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服務工作匯報
時間:2022-09-12 04:29:00
導語:融資服務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針對當前農村面臨的農民創業貸款難、發展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財政部門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創新支農惠農新機制,在廣泛了解各項金融政策,學習借鑒外省農民創業擔保基金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深入調研,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農民創業擔保章程》、《農民創業資金擔保管理暫行辦法》、《農民創業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選擇五河縣做為試點縣進行試運行。經過兩級財政部門的精心籌備,五河縣于十月二十八日正式掛牌成立農民創業擔保公司,在全省也是首家為農民提供融資服務的機構。
通過實施農民創業擔保,采取小額貸款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個體融資與商業貸款服務的標準化要求不合問題,起到了扶持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疏通了融資渠道。目前,農民創業和發展生產都面臨資金缺乏的困難。由于他們大多地處農村,房屋產權證明不全,與銀行政策要求無法對接。農民創業擔保公司通過提供貸款信用擔保,使他們通過銀行貸款籌措生產所需資金的愿望變成現實,為發展生產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二、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從事種植、養殖業的農戶對臨時性小數額周轉資金需求量較大、較急,農民創業擔保公司通過提供信用擔保,可以用方便快捷的形式為農民解決燃眉之急。
三、廣大農民直接受益。農民創業擔保有限公司的擔保對象為農村從事種植養殖、多種經營、個體經營或自主、合伙創辦農產品流通的農戶和各類微利小型企業。主要為農民創業提供短期銀行貸款擔保服務,因此直接受益的是廣大農戶。
四、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由于目前農村種植養殖大戶和農民創辦的微利小型企業,大多規模小、資信度較低,金融業在農村的呆滯貸款較多,銀行普遍存在惜貸現象。農民創業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共擔分險,由擔保公司與協作銀行共同進行調查、審核,在取得共識的前提下,擔保公司為其擔保,銀行才為其放貸,主要風險由擔保公司承擔,這就為銀行建立起了一道風險屏障,大大減輕了銀行放貸的風險壓力。
五、找到了新形勢下為農服務的新手段。長期以來,為加強“三農”工作,各級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支持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但由于支農資金在使用上分散,缺乏幫助農民致富的長效機制,從而造成資金的使用效益低下。農民創業信用擔保制度的建立,既幫助農民創業,使農民得到了實惠,又為農民致富提供了后盾,加快了農業和農村長期穩定發展。
五河縣農民創業擔保公司是按市場化方式組建的獨立法人實體。農民創業擔保公司由五河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出資組成,注冊資金100萬元,存入協作銀行,按1:3或1:5放大,可擔保貸款300—500萬。擔保對象為在五河縣農村從事種植養殖、多種經營、個體經營或自主、合伙創辦農產品流通的農戶和各類微利小型企業。擔保業務主要為符合條件的農戶及各類微利小型企業提供期限在6個月至1年,擔保額為2000元-20000元的短期銀行貸款擔保服務。擔保程序是:首先由農民申請,經村委會、農民專業協會或農場推薦并初審(確保其項目的真實性)再由擔保公司評審,最后提交銀行發放貸款。在辦理貸款擔保時堅持做到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對一般申請在一周內予以答復或辦理,為農民貸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
五河縣農民創業擔保公司按照國家銀行基準利率向農民擔保發放貸款,不向農民收取擔保費用,農民貸款應支付的擔保費和貼息由縣財政從農民創業基金中補助。為保證縣擔保公司正常運作,規避擔保風險,縣財政設立農民創業基金,由縣財政局專戶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基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投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農民創業基金的用途:一是補貼農民借款的擔保費用;二是對貸款農民的貼息支出。三是擔保公司不可預見的政策性風險支出。
目前,擔保公司與縣信用聯社已達成初步合作協議,并已籌措200萬元的擔保資金,將與全縣的20個鄉鎮信用社建立起合作關系,全面推進農民創業擔保業務的開展。截至10月30日,已接受各類擔保申請50戶,其中有9戶已完成考查和審批工作,18萬元的首批農民創業擔保貸款即將發放到位。
擔保公司將繼續擴大與銀行的合作范圍,壯大擔保資金規模,并有計劃地選擇條件好、產業相對集中的村或農村專業協會、國有農場設立子公司,鼓勵農民入股。子公司按市場化運作,獨立經營,獨立承擔風險,并視子公司業務開展情況及農民入股情況,子公司朝著“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利用農民互助資金組建農民自己的擔保公司,創新農民互助資金的管理模式,提高和放大農民互助資金的使用效益。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下,通過五河縣農民創業擔保中心的試運行,我們將不斷地總結經驗并積極地在全市推廣,努力把農民創業擔保業務做大、做強,更好地服務農村,服務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