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1 06:08:15

導語: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走向城市成為產業工人。近年來發生的農民工工傷事件令人震驚,且農民工在工傷認定、醫療救護、康復及待遇補償方面頗費周折,因而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在我縣發展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成為政府不可忽視的緊要問題,因此,解決好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問題,不僅是維護農民工權益,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一、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現狀

縣是一個13萬人的小縣,全縣工傷保險參保繳費人數9045人,其中鄉鎮中小企業的參保人數為861人。縣城工業園企業工傷保險企業參保情況比較好,基本上可達到95%以上。鄉鎮小企工傷事故率高,且員工絕大數人都是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的原因是許多企業技術要求較低,為了節約成本,很多企業在簡陋的廠房里采用了安全性能差、勞動安全沒有保障的舊機器。在這種危險的工作環境下,員工又缺乏必要的勞保設備,加上加班加點的工作,身體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就造成了工廠工傷事故的多發。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民工對勞動法、工傷保險知道的很少,把工傷保險混同為商業性保險,甚至認為工傷保險是“正式職工”的事,與自己這些“臨時工”不沾邊。由此可見許多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農民工工傷權益享受不到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企業對工傷保險特別是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認識不到位。調查中發現,各類企業普遍存在工傷保險“不劃算”的錯誤認識。有的企業認為,農民工素質低,人員流動性大,人員不容易管理,加上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只算眼前賬,認為為他們參加工傷保險會增大企業成本,不利于企業在竟爭中的生存和發展,因而不愿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且在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許多企業不但不積極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絕支付農民工補償、醫療救治等合法費用。

農民工發生工傷后,未參保的用人單位不積極主動地申請工傷認定,也不按法律規定向農民工支付工傷待遇。《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所在單位應當在30日內,向勞動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而大部分農民工發生工傷都是由自己或其親屬來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者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單位不給勞動者上工傷保險,發生工傷后,用人單位要向達到傷殘等級的勞動者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相關工傷待遇。許多用人單位對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及其他工傷待遇根本不予支付。

工傷預防機制缺失。工傷補償、工傷預防和工傷康復是工傷保險制度的三個重要方面。工傷預防是指事先防范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改善和創造有利于勞動者健康的、安全的生產環境和工作條件,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和工作環境中的健康和安全。目前,縣有關工傷保險的法規條款還多限于工傷發生后的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以及各項待遇標準的給付上,而對工傷預防的內容則涉及的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傷保險在事故預防中的積極作用。實踐證明,事故前的工傷預防可以大大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率,減少工傷保險基金的支出。

三、保障農民工工傷合法權益的對策與建議

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對大力發展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前述農民工工傷保險制度的現狀和問題,為了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宣傳,營造聲勢,為推進工傷保險創造良好氛圍。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發放宣傳材料、組織知識競賽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另一方面,針對部分企業認識不到位,認為參加工傷保險會使人工成本增加,加重企業負擔,繳納工傷保險“不劃算”的思想,組織人員上門做企業的工作,幫企業算筆賬,用典型的事例教育引導,從企業的長遠生存與發展來看問題,算工傷保險分散風險、互利互惠的社會大賬,使企業理解社會保險的不可替代作用,了解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不同效果。

加大對工傷保險工作的推進力度,例如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加大行政干預,引導和迫使企業參加工傷保險;通過對侵害農民工工傷保障案件的查處、制裁,使未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應負擔的法律義務,提高它們參加工傷保險的積極性,為維護農民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加強工傷保險與工傷預防相結合。工傷保險除了要進行工傷補償外,工傷預防工作必不可少。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實行了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相結合的做法,實踐證明,采取積極的工傷預防措施,可以減少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發生率。而我們的工傷預防工作還十分薄弱,所以應積極開展工傷預防工作,這是目前減少工傷事故頻發的根本措施。工傷預防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工作:一是通過繳費手段和費率機制將企業是否重視安全與本企業經濟利益相聯系;二是利用部分工傷保險基金開展預防的研究工作;三是通過各種手段,對工傷預防進行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使得員工能夠加強自身保護意識,積極的爭取應有的權利。鄉鎮企業的員工承擔了經濟建設中最繁重、最危險的工作,他們是當前最需要工傷保障的勞動者,同時也最需要社會的保護和關愛。鄉鎮企業的員工工傷保險不僅需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大力地推進,更需要安監、衛生執法等多部門的配合;不僅需要政府,而且需要全社會真正關注他們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