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綠化情況視察匯報

時間:2022-07-03 06:43:56

導語:城區綠化情況視察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區綠化情況視察匯報

一、我市城市綠化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圍繞中等城市定位和省級園林城市建設標準,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家園為目的,以增大城市綠化面積、提高綠化檔次為重點,開展了大規模、高檔次、高標準的城市綠化工作。四年來,全市綠化總投資達2.96億元;新增城市綠化面積752萬平方米;栽植大中喬木112萬棵。目前,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2平方米。

(一)加強了組織領導。近幾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把城市綠化工作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初步形成了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城市綠化工作局面。一是成立專門的城市綠化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市級領導包靠責任制,每年定期召開全市城市綠化工作會議,對城市綠化工作進行專門動員部署,并積極整合相關部門的資源力量,明確工作目標和年度任務,做到部門、人員、資金、技術、責任五落實。各鎮街、部門也分別成立了專門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基本形成了責任具體,調度及時、督促有力的領導體系和組織網絡。二是層層落實責任。市政府與相關鎮街、部門簽訂了綠化責任狀,明確了任務目標、職責分工和考核獎懲。三是出臺規范性文件。為實現城市綠化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實行城市綠化綠線管制和綠色圖章制度的意見》,對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完善綠化規劃建設審核和審批機制作出了明確規定。

(二)明確了目標任務。2004年全市確立了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目標,提出了“全民動手、見縫插綠、苦干三年、綠化城區”和“大樹點點、楊樹鑲邊、灌木擴面”的總體要求。四年來,城市綠化工作在綠化投入、規模、標準、質量上均上了一個新的水平。

一是堅持道路綠化與道路建設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實現了路通樹綠。先后對夷安大道、康成大街、大街等40多條新建和改擴建道路實施了綠化,對鳳凰大街等城區街路綠化進行了更換、補植。共新增道路綠化面積493萬平方米,栽植大中喬木80多萬棵。基本形成了“一路一樹,一街一景”的綠化格局。二是堅持以增加城市公共綠地,建設精品園林景觀,滿足市民休閑健身娛樂需求為目標,建設公園綠地41.9萬平方米。先后建設完善了春曉園、翠嶺園、梧桐廣場等19處特色鮮明、功能各異、配套完善的游園綠地。自2007年開始,高標準實施了鳳凰公園擴建改造和南湖植物園建設工程。三是在抓好大環境綠化的同時,把庭院和小區綠化作為改善環境、提高綠量的重要手段。先后實施了人民大街、康成大街等沿街單位的“破墻建綠”工程。采取平面綠化、立體綠化等方式,增加庭院綠化面積97.2萬平方米,增加小區綠化面積76.4萬平方米,小區綠化率達到32%以上。目前,我市有9個單位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單位”,74個單位(小區)被評為“市級花園式單位(小區)”。四是結合舊城改造、拆遷和綜合治理,各居委會積極組織實施了背街小巷、村居的綠化建設和改造。目前,有92個居委會綠化街路96條,面積達29.1萬平方米,改善了村居環境面貌,提高了城市整體綠化水平。

(三)注重了規劃設計。我市的城市綠化工作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對重點道路和游園綠化工程,聘請有較高資質的設計單位精心進行規劃設計,實行設計和施工公開招標,在確保綠化質量的基礎上,擇優選定實力強的綠化企業。通過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和風貌特色建設,初步形成了“一圈、一環、三縱三橫、七節點”的綠化體系。初步形成了獨具人文特色的園林城市美景。“一圈”主要是指由城區周圍大環境綠地所組成的各種生態綠地,包括白羊山風景區、萬松林公園、鳳凰公園、基本農田保護區、各類果園、各種生態防護綠地及生態綠地等,形成外圍綠圈。“一環”是指膠河風景游覽帶和沿四條外環路的環路綠化所形成的生態景觀綠環。“三縱三橫”是指南北沿夷安大道、昌安大道和,東西沿大街、康成大街和二號街的帶狀公園形式。“七節點”是指城區內規劃的規模不一、功能多樣、各具特色的7個城市公園。為居民生活創造了一個舒適、宜人、方便和諧的人居環境,為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個安全、便捷、高效、完善的投資環境,為區域發展構筑了一個有機有序、相互促進的整體框架。

(四)強化了監督管理。在綠化工作施工過程中,市政府主管部門加強了對工程的全程質量監督,對選苗、施工、驗收等每一個環節,做到了一次成型、一步到位、一舉完成,使城市綠化工程達到了“價廉”、“適量”、“質高”的要求。為明確管護責任,市政府按照“誰建設、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成立了專門綠化養護隊伍,實行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屬地管理,并積極創新綠化管護模式,對園林局管理的綠化苗木,實行了招標管理、承包管理、考核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園林局管理的288萬平方米綠地,綠化養護管理水平已達到省一級標準。

