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黨校著力開辟干部能力培養新途徑

時間:2022-12-03 04:13:00

導語:委黨校著力開辟干部能力培養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委黨校著力開辟干部能力培養新途徑

近年來,南京市玄武區黨校根據干部培訓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不斷更新辦學理念,確立了“三個轉變”和“三個強化”的辦學思路。“三個轉變”就是:從過去以提高干部學歷層次為主轉變為以培訓干部能力為主的辦學方向;從過去側重于培訓的組織管理轉變為集中精力抓教學質量的辦學要求;從過去注重課堂講授為主轉變為突出社會實踐、能力鍛煉為主的辦學形式。“三個強化”即:強化教學、強化調研、強化管理。真正讓學員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學有提高。

一是注重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把握因材施教。我們在舉辦主體培訓之前,都要通過區委組織部以調查問卷和座談會等形式,了解每位調訓干部及其所在單位的培訓需求,收集學員在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然后經過精心選擇,篩選出“共性問題”,以此為基礎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選定培訓形式。如區管副職干部上崗培訓中,安排培訓內容力求貼近領導干部急需解決的新問題、貼近政治文明建設的新課題、貼近提高執政能力的新要求,重點設置了“領導干部與公眾傳媒溝通的能力與技巧”、“突出事件的處理與防范”、“行政協調的理論與方法”、“行政主管常犯的毛病”等實用性強的課程。力求讓每位干部聽了有印象、學了有感受、遇到問題有辦法。

二是強調培訓方式的靈活性,緩解工學矛盾。工學矛盾和調訓是干部培訓中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培訓效果的主要因素。我們針對不同班次的各自特點采用了比較靈活的培訓方式。例如:對于中青年干部培訓班,按規定須培訓三個月,這么長的時間對于區級黨校來說,集中培訓確有困難。我們采用了“三段”培訓法:用一個月時間自學原著、做作業、搞調查;用一個月時間集中學習和研討;另用一個月時間結合本職工作進行專題調研。每一階段都有個體要求,并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對于區管副職干部培訓上崗培訓班,我們采用了全封閉的培訓方式,在遠離市區的地方安排一個相對安定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學員能避免各種干擾,定下心來學習和研討;對于公務員培訓,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參加人數多、工作量大,我們則采取了集中上大課與分散搞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采用人手一張培訓卡的形式來提高學員到課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突出教學方法的互動性,強化能力培養。在培訓教學中,我們始終把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如將培訓班拉到軍營,通過緊張艱苦的軍訓課程,培養學員的團隊精神,增強組織紀律觀念;讓學員“扮演”不同的領導角色,通過情景模擬、案例處置,提高學員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學員班組為單位組織兩方對抗,通過辯論會和專題討論會的方法要求學員即席發言,鍛煉學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將學員組合成若干學習小組,指定與本職工相近的課題,通過學習研討和社會調研展示學習成果,增強學員的調研能力。有些班次,我們還請區委、區政府的主要領導介紹區情和本區發展規劃,解答學員的問題,把培訓班作為區領導和中層干部雙向互動交流的一個平臺。這些互動教學方法突破了過去一味由老師授課,學生聽講的做法,提高了學員的參與意識和主角意識,活躍了課堂氣氛。我們還強化了實踐性環節,如組織學員到江蘇軟件園考察,與珠江路企業家對話;到雨花吧、梅園新村紀念館對觀,到井崗上、延安等革命圣地訪問見學,向當地希望小學贈書、捐款,同時接革命傳統教育;到預防職務犯罪基地南京監獄對觀,讓服刑人員現象說法……。從學員反饋的情況來看,印象深刻,效果好,受歡迎。

四是把握教學手段的多用性,轉化教學成果。近幾年來,我們在電化教學、模擬教學的基礎逐步配套了“組工網”、“校域網”、“遠程網”和《學習簡報》、《調研報告集》等多種教學手段,以此加強學員與學員、學員與教師、學員與黨校、黨校與區領導、區黨校與上黨校之間的溝通和連線,努力實施教學成果的有機轉化。在主體班的培訓中編發《學習簡報》,同時選擇學員的優秀文章在相關的網站上公開發表,突破了過去教學成果僅限于培訓期間交流的范圍,讓區領導能及時了解黨校干部的動態與成效,同時也使學員的理論成果和思想火花在更大的范圍內得以交流、傳播。我們還將學員的調研成果結集成冊。提供給區委、區政府領導及其有關部門做工作參考,使之成為可共享的資源,改變了過去把學員調研文章單純作為考核內容,考核完畢便束之高閣的做法,促使學員在調研過程中力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辦法,真正為學員構架起出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