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經濟情況匯報

時間:2022-11-03 09:10:00

導語:工商業經濟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業經濟情況匯報

第一部分2005年工商經濟運行情況

2005年是我區工商業經濟在困難中穩步發展的一年,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緊緊圍繞城市空間布局和生產力布局調整這一根本,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了全區經濟穩步協調發展。

一、難中求進,工商業經濟取得新成績。

2005年區委、區政府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積極應對用地困難、能源緊張的不利形勢,開拓進取,使我區經濟運行保持“十五”以來的良好勢頭: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13.46億元,同比增長13.2%。規模以上工業及五大支柱產業(塑料制品業、皮革制品業、通信材料制品業、電氣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勢良好,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34.35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4.59%。五大支柱行業總產值246.12億元,增長16.2%;高新技術產業穩健增長,200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3.82億元,同比增長17.3%,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51%。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日益明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交活躍。2005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29.28億元,增長15.9%,拉動全區經濟增長了9.5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12億元,同比增長13.6%;商品銷售總額580.02億元,同比增長25.1%。外經外貿發展情況良好,全年合同利用外資1.48億美元,同比增長26.4%;實際使用外資6725萬美元,同比增長29.1%;外貿出口總值17.21億美元,同比增長18.4%。

二、推進片區發展思路,合理產業布局。

2005年我區的經濟工作注意體現片區發展格局,加強政策引導和資源的整合,形成整體效應和區域品牌。

(一)在四個鎮域片區配合中心鎮的規劃,合理利用原有工業園區開展支柱產業、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招商引資,引導產業聚集。如,廣東溫州商會的溫州品牌產業基地已確定選址;我區與廣x集團合作開發的廣州xx產業基地已被市政府納入國家級生物醫藥基地的拓展區,完成了選址工作,正在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與x名集團合作開發的L灣“z生物港”已啟動,研發中心和銷售中心已進駐。

(二)在城區部分全面實施區委九屆六次全會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盤活勞動密集型企業遷出后的場地引進高產品附加值的企業,退二進三。引進了xx、xx等商業項目,目前正在密切洽談xx、xx、xxx等項目。同時加快各大型專業市場的升級改造和整合,形成了皮具、鞋業、汽車汽配、音像制品、五金、蔬菜、生豬、裝飾材料等一批經營手段逐步現代化,輻射全省、影響全國的品牌專業市場。規劃了“兩圈三帶”物流產業布局,以S街黃金圍“公路貨運物流產業帶”為示范點推進我區物流規劃建設。

目前全區已初步形成由J鎮L河北岸產業區、T鎮大峰山生態旅游發展區、R鎮機場控制優化區、Z鎮北部整合發展區和城市發展區構成的五大片區發展格局,產業布局日漸合理。

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

2005年我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謀求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在降低土地和能源消耗的情況下實現經濟的增長。

(一)推進企業技術進步,走名牌發展道路。

去年我區相繼制定了《2005年工業技術進步工作意見》和《關于申報2005年技術進步項目的通知》,廣泛宣傳發動企業進行技術進步,同時積極爭取省市技術進步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單打冠軍”,草擬了《B區實施名牌戰略工作意見》和《B區獲得中國和省市名牌產品、弛(著)名商標企業獎勵辦法(試行)》,指導企業開展名牌產品申報工作,實現以名牌產品帶動企業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我區經濟發展后勁。爭創名牌及企業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在拉動我區經濟增長的同時,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促進了工業產業升級,推動全區工業產業結構優化,整體競爭力不斷提高。具體體現在:

