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統計局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
時間:2022-05-22 04:13:00
導語:區統計局經濟運行情況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老工業區振興的關鍵之年,更是為“十二五”規劃實施奠定良好基礎的關鍵之年。為實現經濟新起點和新跨越,全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一二三四五”的總體發展思路和要求,以工作項目為總抓手,緊抓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一季度全區經濟進一步延續回升向好的勢頭,實現了良好的開局。
一、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預計情況
預計一季度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2億元,不變價同比增長15%,三次產業比為:1.55:61.57:36.87,三產比重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預計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利稅11.1億元,同比增長50%。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1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實現30億元,同比增長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到4845元,同比增長8.5%。預計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27元,同比增長10%。預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321萬美元,同比增長31.2%。
二、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農業生產情況平穩,農村經濟預期良好。
今年我區加大了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力度,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今年以來,我區氣候、地墑條件良好,小麥生長總體向好,夏糧有望獲得好收成。畜牧業生產略有增長,一季度,全區豬、羊、家禽存欄量分別為3.8萬頭、3萬只、72.4萬只。肉類產量3835噸,同比增長9.6%;禽蛋產量2643噸,同比增長9.7%;奶類產量974.4噸,同比增長8.8%。
(二)工業生產穩步提高,經濟效益加快回升。
全區工業企業步入企穩回升階段,絕大多數企業正逐步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步入平穩快速發展階段。1-2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2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分別為64.77億元、4.09億元、6.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27%、94.37%、58.46%。
1、重工業繼續發揮重要的帶頭作用。1-2月份,在通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33.42%)、耐火材料制品業(同比增長36.7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增長38.72%)、專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38.45%)等行業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全區重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4.84億元,同比增長32.86%,高出輕工業11.19個百分點。
2、重點優勢企業拉動作用明顯。1-2月份,全區10家龍頭企業、20家骨干企業和20家成長型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9.4億元,同比增長23.4%,增速同比提高23.14個百分點;50家重點企業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8.43%,比個數所占比重(8.03%)高出20.4個百分點,對全區規模工業經濟的貢獻率為23.07%。
3、工業出口形勢良好。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區經歷了外需疲軟的困擾,去年全年出口負增長。今年工業品出口開局良好。1-2月份,全區實現出貨值3.4億元,同比增長16.46%,比去年年底增長了近45個百分點。
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面擴大。在重點調度的52種產品中,有39種產品實現正增長,增長面占到75%。其中:減速機產量同比增長65.28%、鍛件產量同比增長42.29%、泵產量同比增長29.43%、耐火材料制品產量同比增長27.68%、原煤產量同比增長13.88%、紗產量同比增長29.52%,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31.49、11.49、2.38、26.71、1.69和20.58個百分點。
(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
今年我區繼續堅持抓投入上項目,按照“儲備項目抓前期、開工項目抓進度、竣工項目抓投產”的思路,全力抓好年度投資131.2億元的242項過千萬元項目,確保項目投資持續高效。1-2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億元,同比增長44.5%,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
(四)假日經濟效應明顯,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
在經濟回升向好的大環境下,“元旦”、“春節”、“元宵節”等節假日拉動作用明顯增大,有效促進了城鄉消費的升級和市場的繁榮。1-2月,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億元,同比增長17.7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業分別實現1.02億元、16.72億元、0.05億元和2.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3.2%、14.39%、25.89%和29.44%。
(五)對外貿易恢復性增長,實現了開門紅。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繼續復蘇,在各項穩定外貿增長政策的有力推動下,全區外經貿出現強勁反彈,進出口全面大幅回升。1-2月份,全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134萬美元,同比增長45.8%。其中:出口完成3973萬美元,同比增長7.8%;進口完成2161萬美元,同比增長312.4%。全區六大出口行業中化工、陶琉、食品出口增長勢頭強勁,同比增長分別為82.2%、37.6%和114.5%。重點外貿企業對全區進出口業績的支撐力度顯著增強,外貿出口20強企業的出口量占全區出口總量的80%。
(六)財稅狀況有所好轉,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今年以來,全區經濟呈現出企穩向好,全區的財稅收入明顯好轉。1-2月份全區地方財政收入達1.1億元,同比增長22.86%,增速高于全市1.97個百分點。國地稅稅收1.88億元,同比增長34.74%,其中:國稅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12.79%;地稅收入7604萬元,同比增長88.59%。
各項存貸款余額穩步增加。2月末,全區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67.23億元,較年初增加7.3億元,其中:儲蓄存款余額為120億元,較年初增加6.1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94億元,較年初增加6.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長明顯,較年初增加4.6億元;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增長相對緩慢,較年初增加1.6億元。
