塑等別具特色的景觀小品等元素,使村莊整體風格不突兀,與城區景觀過渡更加和諧。而城區外圍的毛家山、楊七嶺等山區村,則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山區風貌,綠化美化風格上更加生態質樸、簡潔自然,更加凸顯出別具特色的田園風光。很多典型村主打不同的“特色牌”,園林村、花果村等一個個特色鮮明。我們在綠化時必須堅持“因村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根據各村的區位、地形地貌、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因村制宜研究確定村莊綠化的范圍、標準、風格,把每個村都打造成綠化特色村,既有看點又講實效。

三是綠化應注重與文化建設相結合,景觀人文相映生輝。文化是一個地區的根基和靈魂,將文化建設與綠化建設相結合,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市衛街道東趙家村,大幅的計生、法制、環保手繪畫在村內隨處可見。市馬店鎮是有名的秧歌之鄉,多個村以秧歌為繪畫表現內容,打造墻繪一條街。這些宣傳畫,與村內整齊的綠化相映成趣,比單純綠化多了幾分親切和厚重。馬店鎮宋家屯村以“膠縣第一黨支部”舊址為資源,參照舊貌重建,形成獨特的村內景點。各地將文化因素靈活融入綠化當中,形成了非常好的整體效果。這啟示我們,在綠化時要考慮將文化遺址、故事傳說、文化宣傳等適當融入,以宣傳畫、墻繪、紀念碑、公開欄、雕塑等形式烘托整體氛圍,給綠化增添更加迷人的人文色彩。

四是綠化應注重建管并重,提升綠化效果。良好的村居衛生是綠化的前提,搞好環境衛生對農村整體綠化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衛生條件差的村,即使有規范的綠化用地和較大的綠量,也難以形成令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而恰恰相反,那些環境整潔,規劃合理,色調統一的村居,即使他們綠化的幅度較小,但因為整體效果和諧統一,所以整個村莊就能給人一種美感。綠化工作講究“三分種、七分養”,如果管護跟不上,整體綠化目標就難以順利完成,即使短期內達到很好的綠化效果,時間一長也難以為繼。我們應堅持建管并重,一方面發動群眾力量搞好綠化管護工作,通過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對村莊綠化成果進行廣泛宣傳,對破壞花草樹木、亂扔垃圾等行為進行曝光,切實提高廣大村民的綠化意識、環保意識和愛美意識,引導村民自覺規范自身行為,積極制止破壞綠化的行為。另一方面要建立長效管理考核機制,做到管護隊伍有落實、管護資金有保障、管護責任定到人,并定期對管護隊伍進行培訓,提高管護水平,實現建一片成一片,普惠百年的綠化目標。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認真總結考察經驗的基礎上,鎮召集各村、企業、鎮直部門負責人召開了綠化工作會,以播放考察錄像、PPT講解等方式,指導各村積極學習外地經驗,把握綠化關鍵,完善綠化方案,提高綠化檔次。

一是提升綠化標準,加快工程進度。認真學習先進單位的綠化經驗,充分發揮駐村指導員的作用,按標準栽植,按進度鋪設路沿石、整修邊溝,抓好各村綠化質量的監督和進度的督促,力爭4月底前全部完成。今年重點抓好7.3公里長的辛廣路兩側高標準綠化,配套安裝170余盞太陽能路燈,扎實做好兩側路宅分離和路田分離工作。

二是強化日常管理,提高管護水平。各村安排專人按時澆水,對樹木養護技術方面的問題,及時向專家咨詢,確保栽植樹木成活。做好形象整理、樹木防寒、補栽苗木的扶正、衛生保潔等長期管護工作。明確321省道、辛廣路、辛河路三條主干道及出村路、連村路各路段綠化負責人責任,建立路段管護的長效機制。

三是完善制度建設,落實工作責任。將綠化工作作為農村崗位千分制考核和駐村指導員考核的重要內容,每周召開駐村指導員調度會,做到人人肩頭有壓力,個個身上有責任。加大檢查驗收力度,在各村進行自查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檢查考核,查缺補漏,確保按時高標準地完成今年的綠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