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黨員都找到“家”

時間:2022-11-30 11:54:00

導語:讓每個黨員都找到“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30歲的余建平最近在他所住的社區有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接待日”,這得益于他的法律專業背景和黨員身份,更得益于上海市閔行區推行的城鄉一體化黨建管理新體制。

家在安徽蚌埠,在北京讀大學,來上海創業,余建平是典型的“新上海人”。由于組織關系不在上海,小余也就成了一名流動黨員,但如今他在閔行區找到了另一個家——社區黨支部。

服務為流動黨員“安家”

余建平所在的黨支部是閔行區首個來滬人員集居區黨支部——金灣小區黨支部,成員不多,10個人,卻來自五湖四海。前幾天大伙兒抽空排練國慶期間參加社區文化節的小合唱,演出那天他們同時還有維持文化節現場秩序的任務。

閔行區常住人口182萬,其中102萬是外地來滬人員,處于“兩不靠”狀態的黨員數量不少。有黨員而無黨組織,有黨員而缺乏管理,如何破解?閔行將落腳點放在來滬人員集居社區。

金灣小區是莘莊鎮規模最大、管理也較完善的來滬人員集居小區,有來滬人員3100多人。通過鎮綜合黨委的細致排摸,10名游離于黨組織之外的流動黨員“浮出水面”。經過函調確認黨員身份、轉接組織關系等程序,經莘莊鎮黨委批準,黨支部建立起來了。支部書記姜衛東在江蘇老家曾任過村黨支部書記,用他的話說,“我們10個黨員游子思歸,有了新黨支部,仿佛有了新家”。

黨支部并不是黨員們自娛自樂的地方,更有服務功能。金灣小區黨支部不僅開展了“我為小區添光彩”、“爭當學習型市民”等主題實踐活動,更發揮了模范帶頭和黨群紐帶的作用。流動黨員家門口都張貼了“黨員之家”的牌子,主動亮出身份,發揮自己所長為鄰居服務,義務參加社區平安建設,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上周的“余建平接待日”里,不少外來打工者向他咨詢有關勞資糾紛的法律問題。“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在家門口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我責無旁貸。”余建平說。

創新優化黨建管理體制

其實,莘莊鎮綜合黨委,直接歸鎮黨委領導,也是閔行創新基層黨建模式的產物,與之平行的還有居民區黨委。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地區變為城市社區,出現了鄉鎮黨委和政府直接管理城市社區的現象,稱作“鎮管社區”。“鎮管社區”居民構成多樣、群體文化差異明顯的特征,給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而且,鄉鎮黨委對農村黨支部的領導重點在經濟社會發展,而“鎮管社區”黨建工作的重點在于聯系和服務居民群眾,這也是對鎮一級黨委管理效能的挑戰。

處于城鄉結合地區的閔行,城市化率已達到85%,區內9個鎮現有居民區黨組織183個,“兩新”黨組織278個,如果沿用傳統模式,由鎮黨委直接領導,必然效率低下,而且隨著基層黨組織數量越來越多,也會影響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針對這些新問題,閔行創新鎮級黨委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體制,在鎮黨委和居民區黨支部、“兩新”組織黨支部、流動黨員黨支部、來滬人員集居區(集聚區)黨支部之間增加了一個組織層次,即居民區黨委和綜合黨委,由黨務干部和黨務志愿者開展工作,分類指導居民區和“兩新”組織的基層黨建工作。

如此一來,打破了傳統條線管理模式,實現塊狀管理,不僅黨建效率大大提高,黨建的服務功能也得以加強。目前,閔行全區610家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已全部建立黨組織,在全市率先達到100%組建率,而且保證了黨的基層工作有優秀的人來做。

“鎮管社區黨組織體制創新的核心是對黨組織進行分類管理,提高組織效率,由此也構建了一個農村黨建、社區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的城鄉一體化黨建管理新體制。”閔行區委書記孫潮說。

公開基層黨員參與決策

基層黨委執政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其決策是否民主、科學,而科學決策首先要反映民眾意愿。閔行區通過黨務公開、黨代表常任制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條讓基層黨員更好地參與到科學決策中的新路子,為基層黨組織增添了活力。

佳寶新村黨員馮治玉長期從事居委會工作,也是七寶鎮連續兩屆的黨代表。她這個代表閉會期間也十分繁忙。七寶鎮實行黨代表常任制,不僅每年有年會,黨代表閉會期間還分為農村、社區、企業、黨建研究、教育文化5個專題小組進行調研活動,組長平常還要列席鎮黨委會(擴大)會議,參與重大決策、重要項目、大額資金使用等問題的討論,提出意見建議。該鎮136名黨代表中,四成是工作在第一線的普通黨員,他們都是民主、科學決策的參與者。

馮治玉是社區組的組長,他們組提出的在社區社保中心開設窗口收水電煤氣費用、加大“4050”低保戶就業幫扶力度等建議,都變成了現實,這讓她很是欣慰。“作為普通黨員,也能夠參與鎮里的決策過程,使我感到黨委是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的,我們只有實事求是地評議,在決策過程中發揮自身監督、建議的作用,多為群眾解決問題,才對得起這份信任。”

科學決策需要多方參與,擴大黨內民主則始于公開。在閔行,從區委常委會議到各鎮基層黨組織活動,都可以通過“黨務公開網”看到。每周一打開網頁,11名區委常委一周主要工作安排歷歷在目,“黨員中心”欄目里又多了不少意見建議。今年1月開通以來,網站累計點擊已達到25萬人次,這里已成為上情下達、黨員交流、民主監督的平臺。

構建社區黨建新格局(鏈接)

黨的十六大以來,各級黨組織堅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以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和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為關鍵,以健全社區組織體系為基礎,以完善協調機制為紐帶,以加強組織領導為保證,初步構建了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各地普遍對社區規模進行重新整合,及時建立和調整社區黨組織;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在參加社區建設、服務社區群眾中的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健全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構建街道、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建立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黨建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