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改制情況工作匯報

時間:2022-03-03 02:22:00

導語:供銷社改制情況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社改制情況工作匯報

一、加強思想教育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指出: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根本舉措。供銷社企業改革千頭萬緒,如無有效預防舉措,極易產生腐敗,吞蝕改革成果。因此,縣供銷社黨委、紀委牢牢把握“懲防并舉、以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不動搖,對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進行扎實的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從思想意識上給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注入一針“強心劑”,防止走進“事前無監督,事中不監督,事后講監督”的怪圈。縣供銷社黨委多次召開機關干部和企業負責人會議,宣講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教育廣大干部特別是黨員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并鄭重承諾: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做到不亂開口子、不亂批條子、不亂打招呼,凡要求干部職工做到的,黨委成員首先自己做到。同時積極開展“警示教育”,以任長霞、牛玉儒等正面典型和胡長清、王懷忠等反面人物的不同人生軌跡為教材,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深入剖析自己,找準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為“兩個置換”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基礎和組織保證。

二、建立規章制度

供銷社“兩個置換”改革涉及企業多,職工人數多、資產處置量大、資產質量、總量不一、如不從大局和全局觀念出發,很容易引發一系列新的矛盾。縣供銷社根據縣委、政府有關改制政策,有廣泛征集各企業意見并經過反復研究、討論的基礎上,出臺了《衡山縣供銷社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規定》,從目標任務和改制形式、組織領導、欠款清收、資產拍賣、財務管理、社會保險、職工身份置換補償費、企業班子成員優惠政策、其它事項等九個方面對全系統的“兩個置換”改革作出了硬性規定。要求所屬企業必須規范操作,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該《規定》具有極強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地避免了各企業在“兩個置換”改革中的盲目性、無序性和不平衡的心理,為企業改革進程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

三、嚴格把好“三關”

實施“兩個置換”改制,有效預防腐敗行為產生,必須嚴格把好資產處置關、人員安置關、資金使用關。

資產處置關。確保社有資產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是順利實施“兩個置換”的必要條件,而資產處置也是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縣供銷社黨委、紀委一是充分發揮工會、職代會的作用,實行重大事項交由企業職代會或職工大會表決通過的制度,防止“一言堂”或少數人說了算的現象發生,最大限度取得職工的理解與支持。如沙泉、城關、店門供銷社部分不良資產幾次降價處理均召開職代會或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增強了重大事項的工作透明度,擴大了職工的知曉權。二是積極推行“陽光行動”處置資產,規定所有企業資產必須通過有評估資質的機構評估,由有拍賣資質的拍賣公司按“公平、公開、公正’原則面向社會公開拍賣,嚴禁暗箱操作。東湖供銷社馬跡加油站第一次公開拍賣因無人應價流拍,第二次經職代會討論予以降價拍賣。公開拍賣前個別買主找到縣社掛點領導和基層領導承諾給予好處按底價協議成交被拒絕,公開競拍后增值10余萬元;白果供銷社楓林分店由6萬元標到17萬元,其激烈場景至今令人記憶猶新。通過推行“陽光行動”,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社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有效地遏制了腐敗行為的產生,為“兩個置換”改制順利進行籌措了大量寶貴資金。截止目前,全系統共處置資產4328萬元,無一例領導亂打招呼、亂批條子、亂開口子等弄虛作假、以權謀私的現象發生。

人員安置關。為預防職工安置中“混水摸魚”或借企業改制之機“多分一塊蛋糕”的現象產生,縣供銷社會同縣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對全系統所有的干部職工進行嚴格的工齡、工籍認定,按照有關規定、條例,應當辭退、除名、開除的,一律予以辭退、除名、開除。對未經縣供銷社批準、認可的原農民合同工,一律按文件中“掛靠人員”對待,不享受任何經濟補償,不納入社保。嚴格的工作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欺上瞞下、弄虛作假、想發“改制財”的行為發生。

資金使用關。企業改革離不開資金,職工安置、繳納社保費、協調關系、歸還銀行貸款各方面都要錢。如何把有限資金狠好地用在企業改制這個“刃口”上,如何堵塞資金使用的“漏洞”,保住職工的“救命錢”,成為縣供銷社黨委班子著重思考的重大問題。《衡山縣供銷社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規定》明確指出:改制中,所有收入必須進縣社改制企業帳戶,并進縣財政專戶,所有支出必須經企業改制工作組組長和縣社掛點組長審批方可開支,其中單筆金額2000元的還須經縣社改制領導小組組長審批。嚴格的審批制度堵住了資金流失的“漏洞”,該花的錢堅決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錢從嚴控制,確保了企業所有的每一分錢都用于企業改制。全系統無一起企業改制過程中私自拆借、貪污、挪用改制專項資金等以權謀私的案件發生,得到了廣大職工的依賴和認可,為企業“兩個置換”改革進程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很好的資金保證。

四、加強審計監督

為加強對社有資產的有效監管,縣供銷社對所屬各企業整個改制過程全程進行跟蹤監控,同時還會同縣改制辦、縣審計局等職能部門在企業改制驗收時進行嚴格審計監督,摸清資產、資金的來龍去脈,進行綜合平衡;加強對改制企業領導班子的監管,對所屬企業班子成員的任職補貼規定必須在企業經縣改制辦驗收終結后才能領取,真正做到“清清白白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