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職業學院在解放思想中破題、創新、發展
時間:2022-03-05 08:44:00
導語:藝術職業學院在解放思想中破題、創新、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面對由中專升格大專以后如何進一步發展的新課題,堅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進取,不斷破解難題,實現了學院環境建設、師資隊伍、文藝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跨越式發展,為繁榮我省的文藝事業、推進文化大省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破題之一:組建一個勇于干事、勤于干事、干凈干事的領導班子
學院黨委一班人認為,升格掛牌就意味著要有新的變化、新的提升、新的發展。校舍的破舊,教學場地的狹小,師資力量的嚴重不足,教職工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的不相適應,都是急需破解的難題?!皼]有梧桐樹,招不來鳳凰鳥”。學院黨委認為干事就會有風險,就要有敢于干事敢于承擔風險的勇氣和勤于干事的精神、干凈干事的作風,就要知難而上、開拓奮進。學院黨委在資金籌措、學生管理、廉政建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
在籌措校舍改造資金方面克服重重困難。新校舍需要資金約8000萬元,而自有資金不過2000萬元。為了彌補資金缺口,學院領導一方面大膽嘗試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利用學院自有資金從銀行解決部分貸款;另一方面積極與有關方合作,再籌集一部分資金;資金還是緊張,就與建設承攬單位協商,通過滾動付費方式,化解資金周轉的矛盾。該院領導班子敢于干事、勇于創業的舉動,引起了省文化廳黨組、省委宣傳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注和支持。現在,學校的擴建改造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學校的建筑面積由原來的1萬多平方米,擴大到4萬平方米;辦學規模也由原來多年的二三百人擴展到1000余人,今年達到2300人。
堅持勤于做事。學校在重建過程中,學生要四處分散到各校區,小的學生僅有四五歲,為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學院建立了夜間值班制度、查房簽字制和責任追究制,并對租賃校區的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安全起見,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分散到四個校區蹲點辦公,院領導分別住到學生們中間。在領導的帶動下,全體教師起早貪黑,奔波于四個校區之間。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學院領導和教師們圓滿完成了既定的教學和管理任務,得到學生和上級的一致好評。
堅持努力干成事。要干成事,就必須干干凈凈干事。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工程質量和廉政問題,堅持公開招標,所有項目一律通過招標公司在網上公布,制定了基建辦人員崗位職責和廉潔守則,并加強基建審計,嚴格控制基建費用。從施工公司的推薦選定,到建筑用工用料,再到使用拆遷工程隊,全部實行市場化運作,一律不摻私情。
破題之二:招攬人才,培養人才,靠人才培養人才
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發展,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作為我省專業藝術人才“高地”和專業藝術人才培育中心,學院為我省省級藝術院團和部分文化單位培養輸送了許多業務骨干和領導人才、管理人才。與此同時,學院自身的人才流失問題發人深思。面對嚴峻的形勢,學院領導班子最大限度地改善內部環境,創造適當的優厚條件,招徠人才、留住人才,通過人才的涵養為學院進一步發展培植實力。學院努力從三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強化發展觀念,增強危機意識。學院黨委始終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作為促進學院建設的第一要素。堅持圍繞建設全國一流高職院校辦學目標,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討論,先后到江蘇、湖南、山西等省的兄弟院校觀摩、取經,從中開闊眼界、啟迪思路、更新觀念,逐步破除陳腐意識束縛,為招徠人才、用好人才掃清思想障礙。
二是大膽創新用人手段,讓各類藝術專業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施展得開。學院打破常規,積極從省直院團、國家重點高校聘請有經驗的專家學者來校任教,引進緊缺專業的碩士生和優秀本科畢業生充實師資力量。沒有編制的,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沒有職稱職務的,只要是急需人才、有一技之長,就大膽破格聘用,并按照相應的標準,自籌經費落實待遇。通過這種用人方法的創新,共外聘我省演藝界100多位有業務專長、有一定影響的人士在學校任教。有的則直接招進,如梅花獎得主彭蕙蘅、歌唱家陳紅、二胡演奏大師王文旺、王曙亮等,有效地緩解了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問題。
三是鼓勵青年教師專業進修和學歷進修,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近幾年來,學院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由原來的40%上升到近70%,碩士研究生則由零上升到8%。師資隊伍素質的提升,直接反映到教學質量的提高。2004年以來,該院畢業生在全國一、二、三類專業藝術院校的升學率均達80%以上,每年有10名考生考入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國內一流專業藝術院校。
破題之三:在創新機制上做文章,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華搭建舞臺
學院大膽破除大鍋飯、一貫制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方式,在全國同類院校中率先開展了專業教師考核工作和班主任教師全員聘用制,實行“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激勵機制。
在教師崗位專業大考核過程中,學院請外省專家當評委,凡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的,都要參加考核。在新機制下,有6個中層干部下崗改行;人事處和老干部處合并,人員由11人減為5人;后勤處由30人減為5人,電工可以燒鍋爐,處長可以當工人,一人能頂3人用。機構精簡了,人員精干了,費用節儉了,教職員工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教書育人結出累累碩果。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全院師生共有113人次在省級以上專業比賽中獲獎,其中,2人獲中國戲曲紅梅大賽金獎、6人獲全國“小梅花”大賽金獎、1人獲首屆聲樂、器樂、舞蹈大賽全國總決賽青年專業組一等獎等。近年來,戲曲界最高獎“梅花獎”我省有25人獲此殊榮,其中13人是該校的學生。學院的招生能力也由2001年的大專兩個專業、招生規模100人,發展到現在23個專業,在校生1240人的規模,實現了學院建設規模和能力的大幅提升。
破題之四: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力、凝聚力,營造共同干事的和諧環境
學院黨委始終注重和諧校園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靠事業凝聚人心,靠組織關懷溫暖人心,靠發展愿景鼓舞人心,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組織保證作用。學院改擴建期間,租賃的四個校區分散且9次搬遷游移不定,給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諸多不便,師生中出現了一些思想波動和怨氣。學院黨委發現后通過召開黨員干部大會、職代會,通報校園建設進度,分析辦學中的現實困難和矛盾,展望學院美好發展前景,引導大家正確面對前進中的困難,樹立長遠眼光和必勝信心,最終贏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廣大師生員工不計辛勞,甘心奉獻,在不利條件下,仍創造了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新成績,多項比賽獲得大獎。
學院教職工堅持靠德靠藝教書育人。學院的學生多來自農村,有些學生家庭還相當貧困,學院的干部教師自覺從自己有限的工資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物資助這些孩子。該院上至書記、院長,下到普通教師職工,都有幫學生交學費、資助學生生活費、給學生添衣加被的生動感人事跡。黨的十六大代表、我省戲曲界名家彭蕙蘅老師發現孫娜同學很有藝術天賦,是個培養苗子。當了解到該生由于家庭經濟狀況原因面臨退學的危險時,彭蕙蘅老師主動幫她交了學費,還時常資助一些衣物或其他費用。近幾年來,彭老師先后資助該生金額達一萬多元。
藝術院校的學生多數年齡偏低,大部分學生十幾歲,有的學生只有四五歲。老師們既當教練,又作父母。白天教書授藝,晚間起居照理,有的老師還要給學生端湯熬藥、洗涮尿濕的衣被。學習與生活水乳交融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把真情傳遞了下去,把教育融入在了生活之中。
面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掀起文化建設新高潮,以及省委提出的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新任務新形勢,學院教職工正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