(七)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物價水平持續走高。
1-2月份,我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84.39元,同比增長4.85%;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766.27元,同比增長10.5%。收入的增長以及民生的改善,促使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1-2月份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874.68元,同比增長14.8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12元,同比增長7.5%。
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保持高位運行。1-2月份我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1%。食品類價格偏高是拉高CPI的主要原因,雖然豬肉價格有所下降,但由于氣溫偏低,冰雪偏多,糧食、蔬菜和水果的價格分別為去年同期的121.9%、126.1%和130.7%,帶動食品價格比去年上漲8.8%。
三、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全區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當前我區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一)工業企業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困難。
作為區經濟支柱的工業,增長的基礎仍然不穩,企業增效的形勢仍較嚴峻,提升規模工業經濟效益的壓力依然較重。
一是工業企業流動資金緊張。隨著工業企業恢復生產,經營費用逐步增加,原材料采購、產成品壓貨等原因造成了企業流動資金不足。1-2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兩項資金占用達35.83億元,同比增長11.82%,占到流動資金平均余額的39.65%。
二是工業企業能源供應嚴重不足。我區的企業(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潔燃料——天然氣為主,但目前,企業普遍存在天然氣供應壓力不足的情況,達不到窯爐供熱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也達不到要求,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此外,企業的生產經營還受到限電措施的影響,電價的上漲使企業的用電成本增長了2.3%。
三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快,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自去年四季度由下跌轉為上漲,今年漲幅快速升高,1-2月,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了19.6%,而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了9.2%,這兩種價格明顯倒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產品的成本。
(二)對外貿易形勢依然嚴峻。
由于國際經濟形勢尚不明朗,外需市場總體仍較為低迷,我區外貿出口仍未擺脫下行局面。去年以來,全區外貿出口一直呈負增長,而且這種趨勢年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西方國家經濟是真正企穩復蘇還是短暫回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危機對我國外貿的負面影響還在延續,隨著競爭的加劇,與西方國家的貿易摩擦也日趨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會受到一定影響。
(三)財政收支壓力較大。
受部分重點企業稅收下滑、結構性減稅免費、新增稅源相對較少等因素影響,財政增收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同時,隨著保增長、擴內需、重民生等政策的出臺,剛性支出大幅增加,財力缺口進一步加大。
(四)城鄉居民增收壓力大。
金融危機使我區經濟受到較大沖擊,目前,全區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初期,在逐步恢復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城鄉居民以及單位職工的收入缺少有力的增長因素,增收的壓力依然很大。
四、經濟運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全力抓好項目建設,確保投資持續快速增長。
一是認真研究國家、省、市產業政策、投資重點,圍繞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等方面搞好項目的策劃;
二是做好項目的融資工作,深化銀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信貸規模,放寬市場準入,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保障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三是優化項目建設環境,積極落實土地、資金、能評、環評及基礎配套,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二)實施工業調整提升工程,鞏固工業生產回升基礎。
一是推進工業布局調整,大力實施我區的“一核二區三片”城鄉產業布局規劃,加快工業企業向“兩區”搬遷步伐;
二是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抓住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立足我區優勢,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同時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裝備提升我區傳統產業的改造;
三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企業以多種形式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聯合,建立技術聯盟,聯合攻關,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深入實施技術標準和品牌化戰略,積極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
(三)積極促進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以圍繞我區文化特色產業為中心,以打造“魯中休閑文化名城”為指導,大力調活發展服務業。培植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商貿物流企業、文化創意企業、信息咨詢企業,抓好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文化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
(四)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大力改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環境,促進居民就業。加強對困難群體特別是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解決好大學生就業問題。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建立和完善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的長效工資增長機制,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
- 上一篇:區縣安監局加快辦事效率措施
- 下一篇:幼教藝術素質調研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