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辦事處匯報農民增收情況

時間:2022-06-28 11:24:00

導語:推進辦事處匯報農民增收情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辦事處匯報農民增收情況

13個自然村,街道辦事處下轄六個行政村。49個村民小組,6197戶村民,總人口17830人,其中農業人口15090人,農村勞動力總數為8998人,農村現有耕地1860畝,人均耕地0.13畝,年人均年純收入2741元。辦事處所轄6個行政村存在著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經沒有土地,和也只剩幾十畝土地,村人均土地也缺乏二分地。為增加轄區農民的收入,辦事處結合轄區緊鄰鋼鐵、電廠,配套服務機遇較多,農村勞動力富余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方面引導轄區農村增收:

一、認真落實農村稅收政策

減輕農民負擔就等于增加農民可支配的收入。辦事處嚴格執行黨中央,增加農民收入和減輕農民負擔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定收入水平上。國務院關于減輕農民負擔的有關政策,從實現農村小康,保證大局穩定的高度動身,堅決制止一切加重農民負擔的行為,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減輕農民負擔。

轄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741元,年稅費改革前,農民負擔僅有農業稅一項,六個行政村共收繳7萬元,鄉統籌、村提留17.36萬元一直沒有收過,稅收負擔占農民純收入的2%稅費改革后,辦事處農民負擔的農業稅為11萬元,占農民純收入的3%均不逾越中央規定的人均純收入5%最高規范。而且,轄區六個行政村中,五個村交納農業稅,除梁邵村外其他四個村農業稅均由集體負擔,同時,轄區農民每年的灌溉等費用,大部分由集體負擔。六個行政村,每年年終人均分紅為1001200元不等,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人員生產、生活集中、以及緊鄰107國道的便利條件,辦事處所轄各村充分利用地處鋼鐵、電廠周邊。積極引導村民發展交通運輸、餐飲、商業、中介、租賃、住宿等第三產業。

主要以商飲、運輸、房屋租賃、個體工商戶經營為主。僅就房屋租賃一項來看,從鐵佛寺行政村來看。據不完全統計,鐵佛寺租房住的外來人口達到8000多人,如果把外來人口按1000個租房戶計算,每戶年租房費用按1500元計算,僅房屋租賃一項,鐵佛寺村的村民每年的收入就是150萬元。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該村現有大小村辦企業8個。主要有鋼城建筑總公司,而則主要以發展村辦企業為主。鋼城冶金機械廠、金屬冶煉鑄造廠、儲運站、社會福利化工廠、炭素廠,水處理廠等。盡管隨著市場經濟的調整,大市場的沖擊,使村辦企業受到很大影響,但該村不時有新的經濟增長點,該村每年的經濟收入,主要靠收交企業管理費,每年收交企業管理費70余萬元,其它收入20萬元,共計90萬元。

其他幾個村也都充分利用緊鄰鋼鐵、電廠的地緣優勢。或是組織人員在鋼鐵干臨時工,或是興辦為鋼鐵生產附屬產品的村辦企業,不只可以安排局部剩余勞動力,而且為村民創收提供了條件。

三、大力發展非公經濟。

轄區農村共有鄉鎮企業491個(集體企業14個,年底。私營企業36個,其他企業441從業人員5799人;上規模企業12個,年產值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10個(其中超億元的1個)年,轄區工業產值完成40542萬元,占社會總產值66394萬元的61.1%鐵廠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我區龍頭非共有制企業,去年完成產值37772萬元,完成稅金總額2634萬元。幾年來,轄區發展的非公經濟多是些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象房屋開發公司,個體建筑隊等。非公企業的大力發展,不只為全區經濟大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布置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平臺。

四、勞動力就地轉移、就地吸收

這就為轄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提供了機遇,因緊鄰鋼鐵、電廠等大中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近年來雖然鋼鐵、電廠征用了周邊農村的一些土地,使這些被征地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但同時也解安排了800多失地農民進入鋼鐵、電廠等企業,解決了就業問題,與此同時,區委、區政府和辦事處的多方努力下,還為沒有被招工的人員解決了500多個臨時用工崗位。比較好地實現了外地勞動力的就近轉移和吸收。

五、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轄區失地農村加快了城中村改造的步伐,近一兩年來。搞好土地的開發利用。自然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隨著新村一期工程的竣工,為該村增加了300多萬元的收入,即將竣工的新村二期工程,將為該村增加更多收入。依照市、區的規劃,也將在近一兩年內完成城中村改造,又將使該村農民的增收得到保證。107國道柴庫段的規劃和改造,也將為民的增收發明條件。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改善農民就業環境。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協助農民解決生產經營、進城就業中遇到一些實際困難。

二切實搞好扶貧開發和救災救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