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局安全情況匯報
時間:2022-04-14 09:56:00
導語:安監局安全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為切實做好2011年全年安全生產工作,特制定本要點。
一、總體思路
2011年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總體工作思路是: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決策部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圍繞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強化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主體責任、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主體責任“兩個主體”,實現抓領導創新、抓雙基創新、抓治本創新“三個創新”,突出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安全生產“打非”、重大隱患治理和危險源監控“四個重點”,力爭不發生重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力爭各項指標比去年有所下降、力爭完成省、市下達的各類控制指標。
二、目標任務
2011年,全市各項指標在去年的基礎上有明顯下降,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各項控制指標。全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294人以內,其中工礦商貿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57人以內。
三、重點工作
(一)完善科學合理的目標管理體系
1.完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堅持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考核制度,把安全生產納入地方政府政績業績考核。按照《市安全生產問責制暫行辦法》、《市安全生產暗訪制度》、《市重大事故隱患失察失治責任調查制度》規定,加強目標運行監控和日常監管,對超出平均控制率的縣市區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及時發出預警通知和行政問責,實施安全生產“一票否決”,促使各級安全生產責任真正落實到位。
2.全面推行“一崗雙責”制,認真落實《市安全生產黨政同責制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履行本崗位職責的同時,切實履行所分管領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督促各縣(市)、區落實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主體責任和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從體制、機制、投入等方面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市、縣兩級力爭年底前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
3.強化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市、縣(市、區)安全專家組,培育發展安全生產評價、咨詢、培訓等社會中介組織,形成安全生產專家咨詢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安全專家在安全科技、安全保障、隱患治理等方面的優勢,提高全市安全監管的科技含量。
4.加強協作聯動,充分發揮各級安委會辦公室作用,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推進安全生產綜合治理。
5.加大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力度。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及時查處安全生產事故,充分發揮事故在推進工作落實中的重要作用。
(二)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
1.實施安全創建示范行動。開展安全保障型城區創建、安全監管局機構標準化建設、安全和諧型村鎮(社區)創建、安全發展型企業創建及安全校園、平安農機、平安交通等基層安全創建活動,增強安全生產綜合保障能力。一是開展安監機構標準化建設。鞏義、登封、新密、新鄭、滎陽、金水、中原、二七、管城、惠濟安監局及執法機構要達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標準化建設標準”。二是開展安全保障型城市創建示范活動。新鄭市、金水區、鞏義市、管城區要對照省、市創建標準,逐條逐項抓好落實,按期完成創建任務,達到“安全保障型城市創建標準”。三是開展安全和諧村鎮(社區)創建活動。各縣市區要實現20%的村鎮和城市社區達到“安全和諧型村鎮(社區)創建標準”。四是開展安全發展型企業創建活動。各縣市區要實現15%的規模以上企業達到“安全發展型企業創建標準”。
2.認真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鄉鎮、街道開展三分六定網格化管理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基層領導機構和社區行政村安全管理隊伍建設,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監督員、社區和農村安全管理人員職責和津(補)貼,建立安全生產“雙基”工作評價考核機制,充分發揮基層安全管理人員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筑牢安全生產第一道防線。
3.開展城市社區農村安全創建和“三分六定”網格化管理工作。本著“政府引導、公眾參與”的原則,深入開展城市社區和農村安全工作,提高安全社區、安全村達標率,把創建安全社區(村)與推進“三分六定”網格化管理結合起來,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指導督促各類企業特別是高危企業,切實加強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三項基礎性工作,努力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對安全評價、檢測檢驗等中介機構及注冊安全工程師的管理,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三)深化企業主體責任的落實
1.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標準規程。監督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生產責任管理機制,嚴格企業負責人、重點管理崗位人員安全生產履行監督檢查,切實將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2.落實《關于企業班組安全生產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加強企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建設,促使企業健全管理制度,落實主體責任,提高人員素質,改善安全條件,引導企業走規?;?、規范化發展道路,實現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狀況的根本好轉。
3.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在大型企業推行安全標準體系認證,在中小型企業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分級分類管理,健全企業安全標準化激勵機制,全面開展企業安全標準化評審認證。2011年力爭使60%以上的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達到五級以上安全標準化水平。
4.嚴格安全許可制度,提高高危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嚴把市場準入關。建立健全高危行業、高風險領域企業提取安全生產費用、繳存風險抵押金和實施安全責任保險等安全生產的“三大經濟政策”。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5.健全企業安全誠信考核機制。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設,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促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初步建成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年內,在重點行業領域評定10家安全誠信生產經營單位和2家安全誠信缺失生產經營單位,在社會公示,營造安全誠信建設輿論氛圍,引導更多生產經營單位努力提高安全誠信度。
(四)狠抓隱患排查治理
1.全年組織開展6次以上安全生產大檢查。根據季節特點和安全狀況,適時開展專項檢查,加大安全生產專家參與安全檢查,切實提高檢查質量和檢查效果。
2.以重大隱患治理和重大危險源監控為重點,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加強重大危險源監控,認真落實《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制度》,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3.實行安全生產重大隱患領導掛牌督辦制度,健全重大隱患治理投入機制,協調本級政府籌集或列支專項資金,用于整改治理重大安全隱患和重大危險源。嚴格落實領導包案、掛牌督辦制,切實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預案“五落實”。監督企業加大安全投入,按規定標準提取安全費用,專項用于安全生產隱患治理。
4.嚴格落實隱患排查、隱患上報、隱患整改、聯席會議、隱患掛牌督辦、隱患雙向驗收、隱患舉報獎勵、重大隱患公示、隱患排查宣教、督查考核等十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經?;?/p>
