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3 10:39:16

導語: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鄉鎮機關公務員隊伍作為國家政權組織體系的最基層貫徹者、執行者和推動者,承擔著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職責。近年來,為加強鄉鎮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縣鄉兩級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凡進必考”,鄉鎮機關公務員素質有新變化;二是堅持“增智強能”,公務員行政能力有新提升;三是堅持“從嚴管理”,公務員服務水平有新變化;四是堅持“績效考核”,公務員工作勁頭有新提高。鄉鎮公務員隊伍建設的新成效,推動了鄉鎮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一、鄉鎮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基層干部力量嚴重缺乏。由于基層經濟、文化、環境相對比較落后,大多數公務員不愿意在基層工作,覺得地位低、壓力大,工作難出成績,家庭難以照顧。每次全縣干部調整時,許多鄉鎮公務員都強烈要求“進城”。一些新錄用的公務員容易被上級機關以借調、抽調的名義調走使用,致使基層公務員得不到實實在在的補充。而原有的一些干部,普遍出現了一人多崗多責現象。例如我鄉公務員隊伍里,行政編制共17個,實有在崗公務員共11人,其中:正科級干部2人,副科級干部6人,科員3人。

2、部分新進公務員基層實踐能力欠成熟。大多數新進鄉鎮機關公務員屬于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進機關的“三門干部”,缺乏基層工作經歷和能力。盡管他們取得了較高的學歷,但并不具備農村基層工作經驗。而且,由于大學所學專業和農村工作不完全對口,所以用專業知識推動實際工作的能力不強,與鄉鎮復雜繁重的基層工作要求相差甚遠。我鄉三名科員,其中1人學的是電力專業,1人學的是化學專業,另一人學的是社保專業。

3、存在晉升“天花板”,留不住年輕干部。鄉鎮機關公務員晉升機會較少,一般情況下干部提拔只講論資排輩,即便是引進優秀公務員,進入單位后也會被貼上“新人”的標簽,不能及時給位置、壓擔子,其“黃金發展期”就會在“坐等”中喪失。這不僅不利于年輕公務員成長,更讓有些年輕公務員看不到提拔的希望而精神懈怠。

4、干部考核獎懲體系不科學。沒有建立能上能下、末位淘汰、退出機制,存在著“只要是當上了公務員,就是進了保險箱;只要不犯錯誤,干好干壞一個樣”的錯誤思想。由于沒有獎懲制度的跟進,很多時候都是鄉鎮主要領導在擔當,副職和一般干部工作主動性和責任感不強。另一方面,鄉鎮辦公室工作繁雜,新進公務員只能承擔公文收發、材料擬寫、打印和完成一些辦公室的后勤保障任務,深入一線學習鍛煉的機會較少。

二、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出現問題的原因

1、“唯考是舉”的用人渠道設置和鄉鎮工作的現實需要存在矛盾。公務員招錄需要通過一些考試來選拔,但是現在的“選苗育種”的機制不夠健全,人員來源比較單一。許多考生只是參加一些專業的培訓班并通過考試,筆試環節占了高分,實際上缺乏具體的工作經驗。而一些在鄉鎮工作了多年的站所人員想要通過考試卻缺乏時間精力。出現了“考過去的干不了,干得了的考不過”的怪圈。

2、基層群眾的需求和鄉鎮機關公務員的教育培訓機制之間存在矛盾。由于鄉鎮機關公務員人員較少,而各類事務性工作卻很多,基層工作任務繁重,很多基層公務員身兼數職,如果遇上迎接檢查、活動創建、招商引資、征地拆遷等,加班就是家常便飯。為了不影響工作,鄉鎮很少組織干部集中教育培訓。而上級安排的一些培訓內容較為單一,實際運用效果不大。學習成效難以體現,無法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

3、鄉鎮工作壓力不斷加大與管理獎勵機制不到位存在矛盾。鄉鎮機關公務員考核設置不合理,提拔任用渠道狹窄,基層公務員流動難、上升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同期其他單位公務員相比差距大。很多鄉鎮地處貧困、偏遠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鄉鎮機關公務員的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工作待遇不盡如人意。特別是鄉鎮制定的激勵機制被取消后,機關公務員僅有的一點優越感也不復存在,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大減。

三、幾點建議

要解決當前鄉鎮機關公務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好機制和動力問題,切實把好“入口關”和“出口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公務員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確意見,要求完善公務員激勵保障機制。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切大入口,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方面要在控制公務員編制數不增加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基層需要,加強一線工作力量。在鄉鎮公務員招錄過程中,要事先了解鄉鎮的實際需求,只要專業對口,可以適當降低學歷、年齡、資歷等門檻。要擴大鄉鎮干部選拔視野,注重從本地優秀村干部、大學生村官、鄉鎮事業編制人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另一方面要打通基層公務員出口,除因違法違紀開除公務員外,對工作態度不端正、能力不足、業績較差的公務員,應及時淘汰,空出崗位編制錄用新人,使基層公務員隊伍成為一池活水。

2、打破基層兩個“天花板”。一是打破晉升“天花板”。現行的公務員晉升體制,基層晉升空間狹小,許多鄉鎮機關公務員干了一輩子,只能混個副科級。基層要吸引人才,首先要建立優秀人才的培養選拔鏈條,把基層成長經歷作為公務員晉升的硬條件,引導新考錄公務員向基層流動。要適當安排鄉鎮主任科員職數,采取公開競爭的形式予以任用,以激發鄉鎮副職的工作潛能。二是打破待遇“天花板”。要逐步改變當前越往上級機關條件越好、待遇越高,越往基層條件越差、待遇越低的現狀,不斷提高基層公務員工資、福利等各項待遇,讓基層崗位吃香。

3、要抓好“減負”,讓公務員在基層“輕松”工作。基層公務員處在黨和政府工作的第一線,既要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調處矛盾糾紛,又要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接受名目繁多的考核,身上擔子重、壓力大。因此,要在從嚴管理的同時,加強對基層公務員的人性化關懷。通過嚴格貫徹落實“八項規定”,減少鄉鎮迎來送往等雜事,杜絕“重點防汛防火期間鄉鎮干部一律不得休假”、“工作日晚上只能在鄉鎮留宿”等歧視性規定,讓他們感受到尊重,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干事創業上、投入到聯系服務群眾工作中。

4、在管理目標上要標本兼治。要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著手,在繼續做好年度考核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適用的平時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把對公務員的要求具體化、標準化、制度化,實現公務員管理的常態化、精細化。通過考核著力形成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找出公務員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的放矢地進行能力開發和培訓,為公務員選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