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21 03:36:00
導語:教育系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感到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比較突出:
1.政治理論學習還不夠深入。部分教師雖然能夠積極參加政治理論學習,也認真做了筆記,寫了心得體會,但在自學上還不夠主動,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把主要精力過多的放在業務理論的研究上,尤其是對政治理論的系統學習上,沒有長期的規劃,想起學點什么就學點什么,單位安排學什么就學什么,存在著實用主義想法。
2.部分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與提升質量的關系方面認識上出現了偏差。部分教師認為實施素質教育與提高質量是矛盾的、對立的;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實效性、保證措施形成特色等方面還非常欠缺。
3.教師的整體素質還需要優化。一是部分學校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老化,很難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二是有的教師對事業的熱愛不夠執著,存在職業倦怠情緒;三是有的教師只是把教師工作當作謀生職業,沒有真正作為一種事業來追求;四是有的教師自我發展欲望不強,滿足現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4.課堂教學效益還有待提高。部分教師不善于學習,不愿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進行教學,教育教學觀念落后,忽視對課堂教學細節的研究和課堂教學管理,課堂上重預設輕生成,重教材輕學生,重傳授輕指導、重訓練輕講評,教學針對性差,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
5.教改教研不夠深化。部分教師參與的熱情不高,中小學之間、學科與學科之間存在著不平衡,有的研究不深入,流于形式,只是整整材料、組組檔案而已,沒有真正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研究的針對性、實效性都不夠到位。
6.學校課程的開發有待加強。部分中小學對學校課程的開發重視不夠,積極性、主動性不強,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致使學校課程開發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特色不特。
7.教師隊伍建設活力不足。由于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相關政策因素,致使部分教師職稱到手勁頭沒有,不再努力,不再進取;沒有聘任者,由于聘任名額所限,自覺自己希望渺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高。
8.各類教育發展還不很平衡。特別是成教、幼教基礎依然薄弱。成教中心校無專業教師,教師年齡老化,有一種看院子、守攤子、熬退休想法;學前教育發展滯后,內設投入不足,設施設備不適應新形勢下的幼兒教育需求,且招聘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不平衡,從教思想不穩定等,嚴重阻礙了我鄉幼教工作的發展。
二、問題剖析
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有思想觀念上的,也有工作策略上的,有客觀原因,更主要的是有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學習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沒有處理好業務學習與政治理論學習的關系,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上下的功夫不深,存在重實踐輕理論傾向。二是全局觀念不夠。在全局性問題上唯上思想較重,習慣于定式思維,涉獵多個層面的動力不足。三是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全省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四是部分教師的師德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管理機制創新不夠,存在目標不清、責任不明現象。六是評價機制還有不盡完善之處。
三、整改措施
1、不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要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轉變工作作風,不斷增強特色理論的學習,努力抓好六個統籌:即統籌理論與業務的關系;統籌教育內部與各級部門的關系;統籌普教與成教、幼教的關系;統籌素質教育與教育質量的關系;統籌干部隊伍與教師隊伍建設的關系;統籌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素質之間的關系。
2、全面準確地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積極推進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推行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質量,而是需要更高的質量,“綠色”的質量。全鄉各部門要以落實《山東省中小學教學管理基本規范》為基本要求,繼續堅持教學中心地位、質量核心地位不動搖,以科學的態度、創新的舉措推進素質教育,以促進我鄉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
3、創新管理模式,突出教學管理的嚴細實恒。一是加強過程監控,嚴格制度的管理落實。教辦及職能部門將繼續實行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督查各單位的工作。同時著力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度,落實問題追究制和問題行為跟蹤整改制。對目標任務完成不力的干部、教師實行誡勉。二是突出人文關懷,實施和諧管理。各級教育干部通過舉辦座談會等形式了解教師的心聲、關注教師的期盼,學會尊重教師,凝聚人心,使教學管理煥發出生機和活力,以取得管理的最佳效益。
4、重視學習借鑒,優化創新管理。鼓勵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我市兄弟單位及外地的先進經驗,嫁接、升華自己,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提升其管理水平。改革完善教師評價體系。在強化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突出教學質量的核心地位,讓教師在評價杠桿的激勵下主動地發展自己,迸發出工作熱情。
5、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素質教育的水平。一是加強師德建設。將采用灌輸、感化、教導、督察的方式來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無私奉獻水平。二是繼續強化師能鍛造。首先,每學年將舉行一次政治、業務理論測試(考試是提高涵養的一種重要手段);其次,各校成立“名師工作室”。讓名師策劃組織教研活動、開展課題研究、開設理論講座、舉辦專題論壇、實施教師培訓等,引導教師們不斷成長。再次,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這個平臺,逐步推行電子備課,網絡交流,達到資源共享。
6、加強教學研究,提升教學質量。一是抓好備課研究。二是抓好課堂教學研究。三是抓好作業研究。四是抓好課題研究。通過扎實的研究,帶動教學改革,促進專業成長,推動學校的內涵發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7、優化育人策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升。一是加強學生的道德規范教育;二是強化學生行為習慣、心理品質教育。特別是加強家校溝通等措施,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開設心理輔導課、開展心理咨詢等措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格,更好地發揮非智力因素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三是加強學生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指導學生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走進社會、融入自然的過程中開拓視野、培養能力、發展智慧,切實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育人價值。
- 上一篇:黨支部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