1、高新技術產業穩步增長。在省、市、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2005年我區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全年以電子信息、新材料技術、環保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生物醫藥技術為代表的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3.82億元,同比增長17.3%,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51%。xx公司、xx公司、xx公司等企業研發能力正逐步增強,研制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品的新產品和新材料,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2、電氣機械制造業等支柱產業迅速發展,工業經濟結構更趨合理。去年我區塑料制品業、皮革制品業、通信材料制品業、電氣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46.12億元,增長16.2%,其中電氣機械制造業和通信設備制造業增長最快,分別增長55.1%和21.7%,高出全區平均增速38.6和5.2個百分點,而塑料制品業和皮革制品業產值均為負增長。2005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中重工業首次超過輕工業,體現出我區支柱產業產值結構不斷優化,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3、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到目前為止,全區已有134家企業獲得了ISO9000認證。涌現出xx表、xxx等一批中國、廣東省名牌產品。全區已有40多家企業開展CIMS、ERP、CAD等信息化建設,其中xx廠的信息化項目被評為“國家863計劃CIMS應用示范企業”。xx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xx集團和xx公司被評為廣東省20家重點裝備制造企業;xx集團、xx企業等10家企業被評為廣州市百強民營企業。

(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提升產業層次。

我區第三產業基礎較好,對經濟發展貢獻率高。05年區委九屆六次全會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協調發展的目的出發,根據我區區情,作出了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我區發展第三產業的力度不斷增加。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第三產業;二是推進中高級批發市場的建設,升級改造現有批發市場和新建高檔次高標準的批發市場;三是大力開展三類市場升級改造,營造安全衛生的放心消費環境;四是不斷推進村鎮和社區商業網點建設,繁榮商業市場;五是全力推進新型流通業態,培育建設現代商業中心。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日益明顯。

1、批發市場日益繁榮。現已形成汽車汽配、皮具鞋類、美容美發化妝品、食品副食品、農副產品、酒類、裝飾材料、音像制品等八大類商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超過500億元,成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有些市場已成為國家一類批發市場或重點市場,如xx市場、xx市場、xx批發市場、xx城、xx城、xx批發市場群等。

2、逐步形成商業旺區。如xx、xx、xx等街區已成為人流相對聚集,商業較發達的區域。x路綜合商業街、x街、xx長廊等商業中心初具規模。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知名連鎖超市紛紛搶駐我區,xx、xx、xxx等在我區的經營面積大多超過1萬平方米。

3、物流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批交通貨運樞紐。西有西城貨運中心、x圍貨運中心;中有xx客貨運中心xx客運站;東有xxx地區12個大型貨運中心;北有xx公路交通樞紐、xx貨運樞紐,這些客貨運輸中心終點站達至全國各大城市,為白云區貨物流轉提供了便利。xx、xxx、xx等第三方物流企業已經落戶我區,物流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4、特色旅游廣受青睞。“峰山生態游”、“生態一日游”景點的配套設施和基礎建設不斷完善,景點的接待能力不斷增強。峰山2005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農業科普教育、農業生產觀光、農業勞動體驗、農業特產品嘗、農村民俗文化參觀、農業生態休閑度假等具有白云區特色的旅游景點涌現。旅游知名度不斷提升,已成為廣州旅游的新亮點。

四、著力改善投資環境,不斷提高對經濟運行狀況的駕馭能力。

(一)扶優限劣科學管理保供電。

去年在全市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我區采取多種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用電難的問題,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一是積極爭取市網支持,使我區的日用電指標由35萬KW調整到55萬KW。二是推進220千伏S輸變電工程、A園110千伏變電站及大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輸變電工程的建設,保證我區電網可持續建設。三是在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推進錯峰用電、輪休用電的同時,積極保障區內重點企業用電。

(二)大力整頓與規范市場秩序,營造誠信的市場環境。

深入開展整治無證照經營、食品安全、卷煙打假、保護知識產權、整治野生動物市場、整治食鹽市場、整治鮮豆制品生產和市場經營、整治危險化學品企業、整治屠宰及肉品流通市場等專項市場整治,有效地遏制了不正當競爭行為,規范了市場秩序。同時,廣泛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活動,加大重點地區的打假力度,成功摘掉J街的黑帽,Z鎮也已經達到了摘帽的要求。努力推進食鹽網絡建設工作,全面開展食鹽和酒類專項整治活動,凈化了轄區內的酒類、食鹽市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