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生態林業情況報告

時間:2022-06-07 04:14:00

導語:全區生態林業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生態林業情況報告

高效生態林業示范區位于黃河南展區,西臨黃河,東至南展大堤,北起五干渠,南到四干渠,涉及14個村,總面積4.1萬畝,概算投資4.5億元,是全市規劃建設的十大生態林場之一。項目建設按照“三步走”的規劃,力爭通過5年時間,從打造片林入手,逐步過渡到郊野公園,最終建成全國一流的森林旅游度假區,實現生態林業經濟、旅游文化、城郊經濟協調發展。

一、前期工作完成情況

示范區建設自2011年9月份、項目啟動以來,指揮部各工作組根據職責分工,堅持現場辦公,克服時間緊、任務重的壓力,完成了大量細致、繁重的工作,示范區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組建成立了生態林場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靠上抓。各片區、各村居成立生態林場建設工作機構,明確任務分工,落實目標責任,把責任分解到每個單位和具體工作人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為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建立了三項機制:一是日調度會議機制,每天在指揮部召開小組成員調度會議,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下步任務;二是階段性總結獎勵機制,總結成績經驗,查找薄弱環節,對工作進展快的予以通報表揚和獎勵,保護和調動工作積極性;三是工期倒排量化機制,將重點工作任務梳理分解量化到個人,以目標倒逼任務,以工期倒逼進度,以任務倒逼責任人,以督查倒逼落實。

(二)科學制定規劃,務實高效推進。圍繞建設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生態林場的目標,先后會同省林科院、北京北林地平線景觀規劃設計院等專業機構,高起點高標準編制項目規劃。根據規劃確立的功能定位,生態林場分森林游覽核心、生態展示核心、復合林業展示核心、休閑度假核心、文化娛樂核心、民俗游覽核心六大主題,分別設置黃河文化展示區、農居區、森林休閑度假區、混合營林景觀區、濕地生態區、森林風光休憩區六大區域。項目分三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建設以森林為主、喬灌草搭配的1萬畝林業示范區,同時規范提升1萬畝;第二階段,豐富林地植被,搞好配套設施建設,建設森林公園;第三階段,完善功能,提升檔次,建成獨具特色的郊野公園,打造集森林公園和郊野旅游度假于一體的休閑勝地。具體工作中,堅持以規劃為指導,統籌安排、科學調度,細化工序、倒排工期,各環節緊密相扣、整體推進。土地流轉完成后,迅速展開遷占倒茬;樹苗購置和規模營林無縫銜接,做到供得及、種得上;新建道路施工和路域綠化同步招標,路通到哪里就綠化到哪里;樹木栽植與養護管理緊密配合,第一時間完成灌溉、扶正、剪枝和涂白。

(三)創新管理模式,提高造林質量。一是鎮政府統一采購調配樹苗,抽調骨干技術力量赴周邊20余處苗木基地,精心篩選訂購30多種適生樹種,嚴格選用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根系完整的優質壯苗,確保苗木質量。樹苗購進后統一管理調度,及時分發各村居和專業隊,確保不因樹苗影響工程進度。二是在群眾自發種植區域,分別組建營林專業隊,鎮政府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并搞好督促檢查。動用了全鎮及周邊地區的技術力量,嚴把苗木栽植關,做到統一打點、統一挖穴、統一調運、統一標準“四統一”,確保栽植質量;嚴把后期管理關,做到統一支架、統一培土、統一涂白、統一澆水“四統一”,確保樹木“種一片,活一片,綠一片”。三是鼓勵企業種植公益生態林和特色林場,尊重企業營林自主權,將精品核心區和企業營林區承包給8家企業開發經營。積極引導企業充分認識高效生態林業的長期效益,少算一家、一時的小帳,多算生態、長遠的大帳,同時在樹木品種選擇上,引導企業合理搭配樹種,并注重名優樹種的引進。

