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09 04:40:00
導語:縣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00年以來,××縣的旅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大力實施旅游帶動戰略,提出建設旅游經濟強縣的目標,全縣上下形成了發展大旅游、培育新支柱、形成大產業的良好氛圍,是我縣旅游業打基礎獲得一定發展的時期,旅游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呈現出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宣傳促銷高潮迭起,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日益增長的可喜局面。
一、旅游業發展現狀
從2001年我縣提出旅游發展戰略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并針對我省旅游發展的大環境以及紅河州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龍頭”定位,立足自身旅游資源優勢,不失時機地作出了“建設旅游強縣,哈尼文化特色縣”的戰略決策,把旅游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加以培植和壯大,努力將紅河哈尼梯田旅游打造成世界級品牌,加快××旅游大縣建設步伐。在上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旅游業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有了長足發展。
(一)×ד紅河哈尼梯田”旅游影響力日漸增強
2008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萬人次增長18倍多,年均增長53.68%;旅游總收入39590.91萬元,比2001年的1349萬元增長29倍多,年均增長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長18倍多,旅游外匯收入1015.12萬美元。旅游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了當地其它產業的發展,作為“朝陽產業”和“最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旅游業正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一定進展
近年來,我縣圍繞打造紅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加大了對景區景點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一是重點建設了箐口哈尼族民俗生態旅游村,修繕了勐弄司署、龍上將山莊,修復了××樓、觀音閣,新建了老虎嘴、多依樹、壩達景點的旅游配套設施。二是對新街鎮、南沙縣城,按照“新街鎮國際旅游山城化,縣城南沙特色化”的思路建設,從完善規劃入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新街國際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縣城南沙實施了亮化、綠化工程,獲得了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州級文明城市稱號,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園林城市。
(三)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初具規模
至2008年底,全縣旅游企事業單位86個。旅行社1家(有專職導游4名),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個,旅游住宿設施84家,總床位3995個,其中:旅游星級飯店三家(三星級1家,二星級1家,一星級1家,總床位696個)。目前,我縣通過招商引資工作,引進中信集團公司在××新建一個五星級酒店,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四)完成部分規劃
完成了新縣城南沙到新街鎮的高等級公路的規劃和設計;完成了《××縣哈尼族民俗生態旅游景區總體規劃》、《××縣旅游產業總體規劃》、《多依樹旅游片區基礎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完成了哈尼民居的設計方案,目前正在做《××縣旅游產業總體規劃》及各景點的詳細規劃。
(五)成立了×ד紅河哈尼梯田”保護與開發管理機構
旅游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帶動作用。旅游產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縣政府堅持主導發展的核心作用,在全縣干部職工中牢固樹立“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大服務”的觀念,增強加快發展旅游大產業的意識,建立起強有力的組織機構,于2007年6月14日,中共××縣委以元復字〔2007〕50號“關于成立××縣紅河哈尼梯田風景區管理局的批復”文件精神,正式批準成立××縣哈尼梯田管理局;于7月28日與云南世博集團簽訂了旅游合作開發框架協議書,9月9日成立了××縣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11月成立了云南世博××哈尼梯田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同時將原勝村鄉辦公樓、箐口哈尼族展示館及附屬設施,多依樹、壩達、老虎嘴等景區景點1000余萬元資產劃撥給云南世博××哈尼梯田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便其全面組織領導×ד紅河哈尼梯田”的保護與開發工作。
(六)旅游市場發展態勢良好
2005年以來,我縣成功地舉辦了三屆“中國•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節”,轟轟烈烈地開展了旅游宣傳促銷,提高了××旅游業的市場開拓水平和競爭力;健全和完善了全縣旅游投訴的二級(縣、旅游企業)受理機制,全面推行游客無過錯機制,及時、高效、妥善地處理好游客投訴,切實維護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對旅游市場的治理力度,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環境得到改善。
(七)良好的旅游環境初步形成
