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4-28 10:25:17
導語: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承載這一改革創新內容的新型實體行政服務中心在全國各地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亦已成為各地建設效能型、廉潔潔型和服務型政府的必修課。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努力,行政服務中心所凸現的成效引人矚目,當然,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日益明顯。如何進一步提高行政服務中心運行效能,完善“一站式、一條龍”的審批體系,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軟環境建設,是十分緊迫的一項工作任務。現通過對我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的深入調研,結合自身實際工作體會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行政服務中心所取得的成效
行政服務中心作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其成立的目的是促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宗旨是公開、便民、廉潔、高效,功效是規范政務公開、簡化審批流程、方便人民群眾,從源頭上遏制腐敗。以我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為例,通過運行、邊探索、邊研究、邊創新,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顯的,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和支持。其成效具體體現為:
(一)創新了工作模式,促進了改革深化。
縣行政服務中心未成立之前,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只是在縣內有關行政職能部門內部進行,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改良”,各項工作“隱藏”在各部門的工作中,其深度和廣度難以明鑒。這種“不公開”的自身改革一時很難觸及問題的根本,對原有的審批運轉方式和操作流程沖擊不大,那種“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在某些部門不同程度地存在。縣行政服務中心的成立,從形式到內容對各部門傳統的審批理念和審批模式帶來了革命。我縣在逐項清理、削減和規范審批事項的基礎上,要求具有行政審批事權的部門在中心集中設立窗口,所有事項按照能進則進的原則進入中心服務大廳窗口辦理,公開審批事項,公開辦事規程,倡導優質服務,體現了縣委、縣政府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客觀上也形成了外部強有力的推動和監督作用。工作模式的創新,深化了行政審批制度的進一步改革。
(二)提高了審批效率,方便了人民群眾。
縣行政服務中心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根據我縣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摸索出種種行之有效的運轉機制和方法,首先,中心集中了部門的審批事項,讓群眾享受“一站式服務、并聯式審批”成為一種可能,體現了“集中進駐、集中辦理”的服務效率。其次,對縣本級行政許可項目在原來336項的基礎上,精簡了119項、保留了217項進駐中心,精簡率達35.42%;縣級原有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在原有47項的基礎上,精簡了14項、保留了33項,精簡率達42.42%;縣級行政許可項目法定或原承諾的平均辦結期限由原來的18.93天縮減為10.42天,縮短了45%;縣級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法定或承諾的平均辦結期限由原來的25.28天,縮短為10.09天,縮短了60.08%。其三,在辦理事項過程中,實行并聯審批制、一周三審制、首問負責制、告知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等等。這些機制和方法的創新,簡化了部門的審批程序,縮短了審批時限,提高了辦事效率。如我縣房屋建設報建、企業注冊登記及房地產稅收等已經實行并聯審批、全程代辦和一體化服務,尤其是企業注冊登記并聯審批工作效率明顯提高,經工業園管委會牽頭初審認可的企業,可邊開工邊建設,邊按法定程序向企業注冊登記中心報批,承諾辦結時限在原來的基礎上再縮短30%,確保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對新增企業,符合有關設立登記規定、需取得而尚未取得前置審批的,可核發籌建營業執照,待取得前置審批許可后,辦理企業營業執照變更登記。這一“特事特辦”制度受到了業主的廣泛稱贊。
(三)改革了服務模式,轉變了機關作風。
縣政府讓具有審批事權的行政部門在中心集中設立窗口,對外優質服務,變過去“你求我辦事”為“我為你服務”。一方面推行大廳式集中審批服務;另一方面,將審批流程輸入軟件程序,推行網上預審和電子監察。大廳式的服務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管理方式,柜臺式的敞開服務形式使前來辦事的企業和群眾在心理上與工作人員平等相處,而行使審批職能的窗口公務員的服務也更為人性化、合理化、規范化,掛牌上崗、站立服務、微笑服務等已在中心成為自覺行動;網上預審和電子監察可使各項審批活動實現了實時遠程開展,使向基層延伸審批網絡成為可能,也便于縣監察局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的電子監察室進行實時監控、績效評估和受理投訴,在此基礎上衍生的電子控票使行政審批收費自由裁量權得到直接控制。中心的創新帶動了部門機關作風的轉變,窗口誠信高效的運轉和電子監察的實施,迫使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各部門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的理念隨著中心建設的完善和發展進一步提高。群眾贊譽行政服務中心為“政府陽光超市”。
