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科技活動工作匯報

時間:2022-07-23 04:48:00

導語:畜牧局科技活動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局科技活動工作匯報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我市畜牧養殖業升級計劃,加快畜牧業適用技術推廣步伐,全面提升生產水平,提高養殖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根據省農委、團省委、省婦聯、省科協皖農牧[2011]116號文件精神,結合市畜牧生產實際,2012年我市組織市直和各縣、區、鄉鎮100多名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和養殖企業幫扶結對,解決畜牧生產技術中實際問題,以省畜牧獸醫局倡導的“三大集成八項技術”為主推技術,以多種形式扎實開展“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和先進畜牧科技試驗示范推廣活動,收到了良好效果,現將我市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畜牧技術推廣工作扎實

市畜牧水產局高度重視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按照要求,成立了以胡宏同局長為組長,康維蘭副局長為副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對此次活動開展指導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宣傳和落實,同時印發了《市2012年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實施方案》,下發了“關于落實我市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的通知”,三縣也成立相應機構,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市局成立了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專家指導組,專家指導組下設三個專業工作組,中心畜牧獸醫科負責聯絡全市畜牧科技推廣工作。5月16日,市局在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召開全市畜牧科技推廣會議,布置具體推廣工作任務,將我市100名畜牧專業人員名額分解落實到三縣四區,確定幫扶對象,每名專業技術人員幫扶對象不少于5個。確定了活動開展重點:豬人工授精技術與品種改良技術;生豬發酵床生態養殖技術;母豬繁殖障礙與疫病防治技術;奶牛細管凍精冷配與改良技術;推廣奶牛標準化養殖小區與TMR日糧科學配制技術;農作物秸稈利用與青貯技術等,要求在生豬發酵床養殖技術和奶牛快速擴繁方面開展較大范圍的試驗示范工作,要取得較好成效。同時確定了示范推廣戶數、實施地點、責任單位、責任人和聯系人等。

二、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畜牧技術推廣成效顯著

1、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開始試驗示范與應用。自今年4月省畜牧技術推廣現場會后,我局確定在、兩縣重點推廣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兩縣各選定5家規模養豬場進行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試驗、示范。對于這項先進技術,我市各級畜牧部門采取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請進來、派出去,組織參觀考察等方式大力推廣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目前該技術在我市、兩個全國養豬大縣部分養豬場得到了應用,發揮了很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已經有31家豬場采用這項先進技術,養殖面積大約有0.74萬平方米,投入資金80多萬元。縣楊廟豐塘養豬場存欄2000多頭生豬采用了發酵床生態養豬,吳山鎮夏守山豬場進行試點,效果也十分明顯。八斗王國其養豬場擴建280平方米建發酵床,石塘鎮土山生態養豬場也興建了370平方米發酵床開始試驗與示范。利用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每頭保育豬可實現新增經濟效益20元,每頭育肥豬可實現新增效益45萬元,較好地發揮了經濟和生態效益。豬的抗病能力和飼料轉化率也得到了提高,節能增效,實現了健康養殖的目的。

2、奶牛性控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從試驗示范即將得到推廣應用。為實現我市奶牛養殖業跨越式發展,尋找出奶牛快速擴群擴繁的有效途徑,早在2006年底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就在我市鑫華養殖公司開展了奶牛性控人工授精和性控胚胎移植試驗,并取得了性控胚胎移植受胎率43%,性控人工授精的性控比例達到92%的良好成績。從2008年開始,在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的支持下,在安農大的協助下,我市在縣的九牛、皖江奶牛場,鑫華、匯豐、桂王等奶牛場開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廣應用,出生性控母犢500多頭,多生母犢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50萬元,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目前,全省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有限公司也開始使用奶牛性控凍精,以實現快繁的目的。2012年初,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又在九牛奶牛養殖場開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廣應用,目前新增母犢125頭,直接經濟效益38萬元,大大加快了奶牛更新速度。此項先進成熟的技術已經被廣大奶農所認知和接受,深受奶牛場戶的歡迎。在開展性控人工授精推廣應用的同時,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安農大的大力協助下,在鑫華、九牛奶牛場開展了多次性控胚胎移植試驗,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為改變我市傳統的奶牛飼養方式,大幅度提高奶牛日糧的利用率和奶牛單產,增加養殖效益。還在存欄200頭以上奶牛場大力推廣與應用奶牛TMR飼養技術(全混日糧飼養技術),目前已經有6家奶牛場使用了該項技術。