縣城南沙參照優秀旅游城市的建設標準,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鎮的綠化、美化、凈化、亮化水平,已成為省政府批準的第一批園林城市。老城區、勝村、攀枝花等集鎮的綠化、美化和管理等工作也有序地進行,樹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八)旅游業管理初步規范化、法治化
為加強對旅游市場、旅游安全、遺產資源保護等方面的管理,成立了××縣箐口哈尼族民俗村管理委員會和××縣哈尼梯田保護管理局,制定了《××縣箐口民俗生態旅游村管理辦法》。組建了梯田核心區執法保護組,核心區的村寨參照《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梯田管理暫行辦法》制定了相應的村規民約。旅游業管理正在步入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
二、具體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制定旅游業發展規劃,加快景區、景點建設步伐
為使××旅游業朝著高標準、高起點的方向發展,我們先后聘請昆明方城規劃院編寫了《紅河哈尼梯田勝村旅游區詳細規劃》、《紅河哈尼梯田勝村旅游區基礎設施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紅河哈尼梯田勝村旅游區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等,《××縣旅游總體規劃》、《××縣旅游總體規劃》及各景點的詳細規劃正由昆明藝嘉規劃設計院編制預計6月底可完成。
(二)狠抓旅游基礎設施,旅游服務功能明顯提高
2000年以來,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特別是2002年召開了州政府××旅游業發展調研會及2008年6月14日至15日副省長劉平帶領省直屬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調研工作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是按照建設新街國際山城的標準,實施了新街國際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改造城區6150平方米,建成了1萬多平方米的哈尼梯田文化廣場,興建了一家三星級酒店,房屋立面改造74個單位(戶),改造面積2萬多平方米,吃、住、行、游、購、娛等條件大大改善;二是為了展示“森林—村莊—水系—梯田”四素同構的哈尼梯田文化,休閑樓,2004年,箐口哈尼民俗村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三是在多依樹、壩達、老虎嘴景區建設了5座旅游廁所、4座停車場、4座觀景臺及1300米步行游覽路;四是建設了××樓、勐弄司署、觀音閣、龍上將山莊等旅游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景區功能,形成了“一田、一海、一宴、一村、一城、一署、一樓、一閣、一莊”的旅游景觀格局。
(三)對外開放宣傳取得突破性進展
為塑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核心區的嶄新形象,推出××梯田、云海等旅游品牌,積極與國家、省州有關部門合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書籍、音像等媒介,多渠道、全方位、深層次宣傳哈尼梯田文化,加大對遺產申報的宣傳力度,擴大對外宣傳影響。先后邀請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亞太地區負責人理查德先生、國家古跡遺址理事會亨利•克萊爾博士、國家古跡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中國世界遺產研究專家前來××進行非正式考察,使專家們對紅河哈尼梯田有了深刻認識,并對其申報價值、優勢作了充分肯定。舉辦了“2005、2007、2009中國•紅河民族文化旅游節暨××哈尼梯田旅游節”。多次邀請中央、省、州電臺、電視臺記者考察、報道,與中央電視八臺合拍了“哈尼鼓歌”、“可愛的家鄉”等mtv旅游宣傳片,與德國黑森州電視臺合拍了《通往上帝的階梯》風光專題片。2003年以來,影視制作公司先后在××拍攝了以梯田風光為主的《太陽升》、《天下一碗》、《櫻花》、《山間鈴響馬幫來》等影視劇。經過努力,加大了對××梯田的宣傳力度,吸引了大量游客,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認識哈尼梯田文化的價值。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旅游基礎設施薄弱。
2、梯田品牌未真正打響,沒有形成成熟的旅游產品。
3、投入不足,通往梯田景區的高等級公路和新街鎮的繞城公路建設難以開工。
4、景區經營管理還不成熟。
四、下一步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
根據全州旅游業發展大會及《中共紅河州委、紅河州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紅河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紅發〔2006〕21號)文件精神,抓住全省旅游“二次創業”的機遇,依托我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所具備的現有條件,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展示哈尼梯田風光,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創建國際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就是要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調節兩個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以“紅河哈尼梯田文化”為主題,大力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梯田生態資源的保護,把“人作天成、哈尼梯田”的壯美和神奇展示給世界,將紅河哈尼梯田建設成紅河州的旅游“品牌”,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旅游勝地。
(二)發展目標
通過“十一五”和后十年的努力,把××建成云南及我國具有鮮明梯田文化特色、吸引力較強的旅游目的地;把××建設成為紅河旅游的標志;把紅河哈尼梯田打造成國際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到2020年,力爭把××建成紅河州的旅游龍頭,全縣接待海內外游客1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2億元,文化旅游業對gdp的貢獻達到20%,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到1300人。
