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法草案凸顯五大亮點

時間:2022-12-03 04:51:00

導語:公務員法草案凸顯五大亮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法草案凸顯五大亮點

剛剛通過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審議的公務員法草案凸顯五大亮點

公務員的范圍更明確

原來的公務員法草案規定:“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和履行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使用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機關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光寶表示,一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草案關于公務員的定義與所需要調整的一些公務員的性質和職責不對應,建議規定得更準確一些。

據此,再次審議的公務員法草案將相應條款修改為:“本法所稱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

對上級的錯誤決定可以說“不”

公務員要不要絕對服從上級?對于草案原來規定公務員不得“對抗上級決定和命令”,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過程中曾引起不同看法。

一些常委會委員、地方、專家提出,公務員服從上級命令是公務員應當遵守的紀律,但草案這一規定過于絕對,為防止執行上級違法或者錯誤的決定或者命令,而對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公務員有權提出糾正意見;對于執行明顯違法或者錯誤的決定和命令,公務員本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增強公務員的責任意識。

胡光寶表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過研究,贊成這一意見,建議增加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上級不改變該決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執行的,公務員應當執行該決定或者命令,執行的后果由上級負責,該公務員不承擔責任。但是,公務員執行明顯違法的決定或者命令的,不得免責。”

工資不與企業掛鉤

草案原來規定:公務員的工資水平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并與企業相當人員的工資水平基本平衡。一些常委會委員、部門、地方提出,公務員的層級比較多,企業人員的層級比較少;企業收入差距很大,公務員的工資與企業人員的工資很難做到基本平衡。

胡光寶說,法律委員會經研究,贊成上述意見,建議將這一條規定中“并與企業相當人員的工資水平基本平衡”一句刪去。

草案原來還規定,公務員實行國家統一的職務與職級相結合的工資制度。對此,胡光寶表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人事部反復研究認為,公務員的工資制度是本法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公務員隊伍的穩定和勤政廉政建設,各方面對現行工資制度提出的意見有一定的合理性,應當逐步加以解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建議,由國務院在制定工資改革方案時,充分考慮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其他方面提出的意見。

公務員職位分成三大類

原公務員法草案一方面對公務員的職位分類作了規定,一方面又規定:國家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在非領導職務中設置專業技術職務、行政執法職務。一些常委會委員、部門、地方和專家指出,草案關于職位分類與設置專業技術職務和行政執法職務的規定的關系不明確,對職位分類規定得不夠清楚,建議按分類管理的原則,把主要的職位類別予以列舉規定,并按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

再次審議的公務員法草案規定:“國家實行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公務員職位類別按照公務員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本法,對于具有職位特殊性,需要單獨管理的,可以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各職位類別的適用范圍由國家另行規定。”同時增加規定:“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序列。”

現行退休制度不作變動

原草案規定,公務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時,應當退休。但草案對公務員的具體退休年齡未作規定。

對此,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和部門、地方、專家提出,退休年齡是公務員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于如何規定退休年齡,有不同的意見。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經同人事部反復研究認為,目前社會就業壓力很大,現行的退休制度符合現階段公務員隊伍的實際情況,建議對草案上述規定以不作修改較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