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匯報

時間:2022-06-13 09:07:00

導語: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添加劑監管工作匯報

今年以來,針對食品添加劑種類多、經營業戶分布廣、監管難度大等問題,市局積極創新監管方法,探索推行了“編碼標簽”追蹤機制,緊抓“標簽設計”、“編碼制作”、“推廣應用”三個環節,全面建立食品添加劑進銷貨信息編碼管控系統,有效地提升了食品添加劑流通領域監管水平。

一、緊抓“標簽設計”環節,建立食品添加劑信息采集載體

按照簡便、實用的原則,將食品添加劑流通過程中涉及的“名稱類別”、“經營者所在行政區劃”、“經營者的營業執照”等6項重點信息進行分類編號,分別用阿拉伯數字從小到大依次表示。同時,設計了“口取紙”式的食品添加劑“跟蹤標簽”,標簽內容包括食品添加劑拼音縮寫-“SPTJJ”和涉及的6項重點信息的對應編號,每個標簽表示為一組數字和字母組合而成的編碼。只要將“跟蹤標簽”粘貼在食品添加劑外包裝表面,執法人員在日常檢查過程中,通過查閱標簽編碼就可快速了解添加劑所屬類別、批發商信息等。如,標簽SPTJJ021-01-0012-016,記載信息為“市村鎮駐地食品添加劑批發業戶馬XX經銷的‘秋山牌甜蜜素’”。

二、緊抓“編碼制作”環節,全面收集食品添加劑流通信息

食品添加劑標簽“編碼”包含的信息量大,數字準確度要求高,在制作過程中需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做好基礎信息采集工作。采取分片包干負責采集的方法,由工商所按照轄區范圍開展兩類基礎信息采集活動。一是經營主體信息。借助市場主體“經濟戶口”系統,收集食品添加劑批發、零售經營業戶的名稱、住址、經營范圍、營業執照注冊號等7項內容。二是銷售產品信息。由經營業戶向工商所報送經銷添加劑的種類、名稱、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編號、檢驗報告和進貨發票等9項內容,報送的各項數據信息由工商所整理備案。針對經營過程中增減添加劑種類的情況,由經營者7天內到工商所更新備案數據。以上兩類信息,由市局消保科進行集中整理,并編制建立《食品添加劑經營業戶和產品信息匯總臺賬》。

(二)做好編碼信息的統一編制工作。以基層工商所采集的基礎信息為依據,根據轄區分布情況和添加劑產品的類別進行統一編號,分別編制《全市鄉鎮(街道)村編號表》(001-601)、《全市食品添加劑批發零售業戶編號表》(由0001起編)和《添加劑產品種類序號表》(由001起編)。針對不同經營業戶、不同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從各個編號表中對應地選擇數字號碼進行排列組合,形成各個轄區不同種類食品添加劑的專用“跟蹤編碼”,并印制成統一格式的“食品添加劑編碼標簽”。

(三)做好電子監管系統對接工作。為了監管人員在巡查過程中查閱方便,將編制的各類食品添加劑的信息編碼全部錄入“工商E通”監管系統,形成“編碼標簽”與相關信息一一對應的查詢數據庫。監管人員在市場檢查過程中,可隨時通過手機辦公終端查閱食品添加劑的相關信息。目前,市4戶食品添加劑批發商、112戶零售點的信息全部錄入“工商E通”監管系統。

三、緊抓“推廣使用”環節,實現食品添加劑源頭追蹤定位

(一)區別對待,分類標貼。針對不同鄉鎮、不同種類食品添加劑的經營業戶,分別發放對應的“食品添加劑編碼標簽”,由所在轄區的工商所負責分頭監督管理,指導經營業戶做好標簽粘貼工作,切實做到一貨一簽、隨貨發放。其中,零售業戶從當地已備案的批發商處進貨時,不必重復粘貼標簽,實現了編碼標簽的高效利用和“無縫隙”覆蓋。

(二)嚴格巡查,準確追蹤。為確保“編碼標簽追蹤”機制取得實效,該局充分運用市場巡查網格化監管體系,將全市劃分為36個巡查督導區域,由工商所巡查人員定期深入食品添加劑經營業戶開展“四查”活動,查看進銷貨臺賬、標簽使用情況、存貨與臺賬相符性等,針對存在質量嫌疑的食品添加劑產品,監管人員可通過手機終端現場查閱“工商E通”監管系統,現場準確定位和追蹤到銷售源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