3、奶牛標準化飼養技術正在得到快速推進。我市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堅持不懈狠抓奶牛標準化飼養工作,通過組織人員參加國家、省里舉辦的奶牛標準化培訓班、邀請國內外知名奶牛專家開展講座,組織較大規模奶牛場有關人員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推廣奶牛標準化飼養技術。在政策扶持上,將有限的獎補資金投放給規范化養殖場(小區),鼓勵散養戶自建或合伙建立標準化奶牛小區。市里和每個縣確立1-2名奶牛技術推廣人員,指導和督促養殖戶開展工作,使我市奶牛飼養業在牛場建設、布局、環境控制、飼養與疫病防控、繁殖育種、牛奶質量安全控制與人員管理等各方面全面實行標準化,以現代化奶牛飼養理念進行生產。2012年我市新建、擴建標準化奶牛場(小區)近30家,大部分場(小區)符合奶牛標準化養殖條件要求,其中有23家得到省、市兩級的驗收和獎補。

4、奶牛良種凍精補貼項目全面實施,人工授精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實施“國家奶牛良種補貼項目”是一項對廣大奶農的“普惠”政策,項目的實施一方面可以發揮政府在奶牛繁育、品種改良和凍精供應方面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對加快我市奶牛品種改良進程,提高奶牛的產奶量和養殖效益等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2011年和2012年省里分別安排我市良種補貼凍精2.9萬支和2.7萬支,為了項目順利實施,使國家采購的優良奶牛改良物資用到實處,我局確定了有豐富奶牛繁殖技術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這項工作,并印發了《市2012年國家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安排部署我市奶牛良補工作。市、縣兩級畜牧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戶手把手傳授直腸把握人工授精技術、不孕癥診療技術和妊娠診斷技術,同時組織奶農共168人次參加省、市舉辦的奶牛繁殖與飼養技術培訓班學習。近年來共培養鄉土人工授精技術人員21人,他們正在全市100多戶奶牛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有力地保證了我市奶牛良種補貼項目順利實施。

5、大力推廣優質牧草種植與玉米青貯制作技術。隨著我市草食家畜飼養量的不斷提高,特別是奶牛存欄量的不斷增加,“養牛先種草”已經形成共識。面對當前高產奶牛群普片缺乏優質牧草,外購牧草價格高、質量難以保證的尷尬局面,市、縣兩級畜牧技術推廣部門大力推廣種草養牛工作。一是有條件的奶牛場按照每頭牛年5噸的標準種植或收購青貯玉米秸制作玉米青貯,市里組織制定《市玉米青貯制作技術規范》,并得到推廣應用,使每個奶牛場都會制作青貯玉米,以保證奶牛全年的穩產高產;二是利用自家或租用冬閑田種植黑麥草,按照每存欄一頭牛種植1畝黑麥草的標準,以解決冬春季青飼料匱乏的局面;三是推廣紫花苜蓿種植面積。據統計,我市2011-2012年種植飼用玉米、黑麥草、紫花苜蓿、飼用甜高粱等8000畝,僅白龍的現代牧業()有限公司就種植黑麥草1500畝,做到有奶牛飼養就要種草。同時,大力推廣玉米青貯技術和微貯技術,基本解決了奶牛飼養中“稻草+精料”的粗放飼養模式。

6、開展豬人工授精技術與品種改良技術。我市的、兩縣都是全國生豬養殖大縣,被列入國家生豬良種改良示范縣,建立了生豬品種改良人工授精站(點)5個,2012年我市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受訓人員350人次。受益養豬(場)戶75家,生豬良種覆蓋率達到85%,生豬養殖效益得到了較大提高。

