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基層機關依法行政情況匯報
時間:2022-02-20 03:19:00
導語:鄉鎮基層機關依法行政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夯實基礎強化服務全面推進基層政府依法行政進程
*鎮地處**縣西北部,鎮域面積37.85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9個居委會,總人口6.8萬,其中常住人口3.3萬。全鎮以民營經濟為主導,以建筑建材、紡織印染、經編家紡、五金機械等產業為依托,擁有工業總資產192.8億元,固定資產80.7億元,境內外上市企業7家,規模以上企業45家,個私企業1100多家,是全市唯一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中國經編名鎮。2004年,全鎮上下克服宏觀調控、要素約束帶來的不利影響,致力于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共實現生產總值40.41億元,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全社會總產值突破兩百億大關,達到205億元,財政總收入6.6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95元,連續第二年位居“浙江省最發達100名鄉鎮”首位。目前,我鎮是“全國環境優美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東海明珠”、市首批“教育基本現代化鎮”、“基層文化示范鎮”,通過復評。鎮機關省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機關工作人員)集體”。
一、當前機構設置及人員編制等情況
2005年,按照統籌的理念,進一步健全鎮機關運行機制,實行新“三定”方案(即定崗、定人、定責),組建“四辦兩中心”:即黨政辦、經濟發展辦、村鎮建設辦、社會事業及保障辦、駐村指導中心、調處服務中心。
鎮級行政、事業人員狀況:行政公務員定編38名,實有32名。事業定編26名,實有17名。人員經費負擔情況:目前,國家干部和國聘干部的基本工資由國家財政全額撥款,而辦公經費、獎金福利則由鎮財政負擔一部分。局聘人員中的部分站所的基本工資為主管部門全額撥款,其他一些站所為差額撥款,而辦公費、獎金福利則由鎮財政負擔一部分或大部分,機關自聘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含養老保險費)及辦公費全部由鎮財政自籌解決。
二、我鎮推進依法行政的情況
行政機關能否依法行政,將從總體上決定我國能否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最基層的行政機關,***鎮人民政府始終把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作為一項根本性任務來抓,通過“三五”、“四五”普法,懂法、用法、守法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基本達到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得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要求。通過我鎮的實際,基層政府加強依法行政的作用可以歸結為以下幾方面:
1、樹立和維護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困難,找政府。在廣大農民群眾眼中,基層鎮(街)人民政府(辦事處)就是我國行政機關的代表。推進依法行政,從一方面來看是有效地保證了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從另一方面來看,它使行政機關的管理、服務職能進一步健全,使行政機關對公共事務的管理行為有條可據,有理可循,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取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樹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2、有效保彰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健全科學的決策機制、嚴格公正的執法行為、靈活的溝通反饋渠道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正當權益。諸如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等違法行政行為已被徹底杜絕。行政復議、行政訟訴程序的有序運行,更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與政府對話的有效窗口,保證其充分發揮對政府與行政執法的監督效果,并間接地減少了穩定工作的壓力,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群眾依法監督的良性循環。
3、執法人員素質大幅提高。行政行為的執行者是人,提高人的素質是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廣大機關干部不斷加強學習、改善自身知識結構,特別是把學法律、學經濟、學管理作為重要的學習方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法制觀念和自律意識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對依法行政的性質、要示、目的有了充分的認識。素質的提高反映到執法行為上,就表現為依法行政的自覺性越來越強,在執法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為民解憂,秉公執事,打造出了一支思想優良、作風過硬、業務精通的合格執法隊伍。
4、提高機關效能,改善機關作風。基層政府以開放透明的辦公形式,快捷、高效的工作節奏,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帶動和促進了區域經濟建設軟環境的改善和優化。同時關心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溝通了民意,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人氣,化解了部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建立廉潔高效政府奠定了基礎。
三、基層機關依法行政存在的困難
1、職權有限。《行政許可法》施行之后,賦予基層政府的職權屈指可數。然而基層工作有繁雜性的特點,工作要求包羅萬象,頭緒繁多,涉足甚廣,但是由于處事職權不配套,缺乏管理指揮、處理具體事務的職權,影響了統籌協調和管理職能的發揮。在諸如農村選舉、拆違、計生執法、土地審批等方面,基層政府因職權所困所陷入了“欲為無職,不為失職”的尷尬境地。
2、溝通不暢。基層政府無權處理的一些領域,其行政權都屬于上級有關職能部門。當群眾有相關要求時,基層政府無法滿足,與相關職能部門又缺乏可靠的溝通衍接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對群眾的合理要求“愛莫能助”,只能將“皮球”踢給上級職能部門,間接引起了部分超級上訪、群訪事件的發生。