(四)強化政策引導,維護群眾利益。認真落實上級各項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強對群眾的引導,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對南部的生態補貼區,立足做大林業資源,在堅持群眾林木所有權的基礎上,根據樹木成活率及保存率情況,按照每畝每年600元標準向群眾發放生態補貼,保證了林農經濟收益,調動了林農加強林木養護管理的積極性。對土地流轉區,全部用于發展高標準公益林區,政府掌握建設主動權,土地流轉價格以畝產1000斤小麥折合國家收購保護價計算。土地經全體村民簽字認可后流轉給鎮政府,鎮政府將林地承包給企業建設經營。承包合同既明確了企業的合法權利,支持企業自主開發經營,又規定了企業的應盡義務,保證了政府的規劃權和監督權。

項目啟動以來,一個月完成1.8萬畝土地流轉和1.2萬畝生態補貼協議簽訂,20天完成遷占倒茬和3萬畝土地清表,共清理棉田、玉米田、魚塘等3萬畝,保障了營林工作的順利開展;一個月完成企業營林區內的墳塋遷移工作,共遷移和整平涉及16個村莊的4000余座墳塋。基礎設施配套方面,欣龍路等6條道路正在進行軟基處理、路基壓實和土方調運,外調土方10000余方,完成路基施工40%;新開工橋梁完成主體澆筑10座。累計實施土地整平1.8萬畝,疏浚溝渠47.4公里,竣工橋涵閘42座,修建道路41公里,示范區內交通、水利設施配套大格局基本形成。營林工程全面完成,累計造林面積3萬畝,植樹340萬余株,樹木品種30余種,其中主要栽植楊樹12200萬畝、柳樹3800畝、銀杏1000畝、竹子500畝、果樹600畝。

二、存在的問題

示范區的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績,但是離市區主要領導的要求和“建設國家一流森林旅游度假區”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示范區建設推進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企業營林區方面。雖然各企業營林工作已基本完成,但各企業之間進展不夠平衡,個別企業所選樹種單一、規格較低。營林面積和數量達到了要求,但樹木品種不夠豐富,樹種搭配不盡合理,在名優樹種引進和檔次提升上還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效果和種植質量。另外,苗木栽植后澆水、施肥不及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苗木的成活率和苗木的生長質量。

二是配套工程方面。受前期天氣影響,示范區基礎配套工程開工較晚、整體進度偏慢,另外,澆樹造成地下水位較高,影響了正常的道路施工,道路施工進展慢又影響了路邊植樹的完成。現正在科學調度,協調道路和橋涵施工加速推進。

三是會所規劃和建設立項推進相對較慢,現各企業正在完善各會所建設規劃方案,積極協調各項手續的辦理,爭取早日開工,加緊往前趕進度。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示范區建設將按照“生態優先、民生為本,產業延伸、旅游崛起,城鄉統籌、綠色發展”的思路,圍繞當前形成片林、近期建設郊野公園、五年建成森林旅游度假區的目標定位,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措施,加大投入,不斷提高建設水平和檔次,為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是加強新植樹木后期管護工作。對新栽植的樹木,組織人力物力及時做好施肥、澆灌、扶直、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提高新植樹木成活率;落實管護責任制,對新植樹木登記造冊,明確具體負責人,簽訂責任狀,樹木成活率與管護責任人經濟掛鉤;組織公安、綜治等部門加強林區治安巡邏,提高林區群眾愛綠護綠意識,打擊毀樹盜木現象。二是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增強施工單位的質量意識,積極引導企業把工程的質量放在第一位,創品牌、創特色,確保道路和橋涵等基礎設施建設質量不出任何問題;不斷強化包靠單位、職工聯系企業工作制度,建立一套指導驗收機制,在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的同時,對企業工程的質量進行考評和驗收;三是組建林場管理機構,人員盡快到位,同時采取招聘等多種形式招募高層次的林場管理人員,建立林場長期管護機制,確保林場管理到位。四是發展林下產業,拓寬助農富農渠道。鼓勵引導群眾從事林下養殖、種植等復合生產經營,探索林禽、林畜、林菌發展模式,先期建設套種西瓜、散養笨雞實驗林地各1處,并逐步推廣,促進林業與一、二、三產的協調健康發展,不斷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