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黨委年終黨風建設工作報告

時間:2022-12-17 03:31:00

導語:鄉鎮黨委年終黨風建設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黨委年終黨風建設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同志們:

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回顧總結本屆黨委五年來的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共鎮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和年的具體工作任務,動員和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執政能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

現在,我受中共鎮第五屆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予以審查。

五年工作的回顧

中共鎮第五屆委員會是年8月通過“公推”產生的班子,也是自治區公推鄉鎮黨委班子的成功范例。本屆黨委任屆期間,在上級黨委和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富民強鎮”的奮斗目標,搶抓烏昌經濟一體化、西部大開發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三大機遇,帶領全鎮黨員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黨的建設不斷深化,全面和超額完成了鎮第五次黨代會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鎮上下信心堅定,精誠團結,出現了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展現了我們人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風貌。五年間,鎮黨委、政府獲得了國家、自治區、市以及區的各類表彰獎勵50多項。這些榮譽可以表明:經過五年的工作,我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特別是剛剛過去的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34303.23萬元,同比增長15.7%,比年增長了1.6倍,農民人均收入7912元,同比增長12%,比年增長了1.4倍。

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農業基礎更加堅實,設施農業地位得到強化5年來,鎮黨政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了適合我鎮的“優水稻、強畜牧、增蔬菜、擴菌草、興旅游”農業發展思路,有效促進了我鎮近郊型農業經濟發展的進程。年,全鎮農業生產總值完成14203.23萬元,同比增長6.8%,比年增長了1.6倍。

5年來,通過項目拉動,農田水利和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巨大改善,共投入資金1891.5萬元,新打機井17眼,配備變壓器12臺套,新修防滲渠81.69公里,修建機耕道路38.66公里,投資290多萬元,新建沼氣池686座,投資650萬元,完成了10個村的人畜飲水改造工程,惠及9000多農業人口。

5年間,通過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近郊型設施農業模式得到迅猛發展,年,全鎮完成總播面積45828畝,其中水稻20200畝,蔬菜7003畝,新建鋼架蔬菜大棚220座,總數達到370座。新建食用菌大棚150座,種植面積新增10萬平方米,保有量達到118萬平米。

5年來,畜牧業的發展勢頭強勁,通過對海瑩養殖合作社的引進,加大了堿泉子養殖基地的規模化建設力度,現在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生豬育肥業、蛋禽飼養業為主,肉牛、奶牛養殖為輔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格局,新建標準化圈舍133座,年產鮮肉5300噸,禽蛋800噸、牛奶747噸,生產規模比五年前增長了兩倍多。

——工業區環境得到改善,招商引資碩果累累。年,完成工業產值98650萬元,同比增長2.23%,比年增長了1.9倍。通過5年來的綜合整治,工業區的生產和投資環境有了巨大的改善,一些耗能大、污染重、產值低的企業被關停,新引進了一批新型建材企業逐漸占領主導地位。為了使工業區的環境面貌得到徹底改善,年,還投資140萬元對園區道路進行了硬化和綠化,完成了89畝空閑地的綠化任務,植樹11700棵,硬化路面3600平方米,鋪設滴管主管道750米,安裝圍欄4公里,極大地改善了我鎮的招商引資環境,據統計,5年來,通過內引外聯累計引進資金5.9億元,其中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

——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強,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50萬元,完成了8500平方米的綜合農貿市場的修建,建成二層商業門面房15套,共計2500平方米,修建全天候交易鋼架棚1000平方米,解決了多年來“馬路市場”的老問題。5年間,依托項目資金,統籌規劃,我鎮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得以穩步推進,先后投入資金1413萬元,完成了5個村的新農村整體推進項目,新修柏油路15公里,安裝路燈133盞,配備垃圾船62只,修建衛生廁所20座,完成綠化面積1500多平方米,投入資金3568萬元,修建抗震安居房446座,年還投資1300萬元在堿泉子建設了一個由85戶抗震安居房組成的高標準農民居住小區,小區的建成,既緩解了農村宅基地緊張的矛盾,也示范帶動了農村居民的安居觀念,為下一步打造綠色環保、節能衛生、科學管理的農村居住模式奠定了基礎。

——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計生工作扎實推進,基本國策落實到位。5年來,共實現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少生快富項目戶達到611戶,兌現獎勵金166.8萬元,60歲以上獎勵扶助38人,兌現金額5.6萬元,兌現率達到100%。

農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工作深入人心。以年為例,全鎮參合人數達到12874人,參合率達到100%。

“兩基”成果不斷鞏固。年順利通過了市和自治區的復查驗收,并與市同步通過了國家級驗收。

勞動保障工作穩步推進。通過實施陽光工程,不斷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5年來共舉辦培訓班120期3729人次,轉移剩余勞動力3658人次。

文體廣電事業再上新臺階。5年來,我鎮的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逐漸成為了區農村文體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5年累計48場次的百日廣場文化活動,愉悅了觀眾、鍛煉了隊伍、豐富了生活,一些原創節目甚至走上了區和烏魯木齊首府的舞臺。大喇叭、無線數字電視、遠程教育以及寬帶數字接口等與群眾息息相關媒介的普及,為農村居民的增收致富開拓了更多的信息流。

信訪、民宗、綜治、司法工作成效顯著。通過認真落實宗教活動“五防”、積極開展“四個維護”、“一反兩講”等活動、深入宣傳《信訪條例》,堅決執行信訪工作領導分工制和包案制等措施,一些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得到了及時解決,5年來,全鎮信訪事件逐年下降,也未發生一起非法宗教活動。“五五普法”深入推進、法制“六進”常抓不懈,為我鎮的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強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