二、存在的問題

我市城市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建設中等城市的發展定位和省級園林城市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市民愛綠護綠意識有待提高。少數市民公共意識不強,在綠化帶內倒垃圾、潑污水,在綠化樹木上扯線晾曬衣物,人為損壞園林景觀,損壞樹木、草坪等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個別個體經營業戶因綠化樹木遮擋了門頭,而人為地向樹根處倒熱水、機油造成樹木死亡,甚至私自砍伐綠化樹木。

(二)樹木管護工作有待改進。一是部分綠化工程施工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綠化密度問題,造成樹木長勢較差和單位面積投資過大。二是部分地域和路段對樹木的修剪不合理,影響了樹木的正常生長甚至導致樹木死亡。三是樹木的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往往是事后應急。四是一些從外地引進的綠化樹種不適應我市的生長環境,成活率不高。

(三)綠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強。一是規劃設計不完善。我市的城市綠化規劃剛性不強,缺乏前置性,大多數綠化規劃方案沒有形成在設計、施工、審查上的系統化,更沒有得到嚴格執行。舊小區的綠化改造,沒有提前進行詳細的調查摸底,沒有嚴格按照綠化標準要求進行設計、驗收,而導致老城區、老的居民小區綠化工作滯后。二是管理投入力度不足。我市的綠化養護管理費用沒有隨著綠化養護管理任務的增長而同步增長,致使在景觀效果保持、病蟲害防治、樹木補植、施肥澆水等方面存在一定難度。

(四)個別區域綠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單位和小區綠化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綠化起點低,隨意性大。加上綠化中的美化意識不強,色彩景觀不豐富,整體綠化效果不理想,特色不突出,給人以缺乏文化內涵和生態自然和諧的感覺。

三、幾點建議

城市綠化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為確保這項工作全面、深入、協調推進,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加以完善和提高。

(一)加強宣傳教育。要通過各類新聞媒體,以及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廣泛宣傳城市綠化的重要意義和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城市綠化的認識和建綠護綠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種重視綠化、支持綠化、參與綠化的的濃厚氛圍,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大家植綠、全民受益”的共識。

(二)加大執法力度。針對個別個體經營業戶破壞門前綠化樹木的行為,一方面可以考慮栽植一些相對較矮的綠化樹木,盡量為其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分樹到戶制度,門前樹木由個體經營業戶承包,負責樹木的管理維護,同時,政府主管部門要跟上監督檢查。公安、執法、市政等部門要嚴厲查處破壞綠化苗木行為,對于那些文明失范、公德缺失行為給予曝光,用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廣大市民,取得曝光一個人、教育一大片的社會效果。

(三)嚴格執行規劃。一是要堅持規劃的剛性原則,做到依規建綠,依法治綠,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侵占綠化用地。新建工業、民用及市政建設項目要有綠化規劃詳圖,園林管理部門要根據規劃對綠化進行監管。切實把落實規劃納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二是規劃要有超前意識,立意要新,起點要高,因地制宜,體現特色,并精心做好所有點、線、面的設計。努力寓綠化、文化、美化于一體,著力構筑“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綠化格局,營造獨具人文特色的園林城市美景。

(四)繼續加大投入。一是要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方針,不斷加大政府對綠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以確保重點綠化工程的實施。二是要積極探索建立穩定的、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按照“誰綠化、誰所有、誰投入、誰受益”的方針,群策群力,多方投資,共同建設,努力把城市綠化由單純的政府行為轉化為全社會、全民的行為,把財政撥付與市場補償、有償使用、對外引資等有機結合起來,為我市城市綠化集聚更多的資金。三是以經營理念聚集資金。通過土地置換和市場運作,把投資商的綜合開發與綠化任務掛鉤,搞開發必綠化,未建房先植樹,做到開發一片,綠化一片。四是大力融通社會資金參與綠化建設。通過拍賣冠名權,建設公園主題雕塑和街頭游園綠地,通過市民捐資、義務植樹植草、給樹木掛牌、栽種紀念樹、建設紀念林等方式,形成全社會參與綠化建設的局面。

(五)強化管理維護。要堅持建、養、管并重方針,建立健全城市綠化養護管理的長效機制,切實做到“建綠必養,管必到位”。對各類工程建設項目要嚴格進行綠化審查,并實行審查考核制度。新建工程必須安排相應的綠化用地,并強力實施建設項目“三同時”規定,即項目建設與綠化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要加強養管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查處侵占綠地、損害樹木和破壞綠化成果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