7、開展多種形式新型農民培訓和畜牧科技下鄉活動。今年春季,市委宣傳部組織的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我局組織市、縣畜牧獸醫科技人員到有關鄉鎮、集市開展畜禽養殖、動物防疫、畜牧獸醫法律法規方面宣傳活動,開展養殖技術咨詢等。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和明白紙共5000多份,現場提供咨詢服務1200多人次,使農村老百姓更全面科學了解畜牧、水產健康養殖等科技知識。同時,邀請省、市畜牧專家到縣梁園鎮、縣吳山鎮和肥西縣花崗鎮政府禮堂和學校舉辦三元雜交豬生產技術、科學養奶牛、禽病防治等專題講座。三縣結合新型農民培訓項目,邀請農業大學、省農業科學院等知名專家教授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82場,重點圍繞生豬標準化養殖、發酵床養豬、豬病免疫程序設計、高產奶牛飼養技術、獸藥安全使用技術等。受訓農民達到5000多人次,普及了科學種田和畜牧水產養殖知識,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縣里還利用有線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手段普及科學種田與科學養殖,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注重宣傳,加大投入,畜牧技術推廣特點明顯

一是抓宣傳,大力營造濃厚的學科學與應用科技的氛圍。通過多部門聯合,分工負責,廣泛開展動員、宣傳、培訓等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及各類培訓會議等方式,結合送科技下鄉等活動,對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進行大力宣傳。對取得的先進經驗、典型事例和實施效果等,進行跟蹤報道宣傳,推動了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市結合畜牧技術推廣實際,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省局編寫的《畜牧業三大集成八項技術》叢書,該書的出版發行,將對我省畜牧科技推廣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及時將這100冊叢書和80個DVD光盤分發到推廣人員手中,為進一步做好三大集成八項技術推廣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抓培訓,提高養殖場(戶)生產技能。根據確定的主推技術,活動辦公室組織編寫技術資料,利用各種形式對養殖場(戶)負責人進行技術培訓,通過多種形式的通俗易懂的技術培訓,大大提高了我市養殖場(戶)的生產管理與技術水平。

三是抓指導,全面落實責任和任務。為確保列入結對幫扶的畜牧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指導到位,市活動辦細化任務,分解落實責任,要求每位專業技術人員要直接到結對幫扶的養殖場(戶),進行全程跟蹤服務,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除推廣主推技術外,同時有針對性地向養殖場戶傳授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見成效的實用技術。積極抓好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小區)建設,倡導發展循環經濟,促使更多的養殖場(戶)生產方式的進一步轉變,不斷提高養殖業的綜合效益。把建設規范、技術成熟的場(小區)作為培訓農民、指導農民的大課堂。

四是樹立典型,示范帶頭。注重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影響一片,帶動一片的辦法,重點推廣發酵床生態養豬技術、牛冷配技術和農作物秸稈利用與青貯技術等。

五是加大投入,確保我市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順利開展。縣從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中拿出近100萬元,用于畜牧科技推廣資金。以獎代補方式獎勵給使用畜牧新科技的農戶,其中獎勵給建標準化發酵床養豬的農戶資金近80萬元,極大提高農戶使用畜牧新科技積極性。為了推進生豬發酵床養豬技術,縣出臺了每新改建1平方米豬舍,縣里獎勵70元的獎補政策。縣獎勵給建標準化發酵床養豬的農戶資金近80萬元。

六是加強督查,確保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取得成效。我局活動辦認真做好督促檢查工作,重點檢查專業技術人員進場入區(戶)到位率和幫扶效果。要求市、縣畜牧科技人員與結對幫扶對象按照“與幫扶對象隨時聯系,隨叫隨到,每周上門指導一次”,做到技術服務到位,不厭其煩,耐心指導,確保幫扶取得實效。同時要做好活動的各項工作記錄,實行定期匯報與交流,及時總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對一些好的做法予以總結推廣,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我市2012年度畜牧科技推廣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一是畜牧科技推廣隊伍人員少、知識老化,跟不上時展的要求;二是市縣鄉畜牧推廣機構已被撤消,不利于開展技術推廣和服務。三是經費投入不夠,工作開展起來較為困難。

“畜牧科技進萬家”活動的開展,加快了我市構建畜牧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長效機制,真正把技術要領和關鍵環節直接傳授到場(戶)人,培育了一批思想觀念新、生產技能好、帶動能力強的科技養殖示范場和技術能人,在推動我市畜牧業規模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為我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