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強化信息公開管理報告

時間:2022-03-06 03:11:00

導語:市區強化信息公開管理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區強化信息公開管理報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現向社會公布《年度市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

一、概述

年以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和市政府的要求,我區進一步加大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力度,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

根據領導分工調整,充實完善了區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組長由區政府常務副區長擔任,區政府辦公室、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區監察局、區發改委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由區政府辦具體承擔區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各部門、街鎮都相應成立了政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具體負責辦理政務公開工作的科室,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

(二)健全體制機制

一是信息收集、審核和督促公開制度。各單位明確了信息的收集和審核責任人,優化了信息公開的審批程序,提高了政府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公開的及時性。二是政府信息申請公開的受理制度。指導和督促全區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企事業單位,制定了依申請公開的工作規程,明確了申請的受理、審查、處理、答復等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三是保密審查制度。按照“誰提供,誰審核,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有關保密審查的職責分工、審查程序和責任追究辦法,確保公開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完整性和時效性。

(三)強化載體建設

在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欄這一公開形式的基礎上,按照便利、實用、有效的原則,認真創新政務公開的新載體、新形式,使政務公開的形式呈現靈活多樣。一是繼續完善區政府門戶網站,編制公布了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公開指南,積極引導區級各部門和街鎮建立網頁,扎實推進網上政務公開。二是堅持設立公開電話和公開信箱,及時處理市民反映的問題和訴求,接受群眾監督。全年累計接處公開電話8200余個,處理信箱郵件3400余件,回復率達到100%。三是充分利用行政審批大廳工作平臺,通過印發辦事手冊和一次性告知單,以及設立網上辦事窗口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將職能部門審批運行置于“陽光”下,有效防范了“暗箱”操作等問題,為群眾辦事提供了方便。

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按照《條例》規定,我區實施政府信息公開的單位包括:區內各行政機關,以及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環保、公共交通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年共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萬余條,內容涉及機構職能、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事項、政策法規、業務工作、重點工程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關的各類信息。

主動公開的途徑:一是政府網站。按照便民、利民的原則和相關分類標準,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欄目,各單位產生的、按規定應該向社會公開的政府信息,統一上傳到區政府門戶網站,科學分類、集中公開,方便社會公眾獲取。同時,各街鎮和各部門也安排專(兼)職人員對本單位的網頁進行日常維護和管理,收集、整理本單位的各類政府信息,及時上網公開。二是公共查閱室。區檔案局向社會開放檔案1萬余卷,內容涉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政府行政行為規范以及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低保發放、合作醫療等事項,供社會公眾查閱。三是通過電視、報刊、工作簡報、便民手冊、公開欄(墻)等形式,及時公開了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的相關信息。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年,我區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2起,申請內容主要涉及征地及城市房屋拆遷等相關信息,2起申請全部予以受理并書面答復,均在法定時限內予以了公開,實現公開率100%,切實做到了“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

四、依申請公開的收費情況

年,我區各部門、各單位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均未實行收費制度,全部免費提供。

五、行政復議和訴訟情況

年,全區未發生因政府信息公開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目前我區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人員偏少,且絕大多數是兼職人員,工作力量不足,工作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二是區級部門、各街鎮工作進展不夠平衡,個別單位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三是主動公開數量小、面窄,深度、廣度還不夠。四是政府信息公開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檢查工作措施還不夠有力,存在被動、滯后等問題。

(二)改進措施

1.建全完善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區級部門、各街鎮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建設,充實工作人員,加強工作力量,確保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到位、責任到位;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修訂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指南》,建立科學規范政府信息分類體系;繼續完善信息公開工作考核和監督評議等相關配套制度,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2.拓展公開渠道。加大公開力度,重點推進公權力大、公益性強、社會公眾關注度高的政府部門的信息公開。進一步發揮政府網站的第一平臺作用,整合網站資源,完善網站功能,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建設,強化更新維護責任,升級搜索引擎,方便公眾查詢、檢索。

3.加強培訓考核。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公務員培訓計劃,加大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力度,提升業務水平,不斷增強公務員隊伍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政府信息公開意識和責任。同時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區級部門、各街鎮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強化監督考核,切實推進全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