5.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大督查”活動?!按髾z查、大整治”的重點是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公眾聚集場所消防、旅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地鐵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行業和領域,實現轄區企業全覆蓋?!按蠖讲椤钡闹攸c是:市委市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情況,各縣市區政府落實重大事故隱患掛牌督辦、領導包案及整改治理情況,煤礦落實領導包礦、干部駐礦情況,煤礦、非煤礦山落實礦領導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制度情況,冬季惡劣氣象條件下做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安排及防范措施落實情況等。
(五)繼續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
牽頭開展非煤礦山(尾礦庫)、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督促開展煤礦、道路和交通運輸、旅游、建筑、公共聚集場所、水上交通、民爆器材、特種設備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對重點高危工業行業安全生產的監管和指導,做到日常檢查與專項檢查、專項整治相結合、相促進,切實解決重點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真正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六)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執法工作
1.加快推進安全監管監察機構達標建設。繼續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加快推進安全監管監察機構裝備達標建設,保證監察執法必備的辦公條件和專用設備設施。
2.嚴格執法,對全市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全覆蓋的執法檢查。以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為主要內容,組織開展打“三非”、反“三違”、防“三超”專項執法行動,著力建立規范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
3.編制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年度執法計劃。制定執法計劃是我們安監部門保護自己的有效方式,按照執法計劃執法就是盡職,所以執法計劃一定要制定好。
4.規范執法,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好法定職責,加強監督,及時糾正行政執法不規范行為。
5.充分發揮“”安全生產舉報電話作用,通過獎勵的方式,鼓勵民眾舉報生產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隱患、非法違法生產建設經營等方面的案件,拓寬安全生產案件來源渠道。
(七)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1.突出預防為主,強化事前預防,完善事故防范工作體制機制,切實做好事故超前防范工作。要以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建設為重點,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完善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預案,搭建安全生產信息平臺,整合優化現有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資源,充實隊伍,加強應急救援演練,強化指揮調度,密切聯系各部門、各地區應急管理機構,建立“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提高應對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快速反應能力。
2.根據《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加強預案管理,全面修訂應急預案。督促指導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和危險性較大的企業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預案,加強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提高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強實戰能力。各縣(市)、區要逐步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機構,配備應急救援指揮車輛,提高應急救援裝備水平。
(八)切實做好作業場所職業衛生工作
1.認真落實《職業病防治法》、《省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辦法》、《市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關于開展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調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積極做好作業場所的職業健康管理工作。
2.加大對作業場所檢查力度,重點檢查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機構設置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人員配置情況、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制定與實施情況、工作條件設備設施材料和勞動防護用品情況、職業危害申報、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和評估情況、職業危害事故隱患的整改與消除情況、職業危害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情況、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和演練情況、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培訓情況、職業危害告知情況、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管理情況、職業安全健康費用提取和使用情況。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對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并向有關部門報告。
(九)努力提升宣傳教育培訓水平
1.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行動,著力增強全社會安全發展意識。要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參與2011年“全國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發揮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作用,辦好電視臺《安全總動員》、日報《安全就在你身邊》等欄目,向公眾廣泛宣傳以安全發展為核心的安全文化,宣傳先進典型和經驗,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在各大商場、沿街門店、公交車、建筑工地、鄉村社區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使安全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努力營造全社會時時講安全、處處有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圍。
2.完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體系。繼續加大領導干部安全培訓力度,利用黨校培訓平臺,建立領導干部安全培訓長效機制,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安全憂患意識。加大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力度,使高危行業和特種作業人員實現持證上崗。繼續加強崗前培訓,強化企業培訓基礎工作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多種形式培訓,加大對農民工安全培訓力度,切實提高農民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發展企業安全文化,強化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督促職工群眾遵章守紀,推動安全生產全民動員、全社會設防。
(十)強化安監隊伍建設
1.加強思想建設。以黨組中心組學習和全系統黨員干部學習為重點,開展專題理論學習培訓,用科學發展理論武裝頭腦,增強干部職工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增強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績效考核,貫徹連書記就解決政府工作效率、作風問題提出的“提高三個效率、建立七個機制、落實十個不允許”的要求。
2.加強作風建設。以建設“學習型、競爭型、務實型、創新型、廉潔型”安監隊伍和“為民、務實、清廉”機關為目標,加強文明單位建設、政風行風建設和廉政建設,轉變工作作風,培養“勤勉敬業”、“求真務實”、“雷厲風行”、“廉潔奉獻”四種作風,努力在工作效率、服務態度、創新意識上實現新突破。加強政風行風建設,著力解決一些群眾反映集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全市安全生產監管系統的行政效能、業務素質、工作作風和服務意識,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強、作風優良、業務過硬、風清氣正的安全監管隊伍。
3.加強業務建設。以“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機關學習內容,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形式,構筑“三個平臺”,即教育培訓平臺、學習激勵平臺、一線實踐平臺,加強安監系統干部業務培訓,建立全市安全監管干部輪訓制度,使干部職工全面掌握安全發展理論、安全生產法規、安全生產管理、執法檢查實務等方面知識,提高安監干部綜合業務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
- 上一篇:農業局創建文明城市指導意見
- 下一篇:環保局公共環境改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