(四)促進了政務公開,保證了依法行政。
行政服務中心是實施政府政務公開的有效載體。我縣行政服務中心利用審批大廳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屏等電子查詢設備把各窗口單位進駐中心的項目內容、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進行公示。同時,建立了中心網站,制作了中心網頁,實現了與縣政府網站的對接,設立了咨詢臺、投訴臺和公告欄等,各服務窗口制作了服務事項指南卡和一次性告知書。印制了《行政服務中心文件制度匯編》、《行政服務中心宣傳手冊》向社會發放,增加了政務透明度,并且統一編印了《行政服務中心服務指南》,公開了窗口辦事項目、服務內容、辦事程序、申報材料、承諾期限、收費依據、收費標準等內容,免費為辦事群眾發放,從而使各部門的行政審批服務公開、公平、公正,有力地促進了政務公開,為依法行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倡導廉潔從政,有效遏制腐敗。
縣行政服務中心的建立,使全縣行政審批從內部走到前臺,各項工作更為規范透明。中心的職能是協調、管理、服務、監督,特別是監督方面,整合縣紀檢監察、效能投訴和財政監督有關單位共同進行,使工作更具實效。推行聯審聯辦、網上預審、電子監察的運轉方式,有效杜絕了暗箱操作,“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的服務受到群眾的擁護。廉潔從政,依法行政在中心取得明顯成效,有效遏制了腐敗現象的滋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縣廉政建設工作。
二、當前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窺一斑知全豹,從以上我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取得的成效看,各地行政服務中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所取得的成效是引人矚目的,《行政許可法》鼓勵和倡導集中審批、網上審批、統一辦理,使行政服務中心運轉模式在法律上得到相應的認可。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地行政服務中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阻礙中心發展的因素也越來越被人們所清晰地認識。主要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心定位不明確,經費來源不足。行政服務中心其職能和工作程序是改革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種嘗試,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機構(管理辦公室),其職能性質卻未能得到很好理順,很大部分地方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機構(管理辦公室)定性為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甚至有些還是事業單位機構,部門派駐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員其編制、福利待遇和人事權仍在原單位,存在窗口工作人中人員之間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別化,而且作為新生事物,行政服務中心在完善發展過程中沒有形成穩定統一、強力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加上其職能性質定位模糊,無形中弱化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機構(管理辦公室)對進駐窗口工作人員的監管職能,存在一些窗口工作人員紀律觀念不強,服務質量不高,甚至有的單位隨意調整窗口工作人員。窗口辦公經費來源渠道不一,不穩定,運行經費問題也是中心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是中心職能難以發揮最佳效應。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能基本有五個方面:協調、管理、監督、服務、指導。但因為行政審批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出臺是針對有審批事權的行政職能部門而定,中心的運作卻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依據,而且中心不是行政審批和執法主體,無權決定窗口的審批業務,中心的性質、所處的地位及職能,與所擔當的重任不相匹配,工作效能難以達到理想的結果。比如說“指導”,中心的重要職能之一是“指導”,但中心管理人員不多,而具有行政審批的政府職能部門很多,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心要指導部門的行政審批業務難免停留在淺層表面之上,而且由于傳統審批方式的慣性影響,一些審批和行政執法部門也不適應接受中心在業務上的指導。如果說中心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對部門進行政策及審批運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導,各部門條線上從中央到地方在這方面都各自有明確的要求,而中心必須尋找地方政府要求與部門條線要求的共同點和吻合點來進行指導,目前這種指導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再比如“監督”,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機構(管理辦公室)設置了監察機制,對誰監察?監察什么?監察的結果誰來執行?如何執行?這是必須明確的概念。如果說監察的內容為政府各部門的行政效能,那必須要有紀委和機關效能監察部門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方顯成效。再說“協調”,如果說“指導、監察”之類的職能中心難于發揮,那么行政服務中心最突出最基本的職能就是“協調”了。第一是協調部門審批事項進駐中心,第二是協調解決審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但處理解決的權力仍在窗口所在部門。由于中心這一機構的設置定位模糊,在實際工作中,協調監督眾多部門顯得力不從心。