3、法律體系有欠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已取得了令人矚目,但是整個法律體系還不能說無懈可擊,尚存一些疏漏和盲區。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特別是發達地區)法律意識明顯增強,部分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法律漏洞謀取私利,甚至利用法律漏洞給違法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并以此與政府的執法行為抗衡。由于法律本身的缺失,這種情況下,基層政府的各項工作變得很被動,甚至束手無策。
四、對基層政府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的意見
1、摒棄人治思想,樹立法治觀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的政治綱領。但人治思想經受過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在人們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影響極深。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行政命令、長官意識、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干涉司法機關獨立辦案的現象還很嚴重。所以人治思想在廣大干部思想中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們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市場經濟要求我們樹立法律觀、法治觀,樹立依法治理社會,依法管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的觀念,依法管理好本部門的工作。一要樹立法律支配權力的觀念,糾正權力支配法律的錯誤思想;二要革除法律治民不治官的錯誤思想,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重在依法“治官”的觀念。三要革除單純的法律工具主義觀念,樹立法律工具主義與法律目標主義同時并重的意識。在將法律視作既管老百姓又管政府、管干部的同時,把重心轉移到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實現政府管理目標上來,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強化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強化法律意識,這是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必備條件之一,只有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才能自覺遵守與執行法律,只有提高全體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因此,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對公民來說,通過普法宣傳教育,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律意識。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行政要加以批評、抵制,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糾正違法行政。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知法、懂法、守法就更為重要和緊迫。只有領導干部增強了法律意識,才能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的方略。
3、理順體制,切實規范行政行為。按照條塊結合、適當分權、便于執法、講求實效的思路,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各行政執法主體要以現行的法律法規為依據,明確其在行政執法方面的權力義務;要從領導機關到基層執法部門、從領導者到一般執法人員,逐步建立執法崗位責任制,分解落實行政執法任務,定期、逐級逐人、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地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公務員制度考核掛鉤;各行政執法主體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的配套制度,嚴格實行錯案追究制度。隨著政治體制尤其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完善和規范行政運行機制,建立民主、公正、法治與服務的公共行政,實現行政管理民主、法治、科學、高效的現代化目標。
4、深化改革,不斷提高行政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依法行政,說到底是要靠人“依”,靠人“行”,亦即要靠各級各類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去“依”、去“行”。因此,提高行政機關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關系到依法行政的實現。首先,要按照“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加強對行政執法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貫徹依法治國方略,自覺地推行依法行政;第二,要努力提高行政執法隊伍的業務素質。要有針對性、經常性、多渠道地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考核,促進行政執法人員必學、愛學、勤學業務,提高業務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第三,要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健全對行政執法人員的錄用、考核、晉升、獎懲、辭職、辭退等具體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機制,改善現有行政執法隊伍的結構。
5、強化監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監督機制。一是要確立人大監督的核心地位,制定切實可行的人大監督法規,使監督內容、程度及后果明確清晰,便于操作,有效落實。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監督的力度。黨的監督、派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社會團體的監督、人民群眾以及新聞媒體的監督都要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對各級各類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依法實施監督,在共同服務于人大監督這個中心的基礎上形成監督合力。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