五、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
(一)堅持一流規劃,統籌發展的思路
堅持規劃先行,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堅持“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充分利用、保護與開發并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以規劃統籌發展,旅游產業發展規劃與關聯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堅持景區景點開發規劃與城鎮建設規劃并舉,資源開發規劃與資源保護規劃兼顧,近期目標規劃與長遠目標規劃協同。
按照建設世界級精品旅游景區的要求,參照國際一流標準,編制發展策劃與規劃:一是××旅游發展的戰略策劃;二是紅河哈尼梯田的品牌策劃;三是×ד紅河哈尼梯田”景區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四是紅河谷南沙熱帶休閑、渡假旅游區規劃。各項策劃與規劃要與省、州旅游業發展規劃有機銜接起來,以確保全縣旅游業與省州旅游業協調發展。
(二)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創建集觀光、體驗、休閑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根據《紅河州旅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及××旅游資源優勢,××旅游業要取得突破性發展,必須打響“紅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1.實施景區景點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近期抓好箐口民俗文化村二期工程、猛弄哈尼司署續修工程、老虎嘴景區、壩達景區、多依樹景區等項目的建設。
2.推動“兩鎮”建設。盡快將新街鎮旅游山城風貌恢復及保護工程立項,積極實施南沙鎮冬季休閑旅游勝地建設。
3.加強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要按照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通往哈尼梯田旅游景區高等級公路網的建設。一是爭取建水至××、××至綠春二級公路,河口新街至××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形成進入紅河哈尼梯田的交通大動脈。二是梯田景區旅游公路建設。抓好南沙至大漁塘公路、新街至百勝寨公路、勝村至麻栗寨公路、新街鎮過境公路的建設。目前,急需修整和提高南沙至新街的公路等級。三是組織實施景區步行游路建設。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田間現有小路,按原有風格加以修繕,形成梯田風光步行游路,讓游客走進梯田,親近自然,在新街、勝村、攀枝花三地修建13條步行游覽景觀路,全長19公里。
(三)堅持可持續發展,切實抓好×ד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的恢復與保護工作
紅河哈尼梯田屬于旅游生態環境比較敏感和脆弱的地區,水是梯田的命脈,森林是涵養水源的“綠色水庫”,旅游開發必須堅持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中遺產公約》的要求,根據《紅河哈尼梯田管理暫行辦法》、《紅河哈尼梯田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結合×ד紅河哈尼梯田”的實際,確定核心保護區范圍是“多依樹片區、壩達片區、牛角寨片區、猛品片區”共132平方公里,包括265個自然村,人口90758人。核心區的保護與管理工作,以保護×ד紅河哈尼梯田”的生態結構、民族文化、農耕技術,梯田景觀為主要目的,以旅游觀光、民族教育、休閑度假為發展內容。
一是啟動×ד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村寨恢復與保護工程。按照《××縣哈尼梯田核心區保護與恢復項目》的規劃,需對核心區所在的三個鄉鎮,涉及改造村寨152個,14689戶,72978人,按照產業發展與梯田保護科學協調發展,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對村寨房屋及民居進行恢復與保護,改造村寨道路,新建家庭沼氣池8810口,新建公廁152座。
二是加大對小流域的治理,在各流域內重點做好生物防治措施,植樹種草,形成天然綠色水庫。
三是加強對流域活動的管理,嚴禁和取締無證采沙取石,破壞活動的行為,擴大梯田的灌溉面積,加強對梯田資源的保護。
(四)重宣傳與管理,打造“紅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
一是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抓好“紅河哈尼梯田”整體形象的設計、包裝和宣傳工作。建立起政府扶持、企業主導,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聯合旅游促銷機制。邀請省內外大的旅行社組團到我縣考查和踩線,進一步完善哈尼梯田旅游線路的設置;在“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時期,舉全縣之力,全力辦好每年一度的“中國•紅河哈尼梯田民族文化旅游節”,樹“人作天成、哈尼梯田”的旅游形象,把紅河哈尼梯田旅游節辦成品位高、影響大的旅游節慶活動。真正打響“紅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
二是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素質,提升服務檔次。重點景區要實現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認證,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規范運作程序。
三是加強區域合作,學習省內外知名旅游景區成功的旅游發展經驗,結合××實際,不斷探索我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共謀發展。
- 上一篇:離心泵常見故障分析論文
- 下一篇:企業SOA技術的應用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