三是審批方式創新步履艱難。幾年的實踐證明,審批方式創新也存在許多問題。審批方式在什么內容上進行創新,如何創新,是擺在所有行政服務中心面前的一道難題。因為行政審批是各部門、各審批主體的一項基本職能,涉及許多單位的直接利益,審批方式的創新必須緊緊依靠具有行政審批和許可權的部門,不是行政服務中心一廂情愿、自己想辦就辦成的事情。舉例說,近年來,我縣大力推行了并聯審批、綠色通道和一體化審批服務,取得了一些成效,無不是在縣委縣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的強力推動下進展的,但一些“多頭審批”、“明進暗不進”、“規避監察”等問題仍然客觀上存在。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行政服務中心健康發展的思考
行政服務中心發展任重道遠,今后乃至一段時期內要堅持以服務經濟、服務群眾為宗旨,從加強制度建設入手,不斷改革創新,完善運作機制,創新管理模式,提升行政審批效率,全力打造廉潔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環境。
一是進一步強化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地方黨委、政府要整合行政審批資源,授與行政服務中心項目進入的確定權、審批服務的監督權、集中審批的協調權、窗口人員的歸口管理權等,明確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機構(管理辦公室)為政府派出機構,行政單位,執行公務員管理,強化其監管職能,使之做到名實相符。要借助推進網上審批電子監察和電子政務的契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加強行政審批和服務電子網絡建設,推進各審批單位和行政服務中心之間審批網絡對接,使行政審批網絡體系化。
二是進一步清理審批服務事項。根據上級有關行政審批項目清理和取消的規定,由本級政府統一組織監察、法制和行政服務中心管理部門開展審批項目清理工作,堅持“應進必進、不進則廢”,進一步調整進入中心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明確各相關窗口部門的審批職責,加快辦件速度。同時將行政許可、審批、收費事項以及各項制度到網上,并及時進行更新,對申報的各類登記表、報表進行統一的格式化設置,提高辦事效率。
三是進一步規范審批工作流程。按照行政審批流程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核定辦理程序、服務時限和收費標準,根據電子監察中群眾反映的意見,不斷完善和細化“中心”各窗口的工作流程,使行政許可、審批、收費事項更加規范、順暢。除重大項目以外,其余事項一律實行“一門受理送達,窗口全程代辦,實行統一收費,限時滿意辦結”的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眾。
四是進一步落實全程辦事制和并聯審批制。主動與當地發改部門和商務(外經貿)部門協調,提前參與到新上重點項目、外資項目、招商項目的服務中,對超過500萬元以上項目和外資、域外項目實行并聯審批和全程代辦。此外,對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外資項目和入駐開發區工業園項目的審批,自覺做到服務前移,提前介入,跟蹤到底。
五是進一步健全核查機制。從政府辦、監察部門、財政部門、發改部門、行政服務中心管理機構抽調人員組成專項工作組,定期不定期到行政審批單位、部門,對進駐“中心”的所有行政審批單位的項目進入、網上審批、收費控票等情況進行排查,嚴查“多頭審批”、規避中心監督的行為,列出“問題清單”,認真督促整改,堅持杜絕“體外循環”的現象發生,并將督查情況列入單位政風行風評議重點考核內容,嚴格獎懲機制。
六是進一步完善網上審批電子監察。按照“完善功能、規范運作,拓寬領域、健全網絡,加強監管、提高效能”的工作目標,穩步推進網上審批電子監察工作。加強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強化電子監察,完善績效評估。抓好網上審批系統向各級延伸的工作,逐步實現鄉鎮(街道)“行政服務中心”辦公自動化、審批網絡化。
七是推行行政審批“兩個集中”。成立行政審批“兩個集中”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在具備行政審批職能的單位推行“兩個集中”工作,把行政審批職能集中到一個科(股)室,成立行政審批科(股),行政審批科(股)再集中進駐行政服務中心設立窗口集中辦公,原單位不再受理,日常管理與原單位脫鉤,窗口單位重點轉移到審批后的監督和管理上,并將各職能單位“兩個集中”工作開展情況與年終考評掛鉤,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
八是進一步注重細節,強化人文關懷。“中心”要通過開展爭創“優質服務窗口”和“優質服務標兵”活動和設立崗位績效補貼等,全面調動窗口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服務理念。引導中心工作人員時時處處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服務質量的唯一標準,自覺地從“一杯水、一句溫暖的話”做起,努力讓來到這里辦事的群眾得到一份關懷、增添一份信任、感受一份和諧。
- 上一篇: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研究
- 下一篇: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