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區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2-03 11:48:00
導語:風景區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建設求突破科學發展創新高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沙家浜特色旅游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年沙家浜風景區接待游客多萬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多萬元,創歷史新高。年成為沙家浜旅游業實現新一輪發展的關鍵年。年,我們將進一步合理規劃、科學發展,通過商貿服務區和濕地生態區這東西兩翼的建設,將沙家浜打造成江南最適意的休閑旅游區,使其成為華東地區的龍頭景區。
一、立足自身優勢穩步發展壯大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位于常熟東南隅,風光秀美,交通便捷,自年正式開發建設以來,以江南水鄉自然生態為特色,建成了水生植物觀賞區、紅石民俗文化村、蘆葦水陸迷宮、美食購物區、運動休閑區等功能區域。并且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景區將革命傳統教育和休閑觀光、美食購物融惶濉
沙家浜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現代京劇《沙家浜》的故事發生地,被列為全國愛國教育基地。這里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蘆葦生態濕地,是名聞遐邇的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之一。沙家浜經過數年的經營發展,已初步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教育、美食、購物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以“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獨特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崛起于旅游市場。
二、科學合理規劃建設配套區域
位于景區西側的商貿服務區是游客出入景區的主要集散地,是進入景區的前奏和序曲,規劃占地畝,是以“感知江南風情、品味水鄉美食、盡享休閑生活”為主題定位,以餐飲、商貿服務和休閑為功能定位,開放式水鄉自然生態公園為環境定位的配套服務區。
商貿服務區以江南小鎮街景為創意,以自然水域和特色綠化為背景,建設成仿古明清建筑群落,將景觀內容、配套設施的增加與資源產出有機結合,文化與商業巧妙結合,江南民俗文化與旅游結合起來,并引入多元投入,運用市場經營手段實施開發建設,將其建設成為常熟市的休閑娛樂中心,并可作為東南開發區的配套設施和沙家浜—昆承湖旅游度假區的服務中心,為常熟市大旅游環境的建設做好前期準備。
三、保護自然生態組織濕地旅游
位于景區東側的濕地生態區占地畝,用以進行生態和環境保護教育,主要在蘆葦蕩中規劃濕地棧道作為觀鳥活動的通道,以自然水域為區劃,種植特色濕地植物和珍稀濕地植物,形成濕地植物園。
本區域具有大片的生態濕地,濕地景觀主要由水塘、各種水生植物和耐濕性強的植物構成,在不破化自然景觀的條件下,建設生態步道和棧道上下兩層人工景觀,是人與自然協調共存的觀景區域,是提供綠色旅游產品的主要區域。在進行濕地景觀整合時,將結合水森林、蘆葦蕩、荷花等水生植物進行綜合的景觀整治,并于水域相結合,以水塘、沼澤以及森林等共同形成富有層次的景觀,提供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濕地旅游。該區域主要以游船和步行道路共同組織濕地景觀游覽。
四、圍繞特色旅游帶動整體發展
近幾年來,沙家浜緊緊圍繞建設特色旅游鄉鎮目標,堅持“政府主導,社會齊上”的旅游發展戰略,充分依托“沙家浜”品牌,唱好樣板戲,打好生態牌,積極發展“紅色游”、“綠色游”和“金色游”,發揮多方積極性,旅游產業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房產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沙家浜的主體經濟之一。
旅游產業涉及面廣大,綜合性強,只有發揮好各方面的積極性,才能促進全鎮旅游業各要素的協調、良性發展。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沙家浜旅游產業的結構日益完善,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基本形成。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房產開發、商貿餐飲、水產交易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旅游業的發展提高了沙家浜鎮的知名度,龍舟賽輻射全國,七八月份在央視的廣告投入達萬元,不僅僅是宣傳了蘆葦蕩風景區,更是打響了沙家浜品牌,獨一無二的旅游環境為沙家浜鎮的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和配套設施。
旅游業的發展為沙家浜鎮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就業壓力緊張的形勢下,通過發展旅游業,提供了船工、餐飲等數百個就業崗位,解決了經濟發展與人口就業的矛盾。
目前,政府正準備開辟水上旅游線路,整治和美化沿線環境,支持配合小島地塊的旅游開發,實現旅游資源整合,將全鎮的旅游資源有效串接起來,形成“二區一鎮”的旅游格局,精心打造沙家浜風景旅游名勝區,夯實沙家浜旅游業新發展的基礎,加大旅游產業發展力度,生態濕地建設和經營管理創新相結合,團隊市場和散客市場同步拓展,休閑市場和特定市場捆綁促銷,全年景區直接收益力超萬元,帶動旅游產業增加值超億元,提高生態旅游對全鎮經濟的貢獻。
沙家浜旅游業正處在關鍵階段,不進則退,我們必須搶抓機遇,與時俱進,立足拼搶,突出重點,深化改革,科學發展,努力實現沙家浜旅游業的新發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