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給排水視察匯報

時間:2022-05-17 09:27:00

導語:城區給排水視察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區給排水視察匯報

根據《2004年市政協委員視察工作計劃》的安排,7月20日至22日,市政協環境和資源委員會委員由副主席帶隊,就市中心城區給排水現狀及發展進行了視察。現將視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為合理使用、保護水資源,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給排水總公司,對市中心城區給排水進行一體化管理。到目前為止,市給排水總公司有職工242人,污水處理廠1個,水廠2個,水泵房4座,水泵機組20臺,原取水點3處,采用目前較為先進的二氧化氯發生器凈水工藝和自動變頻恒壓供水,平均日供水量4萬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可達4.5萬立方米。x

市中心城區排水系統建設與供水系統建設不同步,排水系統為合流制管網與分流制管網并存,雨污合流。市中心城區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服務業污水及其它雜用污水的日產生量約為6萬立方米,最終受納體為河。每年注入河的污水達2000萬立方米,其中六成為生活污水,沿岸的食品廠、塑料廠等企業產生的廢水直接排入河中,不僅使河的污染日趨嚴重,而且對下游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及經濟發展帶來威脅。因此,解決污水無處理、無系統排放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從根本上改善我市的投資環境和生產環境勢在必行。目前,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已投入試運行,正在實施的排污收集管網工程總投資8002.48萬元,鋪設管道139.392公里。河北岸污水收集管網已初步建成,南岸的污水收集管網正在加緊施工,排污管網建設由于涉及到拆遷等問題,進展緩慢。受此影響,總投資8千余萬元,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要正式運行,尚有待時日。

二、存在的問題

1、飲用水潛伏短缺危機。一是各水源點水體普遍偏小而蓄水總量低,枯水期無水調節。各水源點不能相互調度。二是由于水源點周邊地下水位下降,出水總量偏小。三是水源點附近住戶對林草植被的破壞,嚴重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結構,其產生的生活垃圾,也會污染水源,影響水質,不能使用。四是市中心城區城市規模擴大,日需水量不斷增大(約為5萬立方米),公共衛生和住宅用水由于供水設備落后和水價偏低,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耗水指標激增。而目前水廠的日常供水量為4—4.5萬立方米,豐水期基本上能滿足市中心城區生產和生活所需,枯水期則供水不足,只能分片區供水,地勢較高地區,嚴重缺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五是園林用水分文未繳,消防用水定錢不定量,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六是供水管網改造建設滯后。正在實施的供水管網改造二期工程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進展緩慢。

2、污水處理率為零,污水處理設施由于排水系統尚未完工而無法投入使用。

3、河污染嚴重。河是市中心城區內的唯一河流,源頭部分長期干涸,雨水期有少量水體。河除了吸納大量生活污水以及生產廢水外,有些河道已成為固體廢棄物的堆放場地。并且淤泥越積越多,不僅影響排洪,而且蚊蟲滋生,使沿岸居民連門窗都不能開。每年有上千萬噸污水通過河進入地下,市民對徹底整治河的反映強烈,呼聲越來越高。

三、建議

1、用科學發展觀倡導合理用水,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采取“多庫串聯,水系聯網,統一調度,優化配置水資源”的辦法,構筑區域性水網體系,實現地表水、地下水統一優化配置,調劑余缺,以豐補欠,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資源潛力。搞好水源點綠化,鞏固壩體,完善水庫蓄水功能。化解矛盾,加快供水工程和供水管網二期工程建設,通過技術改造,減少生產、生活用水的漏失率。

2、切實搞好水資源和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市政府以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水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執法管理力度。對全市自備水源逐一進行檢查,嚴格封閉無證深井,對自來水管網到達地區的深井原則上一律封閉。同時,收取自備井水資源保護費,用經濟杠桿限制自備井發展,確保市區地面安全。對已經嚴重老化的自來水管線,應結合城市建設盡早予以更新。著眼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長遠戰略,還應逐步實施雨水收集、儲存和利用,增加透水路面和滲井,擴大城市軟覆蓋,使雨水回補和涵養地下水,保護好水資源。

3、加大投入力度,下大決心根治河。南京市每年環保投入占GDP比重高達2%,平均每年投入30多億元。沈陽市通過實施河道清淤疏浚、污水截流、水生植物凈化等七大工程治理渾河,使市區河段水體達到三類水質標準。我市也應該把建設河納入重要日程,在高質量、高標準、高起點規劃的前提下,配合亮麗工程,按照市場運作模式整治河,蓄清治濁,正本清源。

4、認真抓好污水處理廠的運營工作。市場化運作方式和循環經濟模式是解決污水處理廠運營問題的根本途徑。比如南京市已將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城北污水處理廠向國內外5家知名污水處理公司招標經營,轉讓經營權25年。再有大慶、沈陽,將污水處理廠與自來水公司捆綁式經營權轉讓或出售。另一方面,還應積極采用中水回用的循環經濟模式,降低污水處理的邊際成本,走小型化、生態化、中水就地回用的污水處理廠建設路子。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的選址、選型問題,應組織有關專家充分討論,合理設計,使污水處理廠真正能夠運轉起來,發揮應有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5、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的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除了節約用水、合理調配、加強管理外,應提倡中水回用。建議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針對不同企業用水量,結合技改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和自身中水回用設施,走自我循環、自我調節之路,使企業的生產條件適應當地的資源條件,降低成本,增加活力。對于自建和改造污水處理回用設施效果明顯的單位,政府可提供技改資金和減免稅費等政策予以支持。要合理地調整自來水水價,制定回用水的價格體系,適時運用價格杠桿,促進使用處理后的污水,節約自來水。新建的大型公建要自行配套污水處理和回用設施;新建的居民住宅區內部必須配套接收中水的管道;老住宅區要分期分批增建污水處理及回用設施;對已建成的大型公建設施,有污水處理和回用設施的必須全部啟動,沒有的必須增建污水處理和回用設施;對于具備條件而不具體實施的,不予辦理銷售許可、營業許可和有關市政設施的使用手續;對使用中水的公建和居民住宅小區應減免污水處理費。中水回用的實現,每年可使地下水少抽取500萬立方米、河水1000萬立方米。

6、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的用水大戶,其工業用水自取,不僅量大成本高,而且開采地下水已危及市區地表安全。如果水鋼能真心實意走地企共建發展之路,在適宜的價位使用污水處理廠的中水,這樣,不僅能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而且還能節約資源,又可使市污水處理廠維持正常運轉,從而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可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7、加大宣傳力度,并采取適當措施創建節水型社會。有關調查表明,當水費支出占居民家庭收入2.5%時,人們就會考慮節約用水;達到5%時,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較大影響;達到10%時,人們才會考慮水的重復利用。國家建設部曾建議將水費標準控制在2.5%到5%之間,并要求我國所有城市在2005年底前對居民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2003年底,全國平均水價為每立方米2.9元,省平均水價在1.5元左右,我市平均水價為1.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市應科學實施階梯水價,促使人們節約用水。將階梯水價分為三個梯次:第一梯次是保證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水量,在這個梯次范圍內,水價較低;第二梯次是超出基本生活必需的用水量,水價一般為第一梯次范圍內用水價格的兩倍左右;超過第二梯次范圍內的用水量為第三梯次,在這個范圍內實行較高的價格。通過以上措施,增強人們的水憂患意識,從而形成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社會氛圍,達到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